莊小紅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393-01
冼星海說過:“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發(fā)聲訓練作為音樂課組成部分,對學生作好歌唱準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這里,我對如何進行科學的聲音訓練,談談一些看法,與大家共勉。
一、輕聲唱法的把握與運用
著名聲樂教育家田玉斌講:“我經常小聲為學生做示范,尤其是為高聲部的學生做示范時,為了能唱出更高的音,我總是努力將喉嚨打開唱輕聲。實踐證明:輕聲唱法是一個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易被學生接受,在短時間內獲得較好的效果。
教一年級時,我發(fā)現孩子們從練聲到唱歌,基本上是在喊唱,會損害嗓子,于是便決定對他們作一番訓練。首先,從每節(jié)課的師生問好開始,我改變旋律,用輕柔的聲音向他們問好,要求他們也對上音高和音量回答我的問好,從課堂的開始就培養(yǎng)他們聽音樂的習慣與問好的禮儀。其次,重視歌唱的發(fā)聲訓練,如在教學《老師你最理解我》中,我要求他們每組派一個代表,跟我說一句話,要求用最小聲音,但要讓一米外的我聽清楚每個字,誰做到了,誰就是優(yōu)勝組。促使他們“學會“了小聲說話,再用這種感覺來唱練聲曲的《音階歌》,站他們逐步掌握輕聲唱歌的方法,再也不象以前大聲的吼了。
二、柯爾文手勢和“高位置”朗讀在發(fā)聲訓練中的使用
1、柯爾文手勢
(1)巧用柯爾文手勢是提高音準的有效訓練方式
運用各種不同的手勢在身體前方的不同高度,來表示音階中各音高低,引導學生觀察手勢掌握音準。例如do的位置大致和腰腹部平行,之后的re、mi、fa、sol、la、si、do′各音級位置依次逐漸升高,高音do′的位置大致越過頭頂。有時練習唱高音do時,我會讓學生們把手放在頭頂,讓他們雙手邊唱do邊比手勢,訓練拍數逐漸增強,此法對學生掌握音準很有幫助。
(2)柯爾文手勢在空間上可以幫助學生唱準音高。
在課堂中引入柯爾文手勢,有助于唱準音高。如在教授學唱《對十》時,我發(fā)現音準對于三年級的孩子有一定的難度,尤其是中間一句666i32i 6 |中后十六節(jié)奏型很難把握。于是我將這一句單列出來當發(fā)聲曲,一邊播放《對十》的旋律一邊做手勢,讓學生認真觀察做了哪幾個音的手勢,然后再讓學生一邊聽旋律一邊看老師的手勢唱,接著讓學生只看老師手勢清唱,最后讓學生自己一邊做手勢一邊唱,使學習變得更加輕松簡單、有興致。
2、“高位置”朗讀
教學中碰到學生難以唱出的字音,可嘗試用“高位置”朗讀,讓學生找到打開喉嚨的感覺之后,再加上音高唱出來。例如《對十》一課中,先用飽含深情地帶有敘述說唱的音調朗誦:“我說那個三來喲,誰給我對上三,什么開花在道邊”,再分句講解:(1)按四分節(jié)奏強弱去讀;(2)重讀的字在哪;(3)每一句歌詞都要劃分好詞組,按句子的意思去讀;(4)說的感覺去誦讀;(5)感情(情緒) 要飽滿;(6)配上音樂,小聲、輕聲細細品讀。告訴同學們,用張嘴咬東西的感覺打開口腔,咬下去的同時,朗讀歌詞,這時,張口換氣很自然地就形成了。到高潮或強音時,感情要充沛,氣息要飽滿,以情帶聲地朗讀。如“馬蓮開花在道邊喲,馬蓮開花在道邊”這里就屬于高潮部分,要有起伏,先強后弱再強去朗讀,詞曲結合引導學生分析歌曲的感情、結構、高潮,使學生明白為什么這樣分句和處理強弱、快慢、音色變化等,學會通過控制聲音的力度、速度、音色等要素去表達歌曲感情。
另外,朗讀時,咬字、吐字也是一個不可脫節(jié)的整體, 聲和字是統(tǒng)一的,不論字的母音發(fā)音在口腔的什么部位, 或前或后,在朗讀時,都要把它送到口腔前部,集中起來送出口腔,如“馬”歸 “a ”“一”歸“i”。再如,練 習“蓮”音, 聲母“l(fā)”一定要咬住, 咬住后立即集中起來到母音“ia”最后要收韻“n”收到鼻腔 。“咬清字頭聲母, 引長字腹, 收住字尾”,達到字正腔圓,情真意切 。
三、氣息發(fā)聲的訓練與培養(yǎng)
在教學時,我會讓學生體會聞花香的感覺,向遠處喊某人,喊口令等。例如,讓學生喊“嘿”來練習,練習時先深吸一口氣,手放在腹部,感覺腹部的膨脹動作,做好心理準備后發(fā)“嘿”聲,當找到聲音位置后,可連續(xù)“嘿”幾聲。在中年級可以采用“哼鳴”練習,在自然發(fā)聲的狀態(tài)下,使之提高共鳴的位置。
四、情境設計輔助手段的使用
在《小貓釣魚》的教學中,我選用了練習曲集中的一條練習,
我結合發(fā)聲練習曲編了一段故事講給小朋友聽:一只漂亮的小花貓從遠處慢慢地走來,它嘴里唱著“喵~喵~”,這時,它忽然發(fā)現了一只老鼠在偷吃東西,于是小貓輕手輕腳地走近老鼠,“喵~喵~”突然一躍,小貓抓住了老鼠,“ 喵~喵~”小貓又高興地唱了起來。這里通過邊講故事邊唱練習曲,巧妙地使學生聯(lián)想到小貓活潑可愛的形象。前四小節(jié)唱得輕松自然,五---八小節(jié)唱得短促、跳躍,聲音要富有彈性、輕巧。而最后四小節(jié)唱得飽滿激動,音量要求強,表現出小貓抓到老鼠的喜悅心情。這樣的安排使小朋友覺得很有趣好玩,因此他們很快地高質量地完成了唱練習曲達到控制音量的目的。
最后,用柯達伊的話與大家一起共勉,“用好的方法在學校教音樂和唱歌,對孩子而言,是一種享受,而不是折磨,將渴望得到更好的音樂的熱誠注入他們的心靈,這個熱誠將延續(xù)至他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