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創意

參與 | Micro Atelier De Arquitectura E Arte藝術工作室在葡萄牙第二大城市波爾圖安裝了一個暫時性的藝術裝置,該裝置叫做Gira,是一個巨大的旋轉輪,位于波爾圖市中心,由數百個傳統的塑料錘構成,它們被系在裝置的外部,構成了一個多彩的、動態的膜。這個移動的裝置通過一個旋轉軸而轉動,它允許人們走進來手動操作這個旋轉軸,該裝置鼓勵人們積極參與,通過與它的互動來享受整個慶祝過程。

愛克服一切差異| 來自紐約的SOFTlab設計團隊受倫敦南岸中心委托,為人們呈現了作品Ventricle,該作品包含兩個部分,由輕質鋁結構和3M太陽能反射膜組成,Ventricle代表了愛心,纏繞著的管狀結構就是心臟的心室,安裝方式仿照了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和伊甸園,外面包著3M的太陽能反射膜,進來的光線會發生折射,在大廳里面和外面形成可見的彩虹般的色彩。跟它的多元文化背景類似,Ventricle是對社會協作力量的反思,告訴人們愛可以克服一切差異。

互動地毯 | Miguel Chevalier在米蘭的Unicredit Pavilion中展示了他最新的生成和互動虛擬現實裝置作品,這個互動裝置的圖案總是在不斷地變化當中,通常是數字世界里的多彩平面圖案和象征性的圖案,此外,受unicredit里的那些抽象的、動力學藝術品(包括恩里克·卡斯特拉尼和維克托·瓦薩雷里的作品)的啟發,Chevalier還制作了一些新的圖案。這些平面圖案的場景包含數千個幾何圖形,在地面上創造出波浪般的效果。


表情 | 意大利藝術家Finnano Fenno利用一部智能手機,憑借著強烈的幽默感,制作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手指畫作品,其中把古董車變成了有趣表情的一部分。這些數字手指畫融合了攝影、插畫以及圖形元素,構成了一系列古怪而又奇特的表情,每個表情都有其特有的特點。

畫廊換裝 | Liz West在威爾士對Penarth Pier Pavilion的畫廊做了輕微卻又非常重要的改裝,讓畫廊沉浸于黃色和粉紅色的氛圍當中,這座畫廊是由一個藝術裝飾館修葺而來的。他通過在306扇玻璃窗上附上透明的彩色薄膜來達到這個效果,使建筑內部呈現出飽和的、有顏色的效果。

視聽裝置 | Hara是一個視聽裝置,在魁北克蒙特利爾舉辦的第7屆色彩藝術節展出。此裝置是一個沉浸式裝置,游客們被包圍在色彩之中,音樂和光線在緊張和平靜的狀態下移動,為每個游客創造了一個獨特的沉思經歷。

狹山森林教堂 | 這是Architizer 2016年A+Awards獎獲獎項目中的一座小教堂,該教堂由日本建筑師中村拓志(Hiroshi Nakamura)設計,其特點是建筑的墻體向上傾斜,相互支撐的柱體形成倒V的造型,日本人稱之為Gasshozukuri,是一種日本傳統的結構形式,與合掌祈禱的形狀相類似。建筑師在建筑的各個方向上都運用了這一造型,屋頂結構因此必須承受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的應力。

旋轉木馬 | 亞特蘭大高等藝術博物館的Slater Sifly廣場是這家機構的公共廣場,jaime hayon用一套大規模的木雕場景裝置,將這家文化機構變成了一座充滿藝術氛圍的游樂場。作品“Tiovivo”(旋轉木馬)由四件被人們耳熟能詳的動物或其它形狀(小豬和鈴鐺等)的互動設施組成,每一件設備都配有一套階梯或滑梯,以及專為兒童定制的入口,鼓勵博物館的小客人們勇敢地前來攀爬嬉戲。“Tiovivo”將原本普通的戶外空間變成了一處藝術畫廊、游樂場和互動天堂,營造出一種嬉戲和社交的有趣氛圍。

溫暖的冰淇淋
Kim Kim實驗室創作了4款獨特的蠟燭設計,蠟燭的外形雕塑表現了冰激凌融化的各種形態,其中每一種都散發出極強的“尖叫”畫面感。

交響樂
以色列設計師Dikla Libresco設計的Musiclips掛鉤。這些掛鉤的造型按照音符的形狀設計,可以在晾衣繩上演出一首和諧的交響樂。

反常規
Arm座椅由 clark bardsley design 創作,它是一個反設計椅子作品。該作品的設計荒誕不羈,以打破常規座椅設計準則為特色。這款座椅并不舒適,事實上,它根本不能用來坐。

兔子座椅
兔子座椅由斯蒂凡諾·喬凡諾尼(Stefano Giovannoni)設計,是一款妙趣橫生的坐具。設計師將蹲坐的兔耳朵形態設計成座椅靠背,兔子的身體則起到了座面的作用。兔子座椅有成人款和兒童款兩種尺寸,與成人款相比,尺寸迷你的兔子座椅更加可愛,讓人無法抗拒。

吊燈
米蘭工作室Sovrappensiero為 Incipit 品牌設計的吊燈,該款吊燈采用彎曲的鐵管制作,并用鏡面玻璃和櫸木燈座進行強調。燈具大膽的幾何形態兼具了裝飾性與功能性。同時,位于木質燈座下方的鏡面玻璃燈罩更營造出別樣的光影效果,饒有趣味。

鉛筆
Sostanza 是一款特別的鉛筆,僅由輕量筆套和固定圓環兩部分組成,圓環套在筆桿外側卡緊,起到固定鉛筆芯的作用。鉛筆外形符合人體工程學,同時非常環保,可以長期使用。

焦糖
LOCK桌子由荷蘭設計工作室PLANKTON STATION設計,設計師別出心裁地將部分竹片染成焦糖色,與竹本色竹片交替疊加,層層疊疊的形態從視覺上進一步強調了結構微妙的曲度。

模塊化衣架
HCWD STUDIO 設計了一款名為“Y-RACK”的模塊化衣架,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進行組裝與重組變成各種各樣的組合。這種組裝方式可以讓使用者們根據自己的喜好將自己的衣物有序地放在不同高度上。

小鳥
以色列工業設計師DOR CARMON 設計的“小鳥”水果蔬菜削皮器,采用優質材料制造并進行了舒適度優化。折疊特征使產品具有便攜優勢,能夠帶去參加野餐等戶外活動,同時也能節省家居空間,保持削皮器的干凈和鋒利。
2016.9.23-2017.1.9 | 維也納列奧波多博物館
此次展覽完整地展出魯道夫·列奧波多收藏的非洲和大洋洲部落藝術品,包括稀有珍貴的圖繪、面具、武器、雕塑等。眾所周知,由于部落藝術對現代藝術流派產生過極大影響,曾是諸多現代藝術家創作的靈感繆斯,因而此次展覽也將展出杰出的現代藝術家如畢加索、安德烈·德蘭、阿梅代奧·莫迪利亞尼、埃米爾·諾爾德、馬克斯·恩斯特等人的作品,在部落藝術和現代藝術之間展開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部落藝術作為一種古老的藝術,對于現代人而言,帶有濃郁的神秘瑰麗的色彩,本次展覽可以帶領我們一起探尋這種古老綺麗的部落藝術。

2016.9.8-2017.1.8 | 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The 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
此次展覽是羅杰·塔倫的大型回顧展,展覽對他的個人性格和設計作品的方方面面進行深刻探討和研究,這一切得益于他在2011年去世前,捐贈給法國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的關于他的一切成果資料。在他長達60年的職業生涯中,他為設計開創了一條根植于世界工業體系且適用于現代創意事業中的任一領域的全新通路。他留給我們的遺產仍然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們在旅行的途中享用的舒適鐵路(Corail)和雙層客車(TGV Duplex)、藝術新聞雜志上永遠流行的圖像、還有象征性的創作,如M400螺旋樓梯(Module M400 spiral staircase)、3T餐具(3T tableware)和特勒威亞P111便攜式電視(Téléavia P111 portable television)。

意大利|彩色的帆
Renzo Piano和Alvisi Kirimoto + Partners在撒丁島的鄉村廣場上安裝了一個充滿活力的、動態的裝置作品。在滕皮奧保薩尼亞,一個擁有14000人口、位于撒丁島北部的小鎮上,建造師們制作了一系列彩色的帆,它們能在天空中飛舞,給整個公共空間帶來了無限生機。該裝置是獻給已故的意大利創作型歌手Fabrizio de André(他和Piano之間的友誼是本作品的創作源泉)的,不僅為紀念他為最敏感的人性詮釋者之一,而且突出表現了意大利小鎮的美麗和重要性。

巴黎|凡爾賽宮
在過去的八年里,凡爾賽宮舉辦了一系列展覽,見證了許多國際知名藝術家展開自身作品與這棟法國地標建筑之間的對話。今年夏天,奧拉維爾·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帶著一系列空間干預作品來到凡爾賽宮,裝置作品《瀑布》《煙霧》《鏡子》《光的風景》被安裝在宮廷的花園和城堡內。藝術家埃利亞松說:“凡爾賽宮一直是我魂牽夢繞的地方,那是一個能使每個人都充滿力量的地方,在那里游客們可以掌控自己的參觀體驗,而不是簡簡單單地被宮廷內部富麗堂皇的裝飾弄得目不暇接。參觀者們通過在展廳的走動來鍛煉感官、適應突如其來的改變、穿過花園以及感受風景的形成。”

意大利|網狀隧道
在意大利南部的蒂洛爾省,藝術家團隊Numen/For Use在樹林里搭建了一個巨大的網狀隧道,該裝置名為“Tube Merano”,懸掛在幾棵松樹之間,連接著粗糙的樹枝和繁茂的枝葉,好奇的游客們可以進來,在網狀隧道中漫步和攀爬。該裝置是為第二屆“藝術&自然”活動特意創作的,本次活動在梅拉諾舉辦,它與該地區的自然環境相得益彰,可以說是與自然景色的一次對話。

意大利|動態裝置
Yayoi Kusama在Glass House博物館周圍49英畝的景觀中,創作了景觀裝置作品Narcissus Garden,該作品將從現在開始向公眾開放,一直持續到2016年11月30日。它包含1300個漂浮的鋼圓球,每個圓球的直徑達到12英尺(30cm),漂浮在Glass House西面的大片水域中,形成一道蔚為壯觀的景象,玻璃屋的主人是Philip Johnson,最初建于50年前,Glass House最初是作為威尼斯藝術雙年展的一部分而建的。這些鋼球漂浮在新建的水池當中,順著微風和水流的方向移動著,形成一個不斷變化的、動態的裝置作品,同時,圓球光滑的表面反射著水中的亭子、周圍的樹林以及遠處的天空。

抵抗與堅持 | 由廣東美術館主辦的“肖恩·斯庫利:抵抗與堅持”繪畫展(1967-2015 倫敦︱紐約)2016年9月6日至10月9日在廣東美術館舉辦。展覽選取涵蓋藝術家創作生涯各個時期的重要作品50多件以及他在中國創作的大型雕塑作品“中國堆砌”,包括肖恩參加2015年威尼斯雙年展、大都會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以及巴塞羅納米羅基金會等機構個展的作品。肖恩的作品帶有藝術和哲學、藝術和人生的命題,展示了創作思辨性與他個人的魅力。

顏色 | 香港藝術門近期展出的美國油畫家山姆·弗朗西斯(Sam Francis)個人作品展是藝術家在香港的首次個展。弗朗西斯運用多種不同媒介創作,包括帆布、紙張及版畫等,他的創作數量眾多、并極具實驗精神,沿用紙張的吸水性及光滑表面等自然特質,讓他可以進行大幅度的繪畫動作或仔細的刻畫,呈現色彩的豐富多彩,突顯其作品的特色。他曾形容“顏色是火的光焰”,且絕少在作品中采用黑色。弗朗西斯的作品曾在多地展出,并獲多間大型國際美術館納入收藏,其中包括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巴塞爾美術館及巴黎蓬皮杜中心。

天鷹 | 不久前,Facebook宣布其太陽能無人機天鷹(Aquila)成功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尤馬縣(Yuma)完成首次試飛并取得了成功。這架創新型飛機旨在將互聯網接入那些偏遠地區,無人機雙翼展開和一架普通客機不相上下,但重量卻不超過一輛小型車,并且發動機功耗僅僅相當于3只吹風機所消耗的能量。

重游自然之魂 | 不久前,旅法意大利藝術家米凱勒·喬亞喬費拉(Michele Ciacciofera)在中國的首次個展“重游自然之魂”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展出。“重游自然之魂”靈感來自于藝術家的速寫本,他在上面記錄他的思想,包括他與世界的關系,以及他對自然與環境的重新想象。對于自然世界,喬亞喬費拉總是傳達出一種不確定性和脆弱感,但同時還有他深深的愛。他也強調了記憶在他的生活與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喬亞喬費拉此次展覽的理念是意圖呈現關于我們如何感知現實與自然的一種無限的、多面的理解,沒有任何一種理解方式是確定的,或是絕對取決于條件的。

自拍神器 | “Nixie”是一款可穿戴飛行器,近日在英特爾舉辦的一場名為Make it Wearable 的挑戰賽上獲得了人們的關注,由斯坦福大學研究員設計完成,尚未正式進入市場。在處于非使用狀態時,用戶可以把 Nixie 的四旋翼彎曲佩戴手腕上,而當用戶需要使用時,只需將其展開來即可,可以飛行、拍攝照片或視頻,被稱為“可以航拍的自拍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