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寒冰 舒承效 朱人義/文
有序開發港口岸線積極打造臨港產業主體功能區——以象山港南岸象山界為例
■趙寒冰舒承效朱人義/文

象山縣地處浙東中部沿海,北部象山港和南部石浦港均屬寧波-舟山港范疇。全縣擁有大陸岸線349公里,海島岸線576公里,規劃港口岸線71.4公里,其中前沿水深10米以上岸線35公里,可建萬噸級以上泊位130座。在港橋海大聯動時代,必須著力發揮象山港品牌,以大橋東區和西周鎮區為重點,有序開發港口岸線,打造特色鮮明的臨港產業主體功能區,加快口岸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努力躋身全省“工業強縣”第一梯隊,促進象山建設成為浙東著名海灣城市。
(一)認清象山港區的地理特征,樹立遵循自然思想
地形上,屬半封閉型海灣。象山港以天然避風良港著稱,處于穿山半島和象山半島之間,東望舟山群島,南、西、北三面低山丘陵環抱,口門外有六橫島、佛渡島和梅山島等眾多島嶼為屏,縱深約70公里。口門段呈喇叭型,長21.5公里,水深7-8米;中段較窄,長7公里,最大水深55米;內灣水域較寬,往西水深逐漸變淺,灣頂水深僅
水文上,東西向通航為候潮式。潮汐為正規半日潮,其特點是潮差大,各站平均潮差3米以上,且由外海潮波傳入引起,屬典型的港灣協振潮。潮流屬不規則半日淺海流,落潮流速大于漲潮流速,流向與等深線基本一致。根據西澤水文站2000年實測統計,該海域候潮1小時、保證率95%的水位為2.7米,候潮通航條件較好。但候潮本身也表露出其短板,即不能全時通航。
地貌上,港灣岸灘基本穩定。地貌由基巖海岸、淤泥質海岸和潮灘組成,沖淤幅度較小,港灣邊界基本不變。西澤-橫山斷面以西,沉積速率緩慢,為穩定型岸灘;以東沖淤有所變化,屬微淤型岸灘。口門淺灘水深7-8米,淤積略顯復雜。象山半島地震烈度為VI度,屬于弱地震活動區,不必進行抗震設防。淤積較重而且復雜,阻礙著重噸位船舶航行和停靠,如果過度開發港岸,將面臨艱巨的周期性清淤工程。
(二)認清港口岸線的區位優勢,樹立積極開發思想
一是口岸條件優越。可建港口岸線約50公里,其中深水岸線占50%。根據原寧波港規劃,設7個作業區或發展區,象山占5席;象山港南岸碼頭岸線34.42公里,占84.48%;深水泊位46個,占74.19%。象山港大橋以西,黃避岙和西周作業區,碼頭岸線共計1.4萬米,深水泊位26個,陸域縱深分別為600-800米、1000-3000米。象山港大橋以東,賢庠作業區,碼頭岸線7600米,深水泊位20個,陸域縱深3000米;外干門水運發展區,碼頭岸線7500米,陸域縱深1500-2000米;港口預留發展區,碼頭岸線5500米。
二是后方陸域開闊。從西周鎮往東至涂茨鎮,沿岸陸域縱深開闊,一般可達1.5-2公里。規劃陸域總面積82.85平方公里,其中象山港南岸74.75平方公里,占90.22%,能夠滿足港口多功能拓展需要,有利于發展臨港大工業和現代物流業。
三是水陸交通樞紐。從航道來看,北有蝦峙門水道——佛渡水道,南有牛鼻山水道,天然水深均在10米以上,最大水深20米以上,10萬噸級左右貨輪可以乘潮進出。航道具有人工浚深可能性,有著建設大型深水碼頭港區前景。從陸路來看,象山港大橋、甬臺溫沿海高速復線、環象山港公路等通行,大幅度提高集疏運能力和輻射能力。
(三)認清制約發展的突出問題,樹立有序推進思想
第一,主航道有待浚深。近期規劃接納最大船舶為30萬噸,要求航道通航水深14米以上,而六橫島以西至象山港南側灣口天然水深僅7-8米,按乘潮進港要求及單向航道考慮,北航道浚深長約9.5公里,南航道浚深長約11.5公里。遠期規劃港內為雙向航道,需浚深大橋東側內航道,使其底標高達-14米,滿足30萬噸級船舶雙向通航。
第二,功能區規劃相互制衡。根據寧波市《象山港區域空間保護與利用規劃》,以象山港大橋為界,橋西為生態引導區,橋東為海洋產業區。在橋西,大唐電廠為中心,發展循環經濟;從黃避岙-西滬港-西周,建設海灣休閑區。其他功能開發則受明顯限制。在橋東,主要也是兩大功能區,一是臨港裝備功能區,二是港口物流功能區。而所在賢庠鎮擁有1.2萬畝農田,集中在臨港地帶,是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產功能區,又是《象山港藍點馬鮫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重點區位。
第三,管理矛盾明顯突出。《寧波-舟山港總體規劃(2012-2030年)》《象山港區域空間保護與利用規劃(2013-2030年)》均已通過會審。但是仍未編制《象山港區開發建設總體規劃》,對于南岸區來說,開發利用尚待總規引路。臨港涉海項目審批復雜,謀求突破難度較大。海域和岸線管理政出多門、條條分權、條塊分割。未批先建、批少建大、圈占岸線現象不容忽視。
(一)進一步創新區域發展理念
1.樹立“五大發展”理念
為落實浙江省委“八八”戰略,象山縣2003年開設環杭州灣產業帶象山產業區,將象山港南岸區列為重點開發平臺。十幾年來,象山港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也表露出一些短板,面臨著新的困域。在新狀態下,港區開發如何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是必須正面破解的重大課題。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系統論述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這五大發展理念,正是港區新一輪發展的行動指南。南岸區系象山港區域的組成部分,需由寧波市從全局上予以統領。寧波市要將象山港區確定為“五大發展理念”的實踐示范區,研究制定相應的行動綱領。
2.堅持“四大并重”戰略
一是要堅持開發利用與環境保護并重。象山縣已列入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寧波市將象山港區域規劃定位為打造國家級海灣公園。在這個框架下,特別要加強環境保護和環境修復工作,包括沿港山體環境、通港水系環境和港區水域環境。二是要堅持陸域開發與海域開發并舉。陸域開發受到耕地指標的嚴格控制,既要充分利用好沿線非耕土地(含養殖塘、旱地),開采平整若干山體,同時向淺海灘涂要土地,確保可持續開發地域空間。三是要堅持裝備制造與港口服務并舉。以象山港大橋為界,大橋西部,西周鎮集聚汽車零部件、電子信息和食品設備等制造業,2015年規上工業總產值155.52億元(不含大唐電廠),占全縣總量28.15%,超過市區三個街道總量;工業增加值43.37億元,占全縣總量37.29%,超過三個街道和石浦鎮總量,已經是縣域經濟一極。“十三五”期間,在華翔3個“200億工程”(本部基地200億元、國內基地200億元、海外基地200億元)帶動下,西周鎮工業總產值將達300億元。大橋東部,在規劃產業區內,有12個裝備類重大項目落戶,其中4家企業一期投產,2015年產值50億元,預期“十三五”末可達200億元。在舟山新區、梅山新區輻射下,物流、倉儲、“兩個市場”貿易等港口服務業,具有較強的培育發展前景。在象山打造工業“千億級”進程中,通過裝備制造與港口服務聯動發展,該區域最具成為新增長極的潛力。四是要堅持產業發展與新型城市化并行。南岸區呈帶狀海灣地理特征,較長的帶狀布局如果脫離塊狀建設,會制約設定功能的生成,所以要走帶狀與塊狀相結合之路。西部的西周鎮和東部的賢庠鎮均為省級中心鎮,按照“產城融合”思路,在區域開發建設中,強化兩個中心鎮的核心區,兼顧沿線中心村建設,增強功能區發展的公共配套服務。而涂茨鎮作為臨港產業區與城東工業園連接中心區,則要建設成為新的中心鎮。

3.推進“三大融合”機制
一是要與縣域發展戰略高度融合。象山縣抓住浙江海洋經濟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契機,創建全省首個海洋(海島)綜合開發試驗區。象山港區作為試驗區“一核”,須接受試驗區規劃引導,建設成全省海陸發展先導區、現代新興海洋產業先行區。二是要與寧波市涉港縣市區發展戰略高度融合。對于同港區內的北侖、鄞州、奉化和寧海等縣市區,要特別關注其臨港開發規劃和大項目動態,堅持“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壯大自己”的思路,加強聯系、融入和對接工作。三是要與兩大新區發展戰略高度融合。在寧波港與舟山港合并之前,象山港為寧波港的八大港區之一;合并之后,成為寧波-舟山港的十九大港區之一。南岸港區的地位和作用,又出現新的變化和趨勢。象山縣要以前所未有的主動性,加快融入到舟山新區和梅山新區中去,承擔兩新區重要的產業功能,成為舟山新區的輻射區和梅山新區的發展區。
(二)進一步明確區域功能導向
對于象山港區的開發利用,在功能的設定上有多種表述,必須給予明確和統一。
1.確立“海灣城市”的戰略定位
象山縣整個地理框架以半島、海島和海洋構成,海域面積6618平方公里,海岸線925公里,分別占寧波市67.8%和59.2%。大小島嶼656個,占寧波市80%、浙江省21.4%以上。陸域面積1382平方公里,僅占全域17.28%。海灣特征及其元素在全國最為典型。參考世界上海灣城市的建設經驗,宜將象山城市定位為“中國最美海灣城市”,可以為各種業態的全新發展給定明確導向,也能夠全面提升象山縣的美譽度和知名度。圍繞這個城市定位,將象山港區打造成代表性海灣新區。
2.合理劃分產業功能區
大橋以西,黃避岙鄉和墻頭鎮區域,界定為海洋漁業和旅游休閑區。按“港灣小城市”規劃建設西周省級中心鎮,以沿海南線為發展軸,突出臨港產業功能區,東區(長興港以東)以大唐電廠為主體,創建循環經濟示范區。核心區為港灣小城中央商務區,將塘堤打造成以工業文化為特色的時尚外灘,建造5000噸級通用碼頭,集聚金融、科研、互聯網、商貿等機構,開發海景房產和休閑場所。西區(下沈港以西)在象山港二橋擬選址毗鄰區塊,結合圍涂為華翔工業園擴容3平方公里,著力培育發展新動能,以“互聯網+汽車”為內核,創建“全球汽車零部件跨境電商示范區”,積極研發互聯網汽車,建立本部整車生產基地。對于內灣則要聯動奉化、寧海共創國家級港灣公園,資源稟賦條件居全縣之最的西鄉山區創建為國家級森林公園,通過五大通港水系連接,構建“游山玩水”聯體型休閑旅游區。大橋以東,著力建設品牌型臨港產業功能區,擬定名為“象山港大橋東臨港產業區”,作為全縣經濟發展的新型大平臺。地域形態呈倒“L”型,以涂茨鎮外干門為節點,分緯向沿港區和經向沿港區。緯向沿港區,西起大橋,東至外干門,北沿岸線并向淺海灘涂(島嶼)延伸,南至臨港大道(規劃)及其連接的環象山港公路。經向沿港區,西起環象山港公路,東沿岸線并向淺海灘涂(島嶼)延伸,北起外干門,南至大港口南界。由西往東轉而向南,基本上為兩種產業交替布局,大橋至西澤碼頭區塊,為臨港裝備基地;西澤碼頭至青萊山區塊,為現代物流基地;青萊山至外干門區塊,又為臨港裝備基地;外干門至大港口南界,又為現代物流基地。
3.科學編制規劃體系
象山縣編制過《象山產業區A區總體規劃》《象山臨港裝備工業園總體規劃》等,但存在著園區名稱及功能多變、地域空間過于廣闊、物流功能部署不足、大面積農用地轉用不現實等問題。要加快研究編制《象山港大橋東臨港產業區總體規劃》,進一步明確開發范圍與各功能區邊界。從總體來看,以路和岸線定界。在緯向沿港區,在岸線與環象山港公路間建造臨港大道,西接丹澤公路通西澤碼頭與象山港大橋,東至外干門大中莊塘連貫環象山港公路。在腹地開闊地帶,臨港大道與岸線的垂直距離界定為2公里。以臨港大道為南界控制線,包括規劃圍墾區,開發建設總面積控制在60平方公里。在此基礎上,同步編制若干分區控制性詳規。讓規劃真正可行、可操作。按照“多規合一”思路,將區域土地利用、環境保護、海域使用和城鎮建設等專項規劃納入整體。加強相關部門綜合協調,盡快完成規劃調整及其審批,謀求各項規劃無縫對接。
(三)進一步加快區域產業發展
1.先行發展臨港裝備制造業
橋東區所擁有的港口、岸線和巖基等資源條件,對于發展臨港裝備制造業具有全國性比較優勢,被列入省、市臨港裝備業重點集聚區。當前,落戶大項目15個,其中裝備類12個,4個投產或部分投產,具有“高投入、高產能”特點。堅持“以項目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以補短板為手段”,建立精準服務體系,積極推進項目動建及其投產,加快形成10億元以上規模企業集聚區。圍繞寧波天翼裝備公司大型石化非標設備基地,加快通港道路及出港泊位建設,早入實現全面投產,爭取2016年產值達10億元。優化寧波新樂船廠一、二期碼頭條件,爭取2016年產值達到10億元。加快大中莊區塊碼頭和路網建設,推進日星鑄造二期、三期廠房建設,確保大型精加工鑄件和球墨鑄件等項目如期投產,2016年、2017年產值達到20億元和30億元。改造提升杭鋼富春管業5000噸級碼頭,促進海洋工程鋼管樁業務發展,爭取2016年產值達到15億元。邀請省市領導合力推進中石油海工基地盡快啟動。
2.切實提高項目用地成熟度
用地條件成熟度不足,是制約項目引進及其建設的突出因素。在橋東區,要從三方面著手改善用地條件。一要加快構筑路網與區塊平基。優先啟動臨港大道建設,列入縣交通工程“三年計劃”,盡快使區域范圍及其邊界明朗化,發揮區域開發建設的大通道作用。對于臨港大道-環港公路與岸線間的縱向路網,要提前建成一批,部分先以臨時路通行,加快形成全區域與分片區框架格局。逐片逐塊有序實施平基工程,尤其要將7000多畝儲備土地和新增圍墾區由生變熟,為項目即時落戶、即時動建奠定基礎。二要加快區域產業碼頭建設。碼頭岸線是戰略性資源,要全面加強管控,對萬噸級泊位與深水岸線實行紅線制度。即使在裝備制造業基地內,也要預留碼頭泊位的利用空間。在安排項目選址時,原則上不考慮將優勢岸線劃給企業獨用。建設西澤5000噸級碼頭改造工程及疏港工程,建成5000噸級散雜貨泊位和大件運輸泊位各1個。大中莊5000噸級碼頭項目建議書已經獲批,爭取2016年底開工建設,先行滿足區塊內投產企業通港需求。將賢庠作業區3萬噸級多用途碼頭列入“三年計劃”,繼續深化前期工作。促進寶象物流園區等物流項目及公共配套設施建設。三要加快大項目用地儲備。老虎口100畝圍涂在完成基礎上,緊跟實施平基工程。加快大中莊圍涂工程進度,爭取2016年底竣工,新增用地740畝。對于已經獲得國家海洋局前期審批的大港口圍涂工程,要統一思想,從長計宜,不失時機付諸實施,不僅可新增土地6380畝,而且與早期圍涂及儲備土地連成一片,使經向沿港區可用土地擴展到上萬畝。抓緊烏嶼山圍涂工程前期并及早實施,新增土地5800畝,由此將緯向沿港區完整地連成一片。
3.大力開展臨港大項目招商
一要明確項目類型。重點招引海洋工程裝備、國家新能源裝備、重大冶金裝備和石油、化工裝備制造業,及其上下游產業鏈項目,增強臨港裝備工業的集聚力。同時也要引進港口服務型大項目。二要開拓目標市場。注重“市域”招商,即在寧波市域與象山縣本土招商。寧波樂惠食品設備、華翔勞倫斯表面處理技術,來自本縣西周鎮;新樂船廠、日星鑄業和天翼設備,則來自寧波。加強“圈域”招商。即在長三角經濟圈內開展招商。該經濟圈在中國和全球中的地位和作用舉世聞名,在舟山新區及其國際江海聯運中心建設的新形勢下,將會有許多臨港項目在長三角尋找落戶場所。從全國范圍來看,僅上海提出建設重型裝備園,所以要充分利用長三角魅力效應和溢出效應,組織力量、重點突破。如杭鋼富春、寶象物流,分別來自杭州和上海。拓展“帶域”招商。即到長江經濟帶沿江省市去招商。在長江沿線布局著許多大型臨港裝備企業,在“一帶一路”戰略推動下,都認識到“向東是大海”,向東部沿海遷移或布局新興產業的動因逐步增長,蘊藏著較多的項目源。三要實行多種形式招商。堅持引進“基本型”,即引進擁有自主產品與自主資本的投資主體。重視引進“嫁接型”,遇到潛力型產品與實力型資本的分別擁有者,通過對接促進合作,形成投資聯合體。積極引進“極客型”,樹立“人才帶動、科技驅動”思想,對于潛心研發高新產品且有重大成果的科研院所和高層次人才,千方百計引進來,給予全方位支持,加快科技孵化和成長發展。
(一)努力構建立體型交通體系
從現階段看,象山縣域陸上交通座標縱向為甬臺溫沿海高速復線,橫向為沿海南線象山港段-環象山港公路,座標點位于象山縣城近郊。象山港大橋開通以后,乘數效應得到顯著發揮。在新常態下,如何壯大優勢能量、進一步提升發展速度,需要新型交通體系支撐。象山要以“兩縱一橫大通道”建設、引進“兩鐵”和“上天通海”為重點,加快形成海陸空交通大格局。“兩縱大通道”是指象山港大橋及甬臺溫高速復線、象山港二橋及新S203省道;“一橫大通道”指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復線。“兩鐵”是指鐵路與輕軌。“上天通海”是指通用機場和通商港。加快三門灣大橋及連接線象山段工程,爭取甬臺溫復線2018年底如期通車。建設象山港二橋,擬選址奉化松岙-象山西周,實行公軌兩用型。北岸與沿海中線交匯后對接新規劃S203省道(鄞州明州大道-沿海中線奉化段),科學謀劃新S203省道象山段,由二橋南起,經西周鎮儒雅洋片、泗洲頭、蟹鉗涂-岳井洋西線,至三門灣大橋及接線象山停車區兼互通,與甬臺溫高速復線、規劃省道泗長線(象山泗洲頭至寧海長街)連接,穿越象山半島西部,結合全域旅游景區創建,利用山景、海景生態條件,打造成浙江最美景觀大道。兩縱通道建設,將使象山全域成為寧波都市圈與溫臺都市圈的連接中心。根據浙江省“義甬舟開放大通道”戰略構想,謀劃“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復線,作為象山縣對外交通的橫軸線。優化甬臺溫鐵路象山支線設計,以寧海梅林為節點,至奉化站接軌甬金鐵路通達義烏站,向東經西周沿象山港通達象山港口外干門港區。通過這條橫軸線,分擔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功能,使象山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陸海口岸轉換樞紐區。通過象山港二橋將寧波市域輕軌引入到縣城、石浦。干門港區南部道人山圍墾區擁有2.12萬畝可用土地,又位于中心城區東部,擬規劃為航空產業區。根據省“十三五”通用機場建設規劃,將象山機場選址在該圍墾區。按“國際化通商港”要求建設干門港區,構建陸海空互聯互通的重要樞紐。由此,在象山港南岸形成“一港兩門”新格局,即以象山港為紐帶,以西周為“西大門”、以干門港為“東大門”,西連“義新歐”班列,東接“世界船隊”,縣域區位優勢將再次獲得全面提升。
(二)著力構建干門港開放型門戶
改革開放以來,象山對外開放的門戶基本設定在石浦港。石浦港早已成為二類開放口岸,現又獲準臨時開放成為對臺貿易試驗區、寧波保稅區象山合作區。在“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象山港口的門戶建設也要提到議事日程。干門港地處象山港的門戶區,到象山港大橋與中心城區距離分別為10公里和15公里,均在15分鐘車程內;東望舟山六橫島,北望梅山島,與寧波、舟山兩市的開放大門戶對門,如此優越的地緣關系在全國少有。口門直入三條航道,即北航道(蝦峙門水道-佛渡水道)、中航道(六橫島和梅山列島深水區)和南航道(牛鼻山水道),作業區航道水深8-20米,3萬噸級可自由通航,具備10萬噸級停泊條件。通過航道拓寬浚深,可讓5噸級自由通航、10萬噸級乘潮通航并靠岸停泊。南線還具有開發30萬噸級雙航道的可行性,年通航作業天數在300天以上,在寧波-舟山港里屬優質作業區。腹地由聯圍塘、躍進塘和擬圍大港口等片區組成,擁有足夠的門戶建設空間。加強同舟山新區、梅山新區戰略合作,爭取列入寧波-舟山港第二梯隊港區,在“十三五”啟動建設前期工作;抓住寧波市申報梅山新區的戰略契機,建議新區以象山港口為中心,將干門港區列為其南區,建設為寧波市重要的國際通商港。申報國家一類開放口岸,以保稅倉儲、口岸報關、中轉集散、配載運輸服務為載體,積極開設窗口平臺。編織陸(公鐵)海空聯運線路,發展以“港船車箱”為一體的“散改集”和“集改散”業務。注重灣區城市設計,全力塑造浙東對外開放新門戶形象。
(三)合力構建象山港灣區管理新體制
象山港與杭州灣、三門灣、樂清灣構成浙江省“三灣一港”,而且處于浙東沿海中央部位,在寧波市“三灣”(含杭州灣、三門灣)中承上啟下。根據《象山港區域保護和利用規劃綱要》,涉及北侖、鄞州、奉化、寧海和象山五縣市區23個鄉鎮。在寧波市大力推進現代化都市區建設中,象山港灣區正是“南統籌”的核心區。受益于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隨著舟山新區和梅區新區發展,灣區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也是寧波市研究探索灣區建設的新時機。借鑒舊金山灣區建設和管理經驗,將象山港灣區建設列為寧波市區域發展供給側結構改革的試驗區,組建寧波市象山港灣區管理委員會,作為市政府派出機構,全面實施“沿港開發、擁港發展”新戰略,統籌總體規劃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協調各縣市區重大涉港開發事宜,協同重大項目前期審批工作。各縣市區組建對應的灣區管委會。與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開展戰略合作,創建灣區協同創新中心。在灣區大聯動推進下,象山港南岸必將迎來全線崛起的新局面。
(作者單位:杭州華正建筑設計院,象山縣交通運輸局,象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