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震東 趙培剛 黃桂榮
(吉林省白山市中醫院,134300)
?
圓利針輸刺、傍針刺治療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臨床研究
褚震東趙培剛黃桂榮
(吉林省白山市中醫院,134300)
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是骨傷科臨床常見病、多發病,是引起腰腿疼痛的常見病因之一。它主要是由于外傷、勞損等原因導致肌肉筋膜在第三腰椎橫突部粘連造成筋膜增厚,瘢痕形成,肌腱攣縮從而使穿過第三腰椎橫突末端附近的神經及血管受到刺激壓迫而產生一系列的腰腿痛癥狀。休息時減輕,勞累后加重,易反復發作,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筆者運用現代針具圓利針完成《內經》“骨痹”針法的現代創新應用[1],緩解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患者的疼痛問題。
隨機選取我院骨傷科2013年12月—2015年4月收治的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患者,年齡20~60歲,平均(44.50±8.67)歲,將60名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經統計學分析,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病情輕重程度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觀察組:采用圓利針輸刺、傍針刺療法。腧穴定位:主穴取病變第三腰椎橫突尖部阿是穴?;颊呷「┡P位,腹下墊以軟枕,雙上肢自然垂直于治療床旁邊,根據X線以直尺測量兩側橫突尖部之間的距離并作兩橫突尖連線,經L2、L3棘突頂點正中作脊柱正中線,然后標出兩線交點與L2、L3棘突的距離,并在患者體表先摸清L2、L3棘突頂點作脊柱正中線。根據X線片上各數據作脊柱正中線的垂直線,定出兩橫突尖部,此為圓利針進針部位。用止血鉗夾持75%酒精棉球,每個穴位用一個酒精棉球,棉球不可太干或太濕,由內向外繞圈擦拭。操作者嚴格按照手術時操作佩戴一次性無菌手套,鋪好洞巾,右手手持圓利針,左手拇指指切第三腰椎橫突位,迅速進針,以減緩患者疼痛。待針尖達到第三腰椎橫突尖部,運用提插補瀉手法在其周邊尋找針感時當感覺針下有沉滯感,患者自覺酸脹為得氣,然后單方向捻轉針體至有滯針感時停止,再在第一針旁開一寸處,以45°再扎一針,針尖朝向第一針的針尖方向刺入,針刺手法同前。留針30 min,間隔10 min行針刺手法1次。出針時用酒精棉球按壓針孔片刻,局部貼敷創可貼。隔日1次。12 d為1個療程。
對照組:采用毫針常規針刺法。取穴:主穴為病變的第三腰椎橫突尖部阿是穴;配穴:病變夾脊穴、環跳穴、委中穴。臥位及消毒同上。各穴采用毫針常規針刺法,各穴得氣為度,環跳、委中穴針下出現傳導為佳,腰部TDP照射,留針30 min。12 d為1個療程。
療效判定標準:JOA總評分最高為29分,最低0分。分數越低表明功能障礙越明顯。改善指數=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治療后評分改善率=(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治療前評分×100%。通過改善指數可反映患者治療前后腰椎功能的改善情況,通過改善率可了解臨床治療效果。改善率還可對應通常采用的療效判定標準:改善率為100%為治愈,改善率大于60%為顯效,25%~60%為有效,小于25%為無效。
結果:兩組治療有效率比較,觀察組優于對照組。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療效比較[例(%)]
兩組均無不良反應發生,也未見其他不良反應,證明該治療方法臨床應用安全可靠。
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疾病之一,發病人群主要為體力勞動的青壯年,其病變的主要部位為第三腰椎橫突尖部。外傷、勞損、寒涼等原因造成第三腰椎橫突尖部筋膜增厚,肌腱攣縮,瘢痕形成,從而壓迫刺激第三腰椎橫突尖部附近的神經血管而產生疼痛。第三腰椎橫突肌肉附著點是最易勞損的地方,也是治療的關鍵,而粘連、瘢痕、攣縮是它的主要病理改變。那么在選擇治療方法的時候,就要具備松解粘連,解除瘢痕和攣縮的功能。現在比較常用的是小針刀療法,其松解、減壓的效果比較好,但由于其較粗的針具,扁平刀刃的設計,具有一定的創傷性,也增加了患者的恐懼感,所以接受度不高。針灸也是常被選擇的治療方法,但因其針體過細,松解、減壓不夠,而臨床療效不夠理想。那么尋找一種患者接受度高,同時又能達到很好的松解、減壓作用的治療方法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情。所以筆者通過臨床觀察,選擇了圓利針療法。圓利針較常規針灸針粗、長,針刺感強烈,在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除肌肉痙攣、促進神經炎癥和水腫吸收、防止粘連等方面有普通毫針不可比擬的優越性[2]。同時又避免了小針刀的創傷性,因它屬于針刺方法的一種,患者易于接受,是一個比較理想的治療方法。
因為圓利針是根據古代九針發展而來,所以筆者就從《黃帝內經》中記載的治療骨痹的輸刺、傍刺的針法為依據,來指導圓利針的操作,臨床取得了明顯的療效?!鹅`樞·官針》記載:“輸刺者,直入直出,深入至骨,以取骨痹,此腎之應也?!陛敶淌且环N直出針,直進針,深刺骨骼的一種刺法?!鹅`樞·官針》中有“傍針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傍針刺是先直刺一針,再在近旁斜向加刺一針。兩種刺法都主治骨痹,也就是久痹、頑痹。以往主要用于針灸方面的操作指導,筆者把它用在圓利針的操作上,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使得這一古老的針法得到了發揚。運用《靈樞》中的輸刺、傍針刺法結合現代解剖學的理念,采用圓利針治療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取得了明顯的臨床療效,患者接受度高,操作簡單,費用低廉,易于推廣,因而有著廣泛的臨床意義和社會價值,值得深入研究。
筆者經過不斷地探索和研究,形成了一套科學合理、簡便有效的圓利針輸刺、傍針刺治療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方法,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該療法能明顯改善腰部疼痛、壓痛等癥狀[3],治療前后自身比較差異顯著。
[1]黃艾,孫婧.圓利針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30例臨床觀察[J].安徽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34(2):53-56.
[2]林紅軍.圓利針治療骶結節韌帶損傷性腰痛的療效觀察[J].廣西中醫藥,2014,37(5):48-49.
[3]彭易雨,黃移生,熊真榮,等.圓利針結合推拿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研究[J].中國針灸,2006,26(10):719-723.
2015-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