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一鵬
(河南省商丘市中醫院,476000)
?
中醫綜合療法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治療的效果分析
杜一鵬
(河南省商丘市中醫院,476000)
中醫學中強直性脊柱炎(AS)被劃分于風濕病系列,屬于常見的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現階段尚未形成AS病理機制。AS病變位置在于脊柱,骶髂關節或將受累,AS可引起脊柱纖維化或者強直,導致骨骼、肺部、肌肉等出現病變,屬于免疫性疾病。現對我院72例AS患者采用中醫針灸治療,結果如下。
72例AS患者均來自2013年6月—2014年7月我院骨科,所有患者均由于背部、脊柱、腰部或者是臀部酸痛來診。治療組36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5例;中位年齡( 31.4±11.5)歲;中位病程7.1年。對照組36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7例;中位年齡(30.9±10.4)歲;中位病程7.2年。臨床各項基本數據上,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診斷標準:①經病理檢查,骶髂位置伴有炎癥;②經CT、X線檢查,炎癥分型分別大于Ⅱ期和Ⅲ期;③<Ⅱ期者,需行磁共振輔助檢查,若見脂肪堆積或動態增強強度>20%,斜率>10%/min,可予確診。
對照組:西醫治療。口服美洛昔康(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藥業公司,國藥準字H20020217;劑量:5.0 mg,1片/d,每日不超過2片)+柳氮磺胺吡啶(上海三維制藥有限公司提供,國藥準字H31020450;劑量:0.5 g;初劑量為2~3 g/d,分3~4次,后可酌情增加),治療時間為1個月。
治療組:針灸治療。于針灸床上,患者取平臥位,將腹部墊高,徹底暴露脊柱,后取病變脊柱關節上的夾脊穴進行施針;常規消毒,并用梅花針(規格:50 mm)在80°傾角位置對夾脊穴進行刺夾,待自感酸脹或者麻木等反射,即可留針。針刺手法應盡量輕柔,避免誤傷皮下軟組織或者關節囊。迅速接通電針儀,進行電針治療(規格為2 Hz);結束后,對穴位注射復方當歸液(上海和黃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31020419),每個穴位0.3~1 mL,2~6穴/次,15~20 min/次,1次/d。若患者耐受性較好,則可對穴位實施藥物灸法,20 min/次,藥物成分:狗脊40 g,黃芪、沒藥、乳香各30 g,當歸、白芍、桂枝、懷牛膝和續斷各15 g,細辛6 g,紅花20 g,鹿銜草12 g等。
觀察指標:分別觀察兩組患者臨床有效率、指地距、脊柱和胸廓活動度情況,實驗室檢測C-反應蛋白(CRP)以及紅細胞沉降率(ESR)水平。
療效判斷:顯效:患者臨床表現徹底消失,脊柱、關節處未見疼痛,血沉檢查正常;有效:患者臨床體征、血沉檢查均有所轉變,脊柱等關節疼痛減輕;無效:臨床表現、血沉和關節疼痛無變化。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結果:治療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4.44%,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性較大(P<0.05),見表1。

表1 對照組與治療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兩組臨床體征及血沉檢查:經治療,治療組脊柱、胸廓活動度、CRP及ESR等指標,均較治療前及對照組更明顯(P<0.05),見表2。

表2 對照組與治療組患者臨床體征及實驗室檢測結果±s)
不良反應:治療組皮膚紅腫、惡心各1例,不良反應率為5.56%;對照組惡心、轉氨酶異常上升分別為2例和3例,不良反應率13.89%,有統計學差別(P<0.05)。
AS早期一般未見明顯癥狀,臨床易延誤治療時機[1]。AS尚未形成明確的發病機制,推測與腎功能缺損相關。根據中醫理論,AS多由本虛標實、腎臟虧虛引起,其外因在于外邪入侵。“腎督虧虛”,使得腰脊位置失養,外邪易侵入機體,從而使病情加劇。基于此,針對AS患者,應堅持補腎益精、通絡祛邪的治療原則[2]。
針灸、藥物灸法,均可通過對穴位進行刺激,促進機體血液循環,進而實現通經活絡和益腎填精之目的[3]。以電針刺激華佗夾脊穴,加用穴位艾灸,能夠促進局部經絡、經脈暢通[4,5]。本研究中,選用大椎、環跳、腎俞及腰陽關等多個穴位,通過刺激大椎,可幫助患者減輕“僵臥無法久立”癥狀;腎俞類似于大椎,可強化針灸療效;刺激環跳穴,則可祛濕邪。刺激氣穴和橫骨屬腎經穴,則可加速腎經暢通,共祛邪止痛之效,進而幫助患者改善預后。吳英姿[6]通過研究認為,觀察組通過采用中藥針灸綜合療法,臨床總有效率91.4%較常規組82.1%更高。本研究中,治療組、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4.44%、80.56%;治療組脊柱、胸廓活動度、CRP及ESR等指標,均較治療前及對照組更明顯(P<0.05)。總之,通過對AS患者采用中醫針灸綜合療法,有助于緩解臨床癥狀,改善患者預后及生存質量。
[1]霍凱玲,黃慶忠.強直性脊柱炎采用中醫針灸綜合療法療效觀察[J].亞太傳統醫藥, 2012,8(2):58.
[2]張穎.中醫辨證分型治療強直性脊柱炎體會[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1,8(2):158.
[3]楊戈,陳雪,司英奎,等.強直性脊柱炎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9(24):161.
[4]蔣定榮.針灸綜合療法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療效探討[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24 (4):2243.
[5]張建英,楊繼國,王海軍,等.補腎中藥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安全性系統評價[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6(1):71.
[6]吳英姿.中醫針灸綜合療法治療強直性脊柱炎臨床研究[J].亞太傳統醫藥,2013,9(8):97.
2015-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