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庭庭

最奢侈的度假享受,不是豪華大廳、不是頂級家具、不是昂貴床品,
是一株供在瓶子里的不知名野花用香氣向你問安,
是迎風赤足踩在水稻田里徒手抓魚,
是揮汗在原生態菜園里翻土耕種,
是往云深不知處說走就走的上山采藥,
是品嘗用百草千花萬葉烹調出的苗山佳肴,
是與苗族鄉親山林放歌歸來后,沐湯藥草與一杯野茶的芬芳……
很久很久以前,一棵巨大的楓樹孕育了一只美麗的蝴蝶,這個蝴蝶媽媽相傳是苗族的始祖……
貴州品牌“蝴蝶媽媽”創辦人具有苗族血統,自幼浸淫于貴州苗族的傳統文化,加上藝術美學專業背景與大都市工作歷練出來的商業眼光,于是在2012年創辦苗文化品牌“蝴蝶媽媽”,落戶凱里市民族風情園經營苗族生活文化館,提供蠟染等苗族工藝體驗活動。來年又在黔東南雷山縣西江苗寨景區開設了“蝴蝶媽媽”苗文化主題餐廳,同時著手籌備“蝴蝶媽媽”苗藥主題酒店。這位苗族的女兒,在致力于為貴州傳統苗文化注入創新價值的同時,也贏得了當地人的矚目與好評,被視為苗文化再生的重要民間推手。
但“蝴蝶媽媽”究竟是苗族旅游文化品牌?還是民族手工藝奢侈品品牌?或是苗文化主題餐飲品牌?“蝴蝶媽媽”正處在蛻變重生的關鍵時刻。
我們兩次深入貴州,協助診斷、梳理品牌定位。在“蝴蝶媽媽”品牌旗下,已有蠟染體驗、銀飾、服飾、餐飲,加上即將運營的苗藥養生主題酒店,產品線過于散漫,戰線拉太廣反而失焦,并讓經營資源分散。雖然都是以苗文化為主題,但苗文化范圍太大,且打著苗文化招牌的企業眾多,若欠缺品牌定位及清楚的目標客群,將無法完整呈現核心亮點與特色,也難以顯示品牌與其他苗族文創品牌的差異性。
“蝴蝶媽媽”的品牌名稱來自苗族神話傳說,雖已申請商標保護,但先祖傳說畢竟是文化公共財產。“蝴蝶媽媽”自己的品牌主張與專屬論述到底是什么?關系到品牌的差異化與辨識度。
苗文化包括歌舞、節慶、工藝、農耕、苗藥、飲食等,多彩多姿,而靠山吃飯的苗族生活中很大一部分跟植物有著密切關系,尤其是以鮮采為主的苗藥與苗菜,所謂神農嘗百草、蚩尤傳神藥,連蝴蝶媽媽傳說都跟楓樹有關。苗族累積數千年對天然植物的廣泛應用,不僅跟其他民族有著顯著不同,而且特別符合現代原生態養生觀念,有機會推廣走入現代人生活。
評估了苗族文化特色與“蝴蝶媽媽”的優勢、創辦人特質,我建議品牌主軸定位為:“苗文化植物養生美學引領者”。而針對蝴蝶媽媽正在籌備中的苗藥養生主題酒店,則建議將酒店主題定位改為“苗族植養美學”。一來苗藥養生之說恐對年輕人或時尚都市人群較難產生認同吸引力;二來蝴蝶媽媽本身缺乏醫藥背景,直接推苗藥欠缺說服力,而且會與目前其他經營品類難以連結。但加了生活美學元素進來,就讓古老的養生智慧多了時尚感,也跟創辦人吳總的專業背景及個人形象吻合。
入菜、入藥、入茶、入浴、入詩、入畫;可吃、可穿、可用、可賞、可玩。不僅可以吸引觀光旅游體驗,還能創造商品市場營銷模式,讓苗族文化的推廣得以擺脫地理空間的局限。
之后,我們繼續協助主題酒店的文創策劃與設計建議,與苗族文史專家合作,從77種代表性的花草樹竹等植物,引入苗族神話傳說與風俗典故撰寫主題文案,連同房間的設計軟裝,也由此定調,以家具、家飾、壁畫等營造主題。文圖并茂共同呈現蝴蝶媽媽獨有的“植養美學”。
苗族的植物種類繁多,除了1樓大廳,我們將酒店的4樓、3樓與2樓,依序分為:樹竹類、花果類、根莖草葉類主題。每個房間都設置主題文案門牌,仿佛展示空間的導覽板,訴說主題植物的身世。
苗族的植物,似人也似神,有靈魂、有血肉。他們相信,遠古的時候山石樹草等都會行走,構樹和竹子搶著燃燒自己為人燒飯,松樹艷羨柿子樹的紅衣裳,索性借來穿上……植物不僅是充滿奇情的神話,苗菜與苗藥,更滿載文化習俗與生活智慧,俯拾即是文字與設計的精彩篇章。
《種愿》十八杉
杉樹,在苗族地區習慣稱作“十八杉”。錦屏苗侗人家有著這樣的習俗,家里每添一個孩子,就上山找一片好地,栽上百棵速生杉木。十八年后,兒女長大成人,杉木也成材了,就砍來蓋房子、做嫁妝。這片杉林,也因此有“女兒林”之稱。十八杉的房間,除了利用杉木板材,更在墻上彩繪了一整片蔥郁的女兒林。
《蠟染》藍草
苗族蠟染歷史悠久,在苗族地區流行著《蠟染歌》(古歌),代代傳唱著蠟染的起源。一個苗族姑娘在睡夢中走進了一座百花園,蜜蜂在她的裙子沾上了蜜汁與蜂蠟,變成了藍染裙上的白花。藍染布藝,自然是布置的好道具,這間房間,不僅有藍染的床旗、燈罩,連墻上掛盤也以藍染常見的花鳥蟲魚紋飾為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