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梅 麥錦芳 吳仕葵
?
藥熨治療聯合功能鍛煉操在頑固性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肩關節功能障礙中的應用
彭玉梅 麥錦芳吳仕葵
目的:探討藥熨治療聯合功能鍛煉操在改善頑固性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肩關節功能障礙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頑固性類風濕關節炎患者84例,將其隨機等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均給予常規對癥治療,對照組給予藥熨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再聯合功能鍛煉操進行干預,隨訪3個月,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3個月后,觀察組患者的肩關節疼痛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藥熨治療聯合功能鍛煉操干預,有助于緩解頑固性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肩關節疼痛,改善肩關節功能障礙,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推廣應用。
頑固性類風濕關節炎;肩關節功能障礙;藥熨治療;功能鍛煉操
類風濕關節炎(RA)是一種由自身免疫系統障礙或紊亂所引起的全身性炎癥的慢性疾病。目前,臨床上治療RA的有效率高達80%左右[1],對于部分治療無效的,統稱為“頑固性RA”。由于頑固性RA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闡明,臨床表現也復雜,加之如今仍無特性藥,從而致使病情反復發作,累及關節畸形、功能障礙,而肩關節功能障礙是最主要的并發癥[2],其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與生活,使之成為臨床棘手的難治病之一。對此,本研究根據中醫驗方,結合臨床經驗,對頑固性RA患者予以藥熨治療聯合功能鍛煉操干預,使其肩關節功能障礙得到了良好的恢復,其臨床效果較為理想,現將方法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頑固性類風濕關節炎患者84例,將其隨機等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中男25例,女17例;年齡43~80歲,平均(64.95±5.27)歲;病程1~10年,平均(4.06±2.15)年。觀察組中男24例,女18例;年齡47~80歲,平均(64.13±5.50)歲;病程1~12年,平均(4.63±2.28)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在常規護理及藥物治療與理療的基礎上,再對本組患者予以藥熨治療。(1)藥熨方劑。選用止痛消腫熱敷散,方劑成分:乳香150 g,白芥子120 g,蜂房100 g,川芎100 g,細辛50 g,制馬錢子10 g。(2)藥包的制作。所有的藥劑成分宜選粗末,攪拌均勻后,取100 g裝入藥包中,每劑方藥可裝4~6袋藥包。(3)藥熨方法。每次可取2個藥包,將其放在蒸鍋中大火加熱20 min后取出,1個自然冷卻,1個用毛巾保溫,待自然冷卻的藥包溫度降至50 ℃時,將其熱敷于患處,藥包涼后再換另1個,30 min/次,2次/d。
1.2.2觀察組本組患者在上述治療干預的基礎上,再聯合肩關節功能鍛煉操進行干預治療。(1)鍛煉操的制定。請我院專科康復醫師結合陳麗蘭等[3]的功能鍛煉操,再據自身經驗為頑固性RA患者制定一套科學的功能鍛煉操,并指導護士掌握;此外,再將功能鍛煉操制成圖片或拍成視頻,便于學習參考。(2)鍛煉操的內容。第1節,雙手同時作握拳、伸掌運動;第2節,雙手同時作握拳、屈肘、伸肘、伸掌運動;第3節,合掌,以腕關節為軸心,右掌向左壓左掌、左掌向右壓右掌;第4節,握拳,伸拇指,作對指運動;第5節,側臥位,雙手分別作向上伸展、屈曲、摸床頭運動;第6節,坐或立位,頭保持直立位,雙手分別作水平伸展、上舉、肘腕屈曲越頭頂用手指摸對側耳朵運動;第7節,臥或坐或立位,靠墻,雙手的手指交替做爬墻運動;第8節,站立位,雙手分別作水平伸展、上舉至垂直位、水平伸展、前臂旋前向下用手掌摸對側大腿運動。(3)鍛煉操的方法。功能鍛煉操的口令為“12345678”八個拍,簡潔明朗,有律動性,每節為1個八拍,每次2~5個八拍,以患者自我感覺良好為準;功能鍛煉操要特別注意循序漸進,動作幅度由小到大,尤其是后面的4節的內容,不求快,但求準確,最后逐步過渡到全節使用。
1.3評價指標
1.3.1治療效果隨訪3個月,以患者的疼痛程度來評價其治療效果,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4]對肩關節腫痛、壓痛等癥狀進行疼痛評價:10分為最痛,0分為不痛。VAS評分越低,表明其疼痛程度就越輕,即治療效果就越好。
1.3.2滿意度發放“滿意度調查量表”給患者,內容包括治療效果、護理服務、護理態度、護患關系、護理操作等內容,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3個等級。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重復測量資料設計的方差分析,等級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肩關節疼痛評分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肩關節疼痛評分比較(分,±s)
注: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肩關節VAS評分比較,組間、不同時間點、組間與不同時間點交互作用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滿意程度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者滿意程度比較 (例)
頑固性RA是指RA經一般治療后無效的特殊RA,也稱為難治性RA[5]。其具體病因及發病機制迄今尚未完全闡明,基本病理改變是滑膜炎,隨著病程進展的推移,可造成關節受損、關節畸形、功能障礙等病理變化,其中肩關節功能障礙是比較常見的并發癥之一,這已成為我國勞動力下降和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6]。由于現代醫學尚無治療頑固性RA的特效藥,目前的治療原則是緩解患者的關節疼痛、改善疾病癥狀,盡可能的維護關節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從中醫方面來看,頑固性RA是由于經脈痹阻、氣血運行不暢引發肢體關節疼痛的一類病證,通常可將其歸為“痹病”的中醫范疇[7],“痹”即閉阻不通之意。中醫理論認為,“痛則不通、通則不痛”,故當以“宜痹通絡”為治法原則[8]。據此,本研究采用止痛消腫熱敷散進行藥熨治療,乳香治瘀鎮痛、白芥子通經消腫、蜂房祛風除濕、川芎通竅止痛、細辛溫經散寒、制馬錢子活血鎮痛,諸藥配伍用于行痹,再通過藥熨治療發揮藥力滲透之功效,直達病灶,是治療頑固性RA的有效方法;再聯合肩關節功能鍛煉操進行護理干預,通過系統、科學的康復鍛煉,來增強肢體關節的活動范圍和周圍肌肉的運動力量,從而達到改善肩關節功能的目的。
[1]盧華琳,陳 紅,葉曉春,等.膝關節功能鍛煉操對膝骨關節炎患者的社區應用及康復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4):1306-1307.
[2]彭麗嵐,吳軍,林宏燕,等.密集型熱銀質針綜合治療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頑固性關節疼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9,31(4):259-260.
[3]陳麗蘭,詹芳芳,陳阿蘭,等.膝骨關節炎功能鍛煉操的動作設計現狀[J].中國傷殘醫學,2014,22(12):290.
[4]劉艷杰,蔡躍增,陳月芹,等.雙手、腕關節MRI對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價值[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3,29(3):436-439.
[5]王薇薇.中醫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淺述[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8(6):71-72.
[6]梅其杰,袁長深,段戡,等.壯藥骨痹方燙熨聯合運動療法治療膝骨關節炎的臨床研究[J].中醫正骨,2015,27(7):27-30.
[7]周艷瓊,徐德梅,蔡燕瓊,等.中藥燙熨加貼敷療法治療膝骨關節炎的療效觀察及護理體會[J].中醫臨床研究,2014,6(36):103-105.
[8]袁長深,梅其杰,段 戡,等.中藥燙熨加貼敷療法治療膝骨關節炎的療效及安全性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13,24(11):2698-2700.
(本文編輯崔蘭英)
作者單位:518109深圳市廣東省深圳市龍華人民醫院
雷金花:女,本科,主管護師
518100深圳市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中醫院綜合內科
彭玉梅:女,本科,護師
2016-05-17)
10.3969/j.issn.1672-9676.2016.18.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