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上海種子”:遠景2116
THE FIRST EDITION "SHANGHAI PROJECT": ENVISION 2116

藤本壯介《上海種子遠景之丘》 2016年
首屆“上海種子”:遠景2116
藝術總監:李龍雨、漢斯-烏爾里希·奧布里斯特
主辦: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聯合
展期:2016年9月4日—2017年7月30日
地點:上海浦東新區櫻花路869號喜瑪拉雅中心廣場
參展藝術家(按英文姓氏首字母排序):切爾多·梅雷萊斯(Cildo Meireles)、 道格拉斯·柯普蘭 (Douglas Coupland)、利亞姆?吉利克(Liam Gillick)、陳星漢(Jenova Chen)、劉毅、奧托邦戈·恩坎加 (Otobong Nkanga)、 藤本壯介(Sou Fujimoto)、徐冰
首屆“Shanghai Project|上海種子”以“遠景2116”為主題,由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館長李龍雨(Yongwoo Lee)與倫敦蛇形畫廊藝術總監漢斯-烏爾里希·奧布里斯特 (Hans Ulrich Obrist)擔任聯合藝術總監,于2016年9月4日正式開幕。作為一場獨特的思想盛宴,它不僅僅聚焦藝術、人文,而且創造性地涵蓋了科學、技術、醫學和生態等多個領域,試圖在學科碰撞中激發出新的對話與交流:知名建筑師藤本壯介(Sou Fujimoto)將為其打造戶外創意建筑空間“遠景之丘”;藝術家切爾多·梅雷萊斯(Cildo Meireles)、徐冰,獨立游戲設計師陳星漢(Jenova Chen)作品將首期入駐該空間;表演藝術家奧托邦戈·恩坎加(Otobong Nkanga)作為根基研究員,將帶領團隊為中國觀眾呈現作品《土地對話》;《X世代》作者,作家、藝術家道格拉斯·柯普蘭(Douglas Coupland)將通過霓虹燈裝置來傳遞他的《22世紀的標語》; 藝術家劉毅和利亞姆?吉利克(Liam Gillick)將在世紀公園分別帶來公共藝術作品《種子星球》和《上海施萊默》;本屆“上海種子”的另一位根基研究員,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張海濛也于10月率領團隊推出線上游戲《玩出未來2116》;聚焦青年創新群體的平臺型項目——“奇點”則通過公開征集的方式最終以展覽形式呈現來自89后新一代的世界……
首屆“Shanghai Project|上海種子”由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主辦,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聯合主辦,遠景能源與證大集團為其主贊助商。首屆“上海種子”與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外灘美術館、chi K11美術館、二十一世紀民生美術館、余德耀美術、上海當代藝術館、震旦博物館等藝術機構,以及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等展會結為合作伙伴,強強聯手,為上海打造一場全城文化盛事。
以公眾為出發點是“上海種子”強調的項目理念,它的規劃本身也決定了這是一項長期而浩大的工程。首屆“上海種子”將跨越近一年的時間,分為兩期舉辦,第一期主要內容包括建筑空間設計、跨領域的展覽、快閃圖書館計劃(Pop-up Library)、兒童項目、市民參與項目以及“奇點”公開征集項目。同期還將召開上海種子暨國際雙年展協會論壇 (與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合作),匯聚著名策展人、學者和各領域的專業人士,共同探討關于未來可持續發展的主題。第二期將于明年4月開啟,并延續一場為期100天的主題展覽,于7月底結束。在此近一年的周期內,“上海種子”還將陸續推出一系列展覽、講座、公開征集、工作坊等活動,提供更多參與公共討論的時間、空間和渠道。
遠景之丘(上海種子創意建筑空間)
展期:2016年9月4日—2017年7月30日
地點:上海浦東新區櫻花路869號喜瑪拉雅中心廣場
參展藝術家:藤本壯介
“遠景之丘”——世界知名建筑師藤本壯介特別為“上海種子”量身定制的戶外建筑場館。作為第一期的標志性建筑,它高23米,長76米,寬度在6米至11米之間逐漸變化,占地面積約638平方米,巧妙囊括了綜合展示空間、活動空間和公共休閑區域。參與“上海種子”的部分研究者將在此陸續展出他們的作品,或定期主持公共活動。“遠景之丘”將在開幕之際沿芳甸路拔地而起,以純白色腳手架為支撐,全透視的建筑理念,塑造出城市森林一般的視覺效果,與由磯崎新設計的喜瑪拉雅藝術中心相得益彰。整個建筑被蔥郁的植被點綴,以極簡的方式將自然與人工融合,設想未來100年后城市建筑的可能性。
遠景2116(展覽)
展期:2016年9月5日—2017年3月5日
地點:遠景之丘(上海浦東新區櫻花路869號喜瑪拉雅中心廣場)
參展藝術家(按英文姓氏首字母排序):陳星漢(Jenova Chen)、切爾多·梅雷萊斯 (Cildo Meireles)、道格拉斯·柯普蘭(Douglas Coupland) 、奧托邦戈·恩坎加 (Otobong Nkanga) 、徐冰等

利亞姆·吉利克作品《上海施萊默》 2016年

劉毅作品《種子星球》 2016年

道格拉斯·科普蘭作品《22世紀的標語》 2016年

“上海種子”市民參與項目之夏布洛爾咖啡
首期入駐“遠景之丘”展示空間的作品來自多位不同國家的研究員,包括巴西藝術家切爾多·梅雷萊斯 (Cildo Meireles)、中國著名藝術家徐冰、獨立游戲設計師陳星漢(Jenova Chen)以及尼日利亞表演藝術家奧托邦戈·恩坎加 (Otobong Nkanga),她作為根基研究員,將帶領團隊為中國觀眾展示對于土地的理解。同期,加拿大作家、藝術家道格拉斯·柯普蘭 (Douglas Coupland) 將以霓虹燈管戶外裝置表達他的22世紀幽默標語。
種子星球+上海施萊默(公共藝術)
展期:2016年9月4日—11月13日
地點:世紀公園
參展藝術家:劉毅、亞姆?吉利克(Liam Gillick)等
距離喜瑪拉雅中心一公里外的世紀公園內,藝術家劉毅為兒童和他們的家長打造了一座獨特的營地,一件名為“種子星球”的公共藝術作品。在極具懸浮感的圓形營帳下,簡單的道具構成了妙趣橫生的空間,由孩童在嬉戲中探索。一系列由帶有啟發性的游戲、工作坊甚至是表演等活動,也將于周末在營地內陸續舉辦。豐富的色彩與通透的結構,吸引了孩童和他們的守護者——父母們。于是,空間和人,以及彼此共處的時間,才是設計師構想中完滿的“種子星球”。
英國藝術家利亞姆?吉利克(Liam Gillick)將一組妙趣橫生的圖板搬到了戶外草坪上。作品取名“上海施萊默”,延續了他著名的“頭在洞里”系列創作,這些圖像的靈感來自于德國設計師奧斯卡·施萊默(Oskar Schlemmer)創作的芭蕾舞服裝。在自拍時代里,對迷戀自拍的人來說,這些巨大的圖板會讓人力不從心,于是,拿著自拍桿的人也不得不請求他人幫助,人們不可避免地要開啟一場同陌生人的對話。吉利克用傳統手法來反擊“自拍”的文化現象,將拍照者和圍觀者帶入一種喜劇式的輕松氛圍里。
玩出未來2116(線上社會實驗)
展期:2016年10月1日—12月11日
活動周期:2016年10月1日—12月11日
場所:虛擬(線上,智能手機)
埋首于日常,偶爾也想仰望遠方。每個人都有對未來世界的想象,但全民集體意志會激蕩出什么樣的未來,你不想知道嗎?
上海種子|玩出未來2116,由麥肯錫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張海濛作為根基研究員,召集多位來自大學、咨詢、游戲、廣告等行業的未來愛好者,創作出“玩出未來2116”線上游戲。由社會大眾共同模擬多項產業如能源環境、教育、醫療、文化娛樂等未來百年的發展。游戲將于10月初正式上線,屆時將邀請網友們一起窺見未來世界的趨勢與創意。
奇點+89plus(公開征集、展覽)
主辦:上海種子與89plus合作
開幕時間:2016年9月2日 15:00
展期:2016年9月3日—11月13日
地點:上海證大朱家角藝術館
奇點入圍者 :
馮冰伊、胡偉、胡為一、黃晶瑩、黃樂瑋、林立峰、羅葦、王文佳、王梓、許世鵬、展銷場、周愷
89Plus選送者:
薩拉·阿布·阿卜杜拉(Sarah Abu Abdallah),亞力山卓·巴瓦(Alessandro Bava),艾利克斯·麥克金·多蘭(Alex Mackin Dolan), 瓦利亞·費迪索夫(Valia Fetisov),麥克斯·霍金斯(Max Hawkins), 何銳安(Ho Rui An),塔比塔·瑞塞爾(Tabita Rezaire),博格斯·瑟庫庫尼(Bogosi Sekhukhuni),菲利普·提米奇(Philipp Timischl),布魯諾·朱(Bruno Zhu),鄒肇(Zou Zhao)
公開征集項目“奇點”是“上海種子”特別設立的青年板塊。其名諧音“起點”,旨在挖掘出生于“89后”的中國新生代人才,收集他們關注的議題,激勵他們將奇思妙想落地。征集啟動后,組委會共收到300多名來自建筑、設計、當代藝術、影像藝術、人文社科等領域對未來有強烈探索心的年輕人的議題,最終從申請者中選拔出了12名獲勝者。“奇點”項目與西蒙·卡斯泰(Simon Castets)與漢斯-烏爾里希·奧布里斯特共同創立的研究平臺89plus合作,選取其中11組作品,和所有“奇點”獲勝者交相呼應。
Small Is Beautiful微空間的力量 (市民參與項目)
展期:2016年7月15日—11月13日

“上海種子”總新聞發布會“奇點”展覽開幕現場
地點:上海里弄社區
市民參與項目是“上海種子”的重要組成部分。以“Small Is Beautiful|微空間的力量”為主題,該項目聯合本地建筑師,帶領公眾走進曾經老舊或廢棄的空間,在改造后的場地里舉辦小型展覽、表演、聚會,以“改舊”替代“造新”的觀點,反思當下城市發展進程中“推倒重建”的開發理念。項目已于今年7月15日正式啟動,首場與建筑師俞挺及其工作室Wutopia Lab合作,扎根里弄社區,舉辦電影放映、建筑設計分享會、美食烹飪和仲夏品茶等活動,在鄰里空間里埋下一顆“上海種子”。
上海種子暨國際雙年展協會論壇
主持:比格·歐列 (Bige Orer) 、田霏宇(Philip Tinari)
展期:2016年9月3日 10:00—18:00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以“轉型中的雙年展:多元化的新挑戰”為議題,國際雙年展協會論壇將首次進入中國。“上海種子”聯合“國際雙年展協會”主辦,與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合作,邀請全球知名學者、專家匯聚上海,其中包括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佳亞特里·斯皮瓦克 (Gayatri Spivak), 都靈凱斯泰勒美術館館長、第十三屆卡塞爾文獻展主策展人卡羅琳·克里斯托夫-巴卡基耶夫 (Carolyn Christov-Bakargiev), 紐約猶太人博物館副館長延斯·霍夫曼(Jens Hoffmann), 亞洲協會博物館館長陳文輝 (Tan Boon Hui),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學術部主任王春辰教授, 曼徹斯特亞洲藝術三年展藝術總監埃爾努爾·米塔 (Alnoor Mitha), 蒙特利爾雙年展執行與藝術總監西爾維·福汀(Sylvie Fortin), 考陶爾德藝術學院教授薩拉·威爾遜(Sarah Wilson)等。論壇將分為上、下兩個部分,分別由伊斯坦布爾雙年展總監比格·歐列 (Bige Orer) 以及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館長田霏宇(Philip Tinari)主持。
上海種子|圓桌會議
時間:2016年9月4日 10:00—14:00
地點:遠景之丘
“上海種子”9月4日的開幕將開啟三輪圓桌討論。第一輪討論以“建筑,高于建筑(Architecture beyond Building)”為主題,第二輪以“科技生態學(Ecology of Technology)”為主題,分別由“上海種子”的兩位聯合藝術總監擔任主持,討論嘉賓包括建筑師藤本壯介,證大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戴志康,遠景能源CEO張雷,藝術家劉毅,上海紐約大學教授安娜·格領斯潘(Anna Greenspan),英國藝術與建筑小鋪館長伊娃· 弗朗斯· i ·吉爾伯特(Eva Franch i Gilabert),麻省理工媒體實驗室教授凱文·斯萊文(Kevin Slavin),第三輪則將由瑞象館執行總監施瀚濤、上海種子副策展人玄蓮昊主持,以“對焦:根基研究員(In Focus∶Root Researchers)”為題,奧托邦戈·恩坎加、張海濛及邱黯雄所帶領的三組跨界團隊將展示他們為首屆上海種子創作的作品。

“奇點”展覽開幕現場

“奇點”展覽開幕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