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鄭貴園
摘要:農業機械化生產可大幅度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減輕勞動強度,改善勞動條件,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近年來,梨樹縣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全縣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了76%。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作業效率;解放農村勞動力;增產增收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識碼:Adoi:10.14031/j.cnki.njwx.2016.10.011
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一直是農業人的奮斗目標,可大幅度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減輕勞動強度,改善勞動條件,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造就新型職業農民,為實現生態農業、循環經濟、農業和國民經濟良性發展提供支撐和保障。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是解放和發展農業生產力,建設現代農業,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梨樹縣是國家商品糧生產基地縣之一,縣域經濟以農業為主,全面搞好農業機械化工作是主要課題。近年來,隨著國家高度重視農業,加大對“三農”的扶持力度,特別是農機購置補貼力度逐步加強,梨樹縣農機具數量猛增,農機裝備不斷更新、結構更加合理、水平顯著提高。目前,全縣擁有農機總動力63.7萬kW,擁有100馬力以上拖拉機362臺,播種機12 813臺,玉米收獲機1918臺。全縣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了76%。加快了全縣農業機械化進程,促進了農業現代化的發展。
1 實施農業機械化提高了農業工作效率,改善勞動條件
農業生產方式由人畜力生產到小型機械代替人畜力,直到現在大馬力高性能機械逐步取代小型機械,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改善了勞動條件,減輕了勞動強度,成為了農業生產中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元素。例如:播種作業,人工使用扎眼器每天可播種2畝,使用2行玉米免耕播種機每天可播種6 hm2,機械作業效率是人工的30倍。另外機械免耕播種后不需要鎮壓,而人工播種后還要進行鎮壓作業。2015年,全縣新增免耕播種機210臺;收獲作業,人工收獲從割稈到玉米穗運到場院1個壯勞力收獲1 hm2需要16天,1臺自走式玉米收獲機1天可收獲6 hm2,工作效率是人工的96倍。同時,機械收獲1 hm2玉米需要1500元左右,人工收獲1 hm2玉米需要4000元。2015年,全縣新增自走式玉米收獲機710臺。由此可見,農業機械不但可提高勞動生產率,還省時、省工、省錢,既節本又增效。
2 實施農業機械化可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活面貌
全面實施農業機械化生產能夠有效地增收和改善人們生活面貌。第一,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農機的增產、增效功能,直接創造財富。使用農業機械,降低了農民的生產成本,例如:機械免耕播種,省去了整地作業,每公頃直接省了整地費700元,全縣25萬hm2玉米種植面積10%實施免耕播種,每年可省整地費1750萬元;玉米機械收獲比人工收獲每公頃省2500元左右,全縣40%玉米種植面積實施機械收獲,每年可省收獲費25 000萬元,直接增加了農民收入。第二,可以發揮農機的替代功能。農機具的使用大量的替代了人工勞作,很大一部分農民從傳統農業中解放出來,從事二、三產業的生產,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成為農民增收的又一途徑。第三,可以發揮農機的吸納優勢,安置部分農民實現農業再就業。隨著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農業生產形成了產前、產中、產后一條龍服務,涌現出一大批從事農機經營、銷售、維修和作業服務的農機大戶、農機經銷戶、農機維修戶和農機合作社等新型農機服務組織,開拓農民就業渠道,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3 實施農業機械化促進糧食增產,保障糧食安全
梨樹縣是農業大縣,農業生產涉及全縣百姓,保障糧食安全至關重要。干旱、大風、冰雹等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嚴重影響農業生產和群眾生活。每年有35%~50%的農田遭遇旱澇等災害,給國民經濟造成重大損失。采用農業機械化措施有效抵御、防止自然災害的發生和降低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產生的危害,抵御人畜力所不能抗拒的自然災害,保障農業生產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通過農業機械大面積地推廣應用機械免耕播種、機械淺松深施肥、高效植保、機械收獲、機械整地、節水灌溉等農業節本增效技術;開展搶種搶收、抗旱排澇、以及農田水利建設、中低產田改造等農業生產活動,增強農業的抗御自然災害能力和綜合生產能力;實施現代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工程技術等農業高新技術,進一步提高農產品單位產量、改善農產品品質、節約能耗和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糧食增產,保障糧食安全。
4 實施引進特色機械,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近年來,隨著國家和各級政府高度關注“三農”問題,農機購置補貼等惠農政策相繼出臺,補貼力度逐年加大,梨樹縣各種農機具擁有量猛增。大、中、小型先進的、現代化特色的農業機械裝備大量購進,全面應用于不同季節、不同區域、不同環境下的農業生產,打破了農業生產的季節和空間限制,使得在任何地方進行農業生產成為可能,尤其在發展特色優勢農業產業和開發特色優勢農產品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向深度發展。使農業產業結構向專業化、商業化、現代化轉化。讓傳統農業產業結構轉變為市場經濟下的全方位的市場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