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翠萍


摘要:為彰顯民事檢察制度的特色,其在執行過程中,須以個案監督為重點,并明確其監督對象。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受到多種內外部因素的影響,民事檢察制度建議制度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基于此,本文以新民事訴訟法為視角,簡要分析民事檢察建議的具體規定與含義,并重點探討民事檢察建議制度的性質與特征,以期全面分析該制度,充分發揮民事檢察建議制度的作用。
關鍵詞:法制改革 民事檢察 民事訴訟法 建議制度
中圖分類號:D92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9-0076-02
民事檢察建議制度是新型監督方式之一,于2012年被納入新民事訴訟法中,在豐富民事檢察監督方式的同時,科學擴大了監督范圍,是對傳統監督制度的創新。為充分發揮民事檢察建議制度的作用,應立足于新民事訴訟法的角度,將新民事訴訟法作為民事檢察建議制度的基礎理論,為其發展提供保障。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須全面分析民事檢察建議制度的適用范圍,不斷完善其工作環節,從而建立健全我國法律法規體系。
一、基于新民事訴訟法視角下民事檢察建議制度的具體規定
新民事訴訟法視角下,民事檢察建議制度主要修改的部分共包括5個條文,而5個條文均強調突出檢察院本身的監督權利,具體而言,包括以下幾方面,如表1所示:
表1
法律條文具體條款修改內容修改意義
第14條/規定民事檢察監督基本原則,即人民檢察院可對民事訴訟進行對應的法律監督擴展監督范圍,人民檢察院不僅能夠監督民事訴訟活動,還可監督執行活動
第208條第1款規定抗訴制度,增加損害國家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的調解書抗訴彌補舊民事訴訟法的缺陷,迎合現實需求
第2款規定再審檢察制度,可監督已經生效的判決、裁定、調解書人民檢察院本身具備監督權利,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依法行使職權
第3款規定審判程序外的其他審判程序的檢察建議主要針對審判人員的違法行為,明確民事檢察建議制度整體適用對象
第209條第1款規定再審檢察建議制度適用情形:人民法院裁定駁回再審申請的、人民法院逾期未對再審申請作出裁定的、再審判決有明顯錯誤明確民事審監程序,確保民事檢察監督的順位
第2款人民檢察院有三個月審查期限,當事人在三個月內不能再次提出抗訴或者建議有效防止反復申請、重復審查,從而避免司法資源的浪費
第210條/規定過人民檢察院的調查核實權在法律上規定民事檢察建議實施的保障措施
第235條/強調人民檢察院對民事執行活動的法律監督全具備強調與宣示的意義
二、基于新民事訴訟法視角下民事檢察建議制度的含義
基于新民事訴訟法的視角下,民事檢察建議制度賦予了更深層次的含義,為確保制度發揮本身作用,應充分把握制度本身的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
(一)監督方式
民事檢察建議制度主要采取個案監督的方式,類案監督方式也有但運用幾率較低,因此,在立法革新過程中,個案監督方式是重點。在實際工作中,民事訴訟法主要為解決民事實體中出現的問題,其規范使用范圍必須堅持三段論的邏輯,恰當解決民事糾紛。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民事訴訟法僅停留在法律條文的一般層面,將會造成個案正義缺失的問題。從以上分析可知,基于新民事訴訟法的視野,民事檢察建議的監督方式應堅持個案監督的方式。
(二)監督對象
民事檢察建議制度的監督對象僅包括人民法院,傳統的民事檢察建議制度還涵蓋對其他單位提出的針對性建議。但在新民事訴訟法的背景下,民事檢察建議主要是用來監督制約審判權,發揮檢察權本身的作用。因此其監督對象主要是人民法院,基于新民事訴訟法的視野下,民事檢察建議制度以一種比較和緩的方式行使監督權。
三、基于新民事訴訟法視角下民事檢察建議制度的特征與性質
(一)民事檢察建議制度在新民事訴訟法下的特征
民事檢察建議制度在新民事訴訟法下被賦予了強制性、柔性、實效性、針對性等多種特征,每種特征都帶有制度本身的特性。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工作人員可深入分析民事檢察建議制度的特征,并采取針對性解決措施,防止出現浪費司法資源等多種問題。
1.強制性與柔性特征
柔性與強制性特征是民主檢察建議制度最明顯的特征,該特征將建議與權力有機統一,具體體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緩和性,民事檢察建議制度更偏向溫和,檢察院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二是公平性,當檢察院提出民事檢察建議時,其與法院處于平等地位,兩者可對監督事件做出協商;三是廣泛性,民事檢察建議制度適用的領域廣,能夠貫徹在每一訴訟環節中,如果法律沒有明確授權,也可進行適當的擴充。
2.實效性與針對性特征
新民事訴訟法主要以個案監督方式為主,體現在審判程序與再審程序中,民事檢察建議僅針對個案,這種監督方式更加符合當前法院的發展需求,其實效性更強,能夠有效監督審判權的監督情況。但需要注意的是,類案監督也不能完全排除,而應將類案監督與個案監督有機統一,充分發揮監督的作用與時效,擴大監督的影響范圍。
3.合理性特征
民事檢察建議制度采取事前、事中、事后三種監督方式,其中事后監督方式運用最廣泛,可覆蓋在民事訴訟審前、審判與執行等程序中,基于新民事訴訟法的視角下,民事檢察建議制度被重新規定重點——再審檢察建議,通過此種方式凸顯建議制度本身的合理性。再審檢察建議制度能夠監督審判程序,包括當事人、人民法院,與其他程序相比,該程序更加重要。民事檢察建議工作涉及的領域廣,很難將所有事情都處理好,因此,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必須分清重點,提升監督工作的有效性與合理性。
(二)民事檢察建議制度在新民事訴訟法下的法律效力
民事檢察建議制度在新民事訴訟法下的法律效力,主要取決于以下兩方面:一是制度本身性質;二是期望制度達到的法律實效。民事檢察建議制度具備柔性的特征,但其本質屬于一種監督方式,也有著權利的強制性。因此,在實行監督的過程中,應尊重監督受體,通過相對緩和的方式,發揮民事檢察建議制度的作用。
(三)民事檢察建議制度在新民事訴訟法下的性質
民事檢察建議制度在新民事訴訟法下具備公權力和建議兩個性質。當前,主要有權利說、二分說和非權利說三種理論,每種理論對民事檢察建議制度的解釋與闡述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應結合新民事訴訟法,在保障監督有效性前提下,發揮民事檢察建議制度的作用,明確建議制度的性質,完善整個民主體系。
四、結語
綜上所述,民事檢察建議制度是新民事訴訟法中重要的創新,是一種新型監督方式,為充分發揮制度本身的監督作用,應全面分析其理論體系。根據新民事訴訟法的修法理念,民事檢察建議制度屬于個案型監督方式,主要用來監督我國人員法院審判權的行使情況。同時,民事檢察建議制度具備柔性權利、建議等方面的性質,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為貫徹實施民事檢察建議制度,應以新民事訴訟法為基礎,結合建議制度的性質與法律效力,構建完整的法律體系。
參考文獻:
[1]王曉,任文松.民事檢察建議的問題分析與完善路徑——以民事檢察建議制度的完善與規范為視角[J].河南社會科學,2015,23(01):61-66.
[2]傅賢國,陳筑郡.民事檢察建議實證研究——基于GY市各區縣檢察實踐(2011-2014年)的分析[J].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5,30(04):175-182.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