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先月 陳爽
摘要:高等教育是國家培養高級人才的主要基地,長春汽車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對物流管理創業人才的培養模式做了有益探索,在了解目前用人單位對物流人才需求的現狀和要求的基礎上,針對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專業定位、課程體系等方面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創業人才培養的基本思路和具體途徑。
關鍵詞:物流管理 創業教育 人才培養模式 師徒制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9-0124-01
一、 人才培養模式存在問題
(1)培養目標不明確。結合對物流人才就業需求的分析,確定了物流專業學生應當具備制定物流方案的能力、溝通技巧和自主創業的能力。
(2)學生缺乏創業意識。通過開設與創業相關的基礎理論和實踐課程體系,依托物流實訓基地、學生活動社團、創業教育基地等,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持續提升學生的自主創業能力。
(3)培養方式缺乏創新。著重建設“師徒制”教學組織模式,以此帶動“校企共建實訓基地”教學平臺的搭建,最終滿足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方式的實際需要。
(4)學生適應社會速度較慢。通過搭建“企業物流現場虛擬仿真”的實訓平臺,實現理論同實踐相結合,使得學生與企業現場實際操作“零障礙”接觸,同就業崗位“零適應期”融入。
二、建立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路
(一)總體思路
本著面向社會需求作為就業指向,從教改思想為出發點,以科學先進的教育觀念做指導,整合理論研究和實踐,重視創業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同步培養,由此實現教學改革培養模式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具體實踐措施可通過建立虛擬網絡平臺和實訓基地相統一,學生可以通過體驗虛擬仿真的實訓項目,完成“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研究與實踐同步”的目標,最終實現“先創業、后就業”。
(二)人才培養定位
人才培養定位如下:(1)培養目標定位。培養具有規劃物流方案的能力、商務溝通能力、自主創業能力的綜合技能型人才。(2)遵循“學以致用,學位所長”的教學思想,將“培養自主創業能力”作為核心,培養扎實專業基礎與企業管理學基礎,具有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3)培養定位。以“大學生自主創業能力”培養為核心,運用“學以致用,教學相長”的方法,形成“先創業、后畢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富有四種能力的物流職業經理人。
三、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一)建立“師徒制”的教學組織模式
在探索和實踐的過程中,我們提出“師徒制”的內涵,是由物流專業老師指導下的“教師-高年級學生制度”,專業教師作為指導老師,上一年級學生擔任學長,共同引導學生參與到理論課和實訓課的教學模式,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發揮教師育人的本職作用和高年級學生的經驗優勢。充分發揮教師的經驗優勢和高年級學生的同齡人優勢。
首先,教師團主要來源于“雙師型”專業教師。教師不僅應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同時還應兼具豐富的專業技能。實現將物流管理專業教師從就業教育型轉變為創業教育型教師。與此同時,應加大聘請創業成功人士作為外聘兼職教師。他們成功的創業實踐經驗可更好地融入到教學過程中,降低未來畢業生創業的風險。
其次,學長在“師徒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采取“雙向選擇”的方式進行選拔。先是選聘成績優異,各方面綜合素質較高的高年級學生。并將其個人資料在學生平臺上公布,有意愿創業的學生根據自由意愿選擇高年級學生作為指導學長。以此形成新型的學長輔導制度。并且教師對高年級學生要定期培養其基本技能,從而提高其專業水平和實踐能力。
(二)建立健全的德育機制
在校學生的德育工作已經成為高校教師的重要責任,要形成“全員育人”的德育機制,注重大學生的終身教育觀念的培養和建立正確的人生規劃,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有利于教學教育機制的形成及文明校園建設。
(三)創新教學形式
“師徒制”的形成可以促使物流專業創新活動內容,豐富活動內涵。“師徒制”改變傳統教學教學組織形式。將第一課堂、第二課堂、第三課堂整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學習的熱情,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同時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提供一個充分交流的平臺,實現教學相長的實踐效果,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可以運用翻轉課堂開展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專業理解上的障礙進行輔導,解決理論授課無法覆蓋的盲點,充分互動,實現真正意義的創新教學。
參考文獻:
[1]任麗芳.高職院校創業型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2010,04:34-37.
[2]吳自愛.基于勝任能力模型的高校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創業能力培養的方案設計[J].科技經濟市場,2010,03.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