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春華 李寶紅
[摘要]大學英語課程是當前獨立學院大學生的必修課程。在當前獨立學院轉型背景下,獨立學院大學英語課程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大學英語課程評價體系已不適應時代的需要,迫切需要完善。本文主要從獨立學院大學英語課程評價體系建設的現狀出發,探討了獨立學院大學英語課程評價體系建設的必要性,提出了轉型背景下完善獨立學院大學英語課程評價體系的具體策略,旨在增強獨立學院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適應21世紀社會應用型人才的需要。
[關鍵詞]轉型 完善 獨立學院 英語課程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8-0194-02
獨立學院作為中國高等教育走向多元化、分層化的生力軍和重要支柱力量是“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機制、新模式舉辦的本科層次的二級學院”,是地方本科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今的教育改革浪潮中面臨著生存挑戰。大學英語課程是獨立學院大學生的必修課程,科學有效的外語評價體系更有利于社會的需要,在獨立學院轉型的浪潮中,迫切需要對原有的評價體系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獨立學院傳統單一的大學英語課程評價體系改革勢在必行。
一、獨立學院大學英語課程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
大學英語課程評價理念落后。當前,大多數院校依然延用傳統的終結性評價機制,眾所周知,終結性評價是一種保守的評價方式,傳統上以考試來評定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教學質量。在當前獨立學院轉型背景下,獨立學院大學英語課堂評價體系已不適應時代的需要。主要體現在下以幾個方面:
第一,評價手段單一。筆者以調查問卷和走訪的方式對吉林省獨立學院進行調研,結果顯示,吉林省85%獨立學院依然采用傳統的終結性評價模式。無論是形成性評價模式還是終結性評價模式,任何單一的評價模式都無法真正體現學生英語學習質量和教學效果。在當前獨立學院轉型背景下,要求對傳統單一的評價模式進行改革,逐漸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相對于傳統的終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是一種動態的、即時的評價,是一種更加靈活的評價方式。能夠有效彌補單一的終結性評價模式的不足,日益受到廣大英語教學愛好者的青睞,更加適應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要求。
第二,評價內容不全面。當前教育背景下,大多數獨立學院傳統上依然采用終結性評價的模式,這是一種一考定終身的單一的評價方式,單純通過單元測試和期末考試這一內容對學生英語的學習能力進行評價。這種傳統的評價方式已經不符合時代的需求,不適應獨立學院轉型背景下對外語教育的要求。獨立學院的生源和其他高等院校有所不同,學生基礎普遍較差,學生的學習自覺性不強,如果沒有全面性教學評價體系加以限制,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外語知識掌握的扎實程度。而且我國學生長期以來受到應試教育和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較為嚴重,已經養成了以考試為目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學習觀,這與獨立學院轉型模式下的綜合性發展是無法相互匹配的,更無法適應21世紀社會應用型人才的需要。
第三,課程評價體系不健全。近年來,我省獨立學院外語教育評價中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同時也暴露了一些問題。比如教師教學方法不當,一味地照本宣科,在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下,形成了傳統的“老師出嘴講 ,學生用耳聽”的單一格局。另外,我省多數獨立學院一直沿用舊教材,即走出牛津大學英語和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一版和第二版,教學內容僵化單調,脫離實際和當今社會發展。隨著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不斷改革,這些教材早已和四、六級大學英語考試相脫軌。完善課程評價體系首先要求評價標準的多元性,既要確立統一的課程目標作為參照,又要考慮到學生的個性發展水平,二者相互結合共同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形成性評價內容的多元性有利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完善課程評價體系是高校外語教育迫在眉睫的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轉型背景下完善獨立學院大學英語課程評價體系的必要性
(一)獨立學院轉型背景下大學英語改革的必然要求
教育部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指導委員修訂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征求意見稿)指出,大學英語課程評價體系涵蓋課程體系的各個環節,應綜合運用各種評價方法與手段,處理好內部評價與外部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之間的關系,使從傳統的“對課程結果的終結性評價”,向“促進課程發展的形成性評價”轉變。獨立學院的學生基礎薄弱,運用單一的課程評價體系不利于英語的學習。孔子主張“因材施教”是有道理的,根據不同的基礎設計不同的任務,讓不同能力基礎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形成性評價關注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行為,終結性評價側重關注學生的成績,我們應該綜合運用各種手段,改善獨立學院的英語教學現狀,以確立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以適應學院轉型背景下大學英語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獨立學院轉型背景下培養社會應用型人才的需要
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社會就業競爭日益激烈,和其他本科院校相比,獨立學院的學生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壓力。獨立學院的學生是大學生群體中比較特殊的一部分,他們既有當代大學生的共性,又有其比較鮮明的個性。獨立學院的學生的英語水平差距越來越大,傳統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需要完善新的課程評價體系,以創建有利于獨立學院學生個性發展的教學理念,以適應獨立學院在轉型的關鍵時期,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的迫切需求。
三、轉型背景下完善獨立學院英語課程評價體系的策略
(一)大學英語課程評價主體多元化
當前,據筆者對吉林省獨立學院的調研顯示,我省65%以上的獨立院校在英語教學上仍然采用傳統的終結性評價模式,評價主體相對單一。學生的學習成績通常由兩部分構成:平時成績和期末卷面成績。平時成績包括出勤、作業、課堂表現等,由科任老師給出成績;期末成績在學期期末組織大型的筆試考試,最后得出英語學科總成績。評價主體主要以教師為主,學生最終成了被動的接受者。合理運用形成性評價能夠調節課堂氣氛,激勵學生情感,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評價的主體可以是大學輔導員、學科專家以及教師和學生等教學的直接參與者。評價的方式可以是教師對個體的評價,學生的自評、互評以及教師對集體的評價。采用教師評價學生的同時,也提供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的機會,幫助學生參與到評價的活動中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改變教師一言堂的傳統教學模式。科學的評價體系,循序漸進地促進學生個人潛能、創造力、想象力的發揮,使每一個學生在學習中彰顯自己的自信和風采。
(二)大學英語課程評價方法多元化
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指出,大學英語教學應遵循外語學習規律,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充分考慮學生個體差異和學習風格,運用合適、有效的教學方法。在獨立學院轉型背景下,完善英語課程評價體系首先要完善教學方法。選擇一些靈活性的教學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大學英語教學應該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因人而異,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開展大學英語教學,有利于社會應用型人才的培養。21世紀以來,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如果教師教學方法不當,照本宣科,一味地灌輸知識,就會脫離實際和滯后當今社會發展,這是迫在眉睫地需要改革的問題。運用合適、有效的教學方法。改變教師一言堂現象。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可以采用情景式、小組合作式、競賽等教學方法,在教師的指導下、采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使教學活動實現由教師的“教”向 學生的“學”的轉變,加強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采用新型的教學模式,加強課堂上的互動。
(三)大學英語課程評價手段多元化
在信息化時代,多媒體教學已普及到各大高校,在吉林省各獨立學院的教室中,都配備了多媒體設備。隨著網絡課程的日益繁榮,國際間的交流合作越來越多,使得多媒體的應用成為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比如《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二版)第三冊Unit6 How to prepare for earthquakes,如果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把地震的科普資料、課程內容用圖片和視頻的形式一一呈現在學生們的面前,枯燥的文章內容就會變得直觀、形象和具體,必然能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接受效果也會事半功倍。各獨立學院應根據自身教學需求和特點,引進或開發以網絡教學系統為主要內容的網絡教學平臺。網絡教學平臺應面向全體師生,具有共享性和開放性,通過這些網絡教學系統,大學生可以自主學習課程內容,對感興趣的話題進行深一步的探究。我院自主引進的超星爾雅課程就是一種新型的網絡平臺。學生通過注冊自己的用戶名和密碼就可以利用網絡課程拓展自己的學習空間,選擇適合自己需要的材料,進行自主學習,并可以通過網絡獲得學習方法上的指導,開展同學之間的交互學習和自主學習。超星爾雅課程已向我院全體教師和學生免費開放,我們隨時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課堂教學,通過現代信息技術,豐富學生的自主學習資源,促使學生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
四、結束語
在當今強大的市場競爭壓力下, 獨立學院目前處在轉型的關鍵時期,大學英語課程必將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高校外語教育的目標就是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大學英語評價體系的完善有利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有利于大學英語的教學改革,能夠促進高校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成為大學英語課堂獲取知識的主動認知者和探索者。
【參考文獻】
[1]薄運鎖.英語終結性評價與考試改革的探究[J].教育前沿(理論版),2007(04).
[2]范捷平.研究型大學的外語自主學習與創造性人才培養[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4(06).
[3]羅少茜.英語課程形成性評價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4]Nunan,David.學習者為中心的課程設置——第二語言教學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學出版社,2001.
[5]韋曉保.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外語自主學習能力評價體系的構建[J].當代外語研究,2012(09).
[6]韓光.學生自主學習與課堂互動教學——談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和教學模式[J].教育探索,2003(01).
責任編輯: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