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仙居縣農村工作辦公室(317300)李建群 徐梓輝
仙居深化美麗鄉村建設的思考
浙江省仙居縣農村工作辦公室(317300)李建群徐梓輝

近年來,浙江省仙居縣以建設“中國山水畫城市”為目標,以打造“和美鄉村”新名片為抓手,不斷深化美麗鄉村建設水平,在探索仙居模式上取得了較大的成效。仙居被認定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水稻)標準化生產基地,被評為“2014最佳鄉村旅游度假目的地”,楊梅栽培系統成功入選第三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全國唯一的中國孝文化研究中心實踐基地落戶仙居。白塔鎮高遷村成功入選全國最美休閑鄉村,下各鎮和埠頭大莊村分別獲得“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示范鎮”“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榮譽稱號。
1.主要特色
(1)仙居模式特色明顯根據縣域特征、產業特色和人文特點,創建了接地氣、“本土化”的充滿詩意的“人間仙居·美麗鄉村”地域品牌,初步探索出了一條符合仙居縣域實情的“綠水青山、粉墻黛瓦、小橋流水人家”的建設模式。同時,根據仙居財力實際,做到“花小錢辦大事”,充分發動農民群眾主體作用,開展“清、拆、改、建、綠”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成為打造美麗鄉村建設的“必修課”。目前,在創建成為全省首批美麗鄉村先進縣后,全縣有3個村被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古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有12個村被列為省級保護利用一般村,創建臺州市級美麗鄉村精品村12個村,有490個項目村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增受益農戶7.2萬多戶。
(2)農旅融合更加美麗在深化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更加注重美麗經濟發展和鄉村休閑旅游發展對農民增收作用的帶動。主導特色產業13.8萬畝(1畝=667平方米,下同)的楊梅給仙居農民帶來了5億多元的收入。每年的楊梅節、油菜花節、荷花節、牡丹花節、馬鞭草節等農事節慶舉辦,吸引了周邊地區大量人氣,帶旺了農家樂鄉村休閑旅游。2016年上半年全縣農家樂直接營業收入就達到6 112萬元。“仙居火紅楊梅采摘生態日游”“仙居親子踏春二日游”兩條線路成功入選全省30條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四季花海”景觀品牌逐漸形成。
(3)慈孝之風盛行鄉村為提升鄉風文明和農村人文精神,把傳承和發展慈孝文化作為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抓手,在全縣范圍大力推進“慈孝仙居”建設,挖掘慈孝文化,樹立慈孝典型,踐行慈孝行為,探索慈孝保障,“慈愛、孝敬、為善、有信”精神在廣大農村蔚然成風。如在全縣開展“尋找最美仙居人·首屆慈孝之星”和慈孝家庭、十大孝村等評選表彰活動。
(4)消除貧困促進發展為解決美麗建設發展中的短腿問題,通過實施“增收”“保障”“救助”“督孝”四大幫扶行動,開展“百日攻堅競賽”等措施,全面消除和鞏固全縣4 719戶10 997人“4 600”以下低收入群體。涌現出了“幫扶明白卡”“幫扶工作手冊”“五步十法”“三個回頭看”等諸多亮點做法。
(5)改革探索激發活力縣域綠色化改革、“三位一體”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體系改革試點,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確權、農村集體經濟股份權確權等穩步推進,使得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村發展的活力得到充分激發。
2.存在問題
(1)建設提升制約短板一方面,地方財政收入總量偏低,農民富裕程度低、村級集體經濟薄弱、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能力弱。縣里對每個美麗鄉村精品村的最高補助不超過200萬元,投入十分有限,只能起到引導、鼓勵和示范作用。另一方面,農村基礎條件薄弱。目前行政村雖已作較大幅度調整,但村莊布局依然散、小、亂,農村基礎設施落后,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的成本高。美麗鄉村建設的深化,包括精品村建設、歷史文化古村落保護利用、清潔家園長效保潔等,建設資金投入需求大,因此整體檔次水平的提升受到較大制約。
(2)美麗經濟發展短板仙居縣域現有的農業特色主導產業中,除楊梅、油茶、仙居雞等產業形成一定規模、擁有一定知名度外,其它產業盡管產品種類比較多,但成規模的、有品牌的比較少。農產品粗加工的企業多,精深加工的企業少,占比不到10%,加工企業與生產基地的聯結機制比較松散。
(3)改革發展困難制約短板“三位一體”改革農合聯的性質與定位問題導致人員及職能整合困難,農村宅基地確權登記發證中的歷史遺留問題較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農戶確認工作推進難度較大,這些困難嚴重制約了改革發展的推進。
3.對策建議
(1)著力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加速美麗經濟發展在穩定糧食生產播種面積,提高種糧效益、糧食單產,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保障糧食生產安全,確保糧食等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基礎上,主要做精楊梅產業。一是抓好品質的提升。以全國綠色食品楊梅(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創建為抓手,加強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改進種植方式,提高品質檔次。二是加強產業鏈的延伸。依托仙居現有的楊梅專業加工企業,加強研發楊梅產品,抓好產品精深加工。并加強與科研單位合作,加強楊梅貯運保鮮技術開發,延長楊梅貯運保鮮期。三是加強市場對接和推介。在各地楊梅種植規模不斷發展的大環境下,積極創新銷售方式,加強與快遞公司合作,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進入現代流通與營銷業,培育發展連鎖經營、直銷配送、電子商務等新型流通業務,積極搭建產品線上線下營銷平臺,發揮現代互聯網營銷功能,拓寬楊梅銷售渠道,不斷提高仙居楊梅知名度與市場占有率。
(2)著力打造全域景點村居,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水平一是堅持以“全域景區化”的理念、“單體景點村”的要求來推進建設,從“一處美”向“一片美”“全域美”轉變,努力實現“點上出彩,線上成景,面上美麗”。一方面,每年有計劃有重點打造精品線、精品村,做到穩步有序推進。另一方面,鼓勵鄉鎮(街道)面上開展精品村創建,力爭每個鄉鎮(街道)都有自己的精品線、精品村。二是突出“仙”“居”個性特色。加強與中國美院等戰略合作,強化規劃設計,積極探索特色江南民居創建,凸顯仙居自身風格。三是將“秀美田園”融入美麗鄉村。堅持以油菜花節、荷花節、牡丹花節、馬鞭草節、向日葵節等農事節慶為載體,大力發展農家樂鄉村休閑旅游,把打造“秀美田園”與美麗鄉村協同發展。四是統籌推進各個專項工作。結合“美麗公路”建設,重點抓好高速公路、省道縣道與通往主要景區道路和沿線可視范圍村莊的美化提升,全面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繼續鞏固深化“清潔家園”活動,抓好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分類處理,積極抓好村莊歷史文化古村落的保護利用等專項工作,加快綠色發展步伐。
(3)著力拓寬增收渠道,加快農民富裕步伐一是加快“一村一品”“一村一業”的形成。通過發展更多“楊梅村”“水蜜桃村”“櫻桃村”等,促進農民“業內”增收。二是鼓勵或吸引更多的工商資本、更多的知識青年、更多的農民依托景區資源優勢和仙居山水優勢,發展民宿型農家樂,提升經營水平,拓寬增收渠道。三是抓好低收入農戶增收。深化結對幫扶,突出精準扶貧,加強扶貧重點村特色產業發展帶動、扶持培育,穩定推進異地搬遷,通過各種途徑,采取各種措施,進一步鞏固消除“4600”貧困工作成果,加快低收入群體增收。四是加強農民素質提升培訓增收。結合美麗鄉村、農家樂發展、特色產業發展等重點工作,通過開展主題精品班次培訓、扶貧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和農民大學生培養,進一步提升農民創業就業水平。五是進一步推進農村確權賦權改革。在全面完成土地確權頒證試點基礎上,加速推進全縣農村土地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農村宅基地確權和農村經濟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賦予農民更多的權益。
(本欄編輯:張竹葉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