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農業和農村工作辦公室(310000)王潔 夏玉柱 方劍敏
杭州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機制的探索
浙江省杭州市農業和農村工作辦公室(310000)王潔夏玉柱方劍敏

浙江省杭州市堅持“創新、協調、共享”的發展理念,以“農民增收、百姓受益”為目標,大力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創新建立了農村電商發展機制,實現農民、網商、服務商協調共享,破解“農民持續增收難、財政資金激勵難、政府引導市場難”的“三難”問題,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據統計,2015年杭州市實現農村電子商務總額60億元,同比增長20%,全市共建縣級電商公共服務平臺10個,完成56個鄉鎮的電商化建設工作,創建電子商務村34個,新建農村青年電商創業點60個,建成1 806個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取得如此成效,固然有杭州農村電商基礎好、氛圍濃的因素,但其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機制也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近年來,杭州市不斷探索政策引導、項目激勵、服務完善、人才培養、示范引導等機制,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引導市場力量激發萬眾電商創新,使電子商務成為轉變杭州農村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新型業態,在全省乃至全國率先建立起全面推進農村電商發展的新格局。
自2009年開始,杭州市就出臺農村電子商務項目扶持政策,對農業電商企業進行扶持,根據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形勢變化,不斷擴充扶持項目。到2015年,不僅扶持對象擴大到12個方面,出臺了新的《杭州市農村電子商務扶持項目財政資金分配實施方案》,而且對2015年開始的三年提出明確的發展政策,出臺了《杭州市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工作實施方案》,制定了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電子商務應用普及率達100%和區縣(市)、鄉鎮(街道)、農村電子商務應用實現“三級全覆蓋”的發展目標,明確了“大力推進電子商務應用三級全覆蓋,加強物流快遞業對接建設,培育發展農村電商企業,發展農村經濟新業態,鼓勵開展農村電子商務創業,積極探索生鮮農產品網上直銷,積極開展農產品電商推廣活動,規劃建設電商產業園,加快培訓農村電商人才,發揮農村電商協會優勢”等十個方面的工作舉措,形成較為完善的引導性政策。杭州市對農村電子商務的政策引導機制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實現“四級布局”,即通過2~3年的引導培育,每個區縣市都建成一個農村電子商務服務平臺,每個鄉鎮(街道)都有一個電子商務服務商,建成一批集聚功能較強的電子商務村,每個行政村都有一個電子商務服務點;二是培育“四類主體”,即培育一批農業電商企業、一批民宿電商點、一批直供居民的生鮮電商主體、一批農村青年電商創業點;三是引導“四項服務”,即通過建設一批電商產業園為集聚電商提供各項代理服務,通過人才培訓為農村電商主體提供人力資源服務,通過農村物流基礎建設為電商主體提供高效便利的物流服務,通過引導農業信用擔保機構為農村電商主體提供信用擔保服務。
通過資金項目激勵發展,引導各區縣市依據市級確定的發展目標、發展方向和發展內容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進程。2015年,出臺《杭州市農村電子商務扶持項目財政資金分配實施方案》,明確了市級財政資金的扶持項目主要集中在“市縣農村電子商務平臺建設、電商進鄉鎮(街道)、電商進農村(鄉村電商服務站點建設)、電子商務村建設、農村青年創業點建設、農業企業電商化建設、電商產業園建設、農村電商人才培訓、現代民宿電商建設、農村物流快遞業建設、生鮮農產品電商、電商融資擔?!钡?2個方面。在資金分配上對區縣市實行競爭性分配,堅持“目標導向、績效導向、創新導向”原則,確保項目資金更好地用在任務目標完成上、績效提高上和創新引導上,對應地將項目資金按照各區縣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基本任務目標完成情況、績效情況和創新情況三個部分進行競爭性分配,從而實現資金項目的引導作用。
一是加大區域內的電商服務引導工作。積極引導各區縣市吸引電商服務商開展縣級電商平臺建設和電商產業園建設,為集聚的電商主體提供技術服務、物流代理、營運代理、人才代訓等全方位服務,提升農村電商的競爭力。2015年全市共建縣級電商公共服務平臺10個,服務農村電商主體1 003家,實現縣級平臺網上銷售額2.01億元,建設電商產業園6個,集聚企業127家,實現網上銷售額7億元。二是引導市場力量為農村電商發展提供服務。為了充分引導市場力量參與建設,杭州市農辦出臺《關于做好農村電子商務鄉村服務站(點)建設工作的通知》,提出了鄉村服務站點代購、代銷、充值繳費與票務代理等便民服務以及電商創業咨詢服務等4項基本職能。通過近一年時間的引導建設,第三方市場主體積極參與,全市完成1 271個點的建設。通過標準化建設,這些服務站點使廣大農村居民能夠享受“五不出村”的便利,即購物不出村、銷售不出村、生活不出村、金融不出村、創業不出村,真正讓農村百姓體驗到電子商務服務帶來的實惠與便利。三是加強與第三市場主體的對接服務。2014年,和淘寶網進行合作舉辦為期一周的“中國杭州·臨安山核桃淘時節活動”,活動點擊量680萬次,網上成交84 943件、總銷售額997.5萬元,銷售區域輻射全國31個?。ㄊ小⒆灾螀^)和香港、臺灣地區。2015年舉辦京東商城電商對接大會,190家企業參加,50家企業達成合作意向,幫助農業企業對接第三方電商平臺,加速農業企業電商化進程。和中國郵政合作,依托其郵樂網和遍布城鄉的物流體系,開展10余次生鮮農產品的網上銷售活動,引導農業主體走上電商之路。
人才是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而農村地區天然存在著招人難、留人更難的困境。為此,杭州市建立“市縣合作,以縣為主”的人才培訓引導機制,2015年全市合計培訓電商人才9 245人。一方面,通過培訓,對政策內容進行講解,使電商人才了解政府發展農村電商的目標、方向和重點,同時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形勢與趨勢進行培訓,引導電商人才不斷探索發展道路。另一方面,對電商發展的新模式進行引導性的培訓,自2014年以來,把重點轉移到移動互聯網的培訓上來,使不少電商主體搶占先機,快速發展。如淳安縣的“堅果哥”鄭駿參加了以移動電商系列課程為主題的三天培訓,立即調整思路,著手運營“野花香”微信公眾號,2015年1月中旬,“野花香”品牌店在微信分銷平臺121系統上正式開設。在春節前短短的一個月內,該微信分銷店發展分銷商2 000多個,銷售額近100萬元,成為該銷售平臺上發展最快的一家品牌店。
一是開展電子商務示范村建設。自2012年起,通過引導電商主體較多的村有意識地走集聚發展之路,各村將電商與本地特色產業進行緊密結合,實現快速發展。到2014年,全市共創建年銷售額1千萬元以上的電子商務村14個,年銷售額達7.4億元,集聚近300家農村網商。2015年全市又新建20個電子商務村,集聚網商385家,實現銷售3.37億元,帶動本地就業人數1 000人以上。預計全部建成的34個電子商務村的銷售額將超過10億元。電子商務示范村已經成為杭州地區廣大行政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樣板。二是鼓勵農村青年通過電子商務進行創業。從2013—2015年三年共建農村青年電商創業點108個,電商銷售近1.1億元,每個點平均100萬元,使其成為農村青年最新的創業示范。三是開展電商主體的電視宣傳活動,通過典型宣傳,示范引導農村電商主體加速發展。2012年以來,每年和杭州電視臺合作推出“尋找綠色農產品網商”活動,選取30家典型農村網商,制作并播出5分鐘的電視宣傳片。四是是開展認定表彰工作,對突出的電商企業、電子商務村、農村青年電商創業點、鄉村電商服務站點進行表彰,并對業績良好的服務站點進行掛牌,發揮其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