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松陽縣人民政府農村工作辦公室(323400)沈愛蘭
松陽打造“長三角山居民宿勝地”的思考與建議
浙江省松陽縣人民政府農村工作辦公室(323400)沈愛蘭

浙江省松陽縣是華東地區唯一的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示范縣和全國傳統村落保護利用試驗區,被譽為“最后的江南秘境”和“古典中國”的“一號種子選手”。近年來,該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戰略思想,將民宿經濟列入建設“田園松陽”重要抓手,以鄉村民宿推動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初步走出了一條原真保護、活態利用、共贏發展的路子。但在推進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如何將松陽打造成為“長三角山居民宿勝地”,助推當地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還有待積極探索和實踐。
(1)堅持科學保護與活態利用并重,切實把民宿作為保護發展傳統村落、發展美麗經濟的最佳結合點一在認識定位上,民宿作為升級版的農家樂,是實現農村景區化、農業商業化、農民市場化的最佳載體。該縣將民宿與農村電子商務、來料加工一起列為促進農民增收的“新三寶”,富民增收的新型產業予以全力培育。二在目標定位上,圍繞打造“長三角山居民宿勝地”目標,加快發展以民宿經濟為重點的鄉村經濟、民宿經濟,把松陽廣大傳統村落打造成為都市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休閑樂園,農民殷實富足、舒適休閑、幸福安康的美麗家園。三在工作載體上,實施“傳統村落+鄉村民宿”發展戰略,深入開展鄉村特色民宿三年培育計劃,將松陽豐富的村落資源與環境生態優勢融合發展,運用文化創意、休閑業態重構、品牌形象塑造、農業附加值提升等手段,豐富民宿發展形式和內涵。
(2)堅持示范帶動與全面推進齊抓,打造具有松陽特色的民宿體系一是發展鄉村文化民宿。堅持“田園風光+傳統村落+文化民宿”相結合,要求民宿改造外觀注重體現農本、古典和生態,注重體現松陽的鄉村特色和鄉風民俗,力求實現鄉土底蘊與現代元素的有機融合,把民宿打造成鄉土文化博物館,讓一個民宿講述一個鄉村的歷史故事。二是發展度假精品民宿。民宿選址注重景觀環境,設計改造力求將古村古民居元素與現代家居高度融合,既給游客提供不亞于高星級飯店的設施設備,又能給游客回歸自然、返璞歸真的精神享受。三是發展攝影寫生民宿。圍繞打造藝術創作勝地目標,依托每年到松陽攝影寫生的藝術家和大中專院校學生達20萬人次的優勢,建成了楓坪鄉沿坑嶺頭村、新興鎮官嶺村、三都鄉楊家堂村等一批畫家村、攝影村。四是發展大眾休閑民宿。加大政策扶持,全力培育農民利用自家農房發展鄉村民宿,促進農村發展、農房增值和農民增收。
(3)堅持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共推,營造全民興旅、民宿富民的濃厚氛圍一是政府主導。縣委、縣政府成立鄉村民宿發展領導小組,理順了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工作機制,成立民宿推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出臺加快旅游產業發展、農家樂綜合體創建等專項政策,并在全市率先出臺傳統民居改造利用、旅行社投資民宿開發、農家樂(民宿)治安消防管理規定等政策意見。二是專家指導。一方面積極吸引國內、臺灣、香港知名團隊參與農家樂和鄉村民宿規劃建設,先后與北京“綠十字”生態文化傳播中心、清華大學、中央美院、香港大學等團隊達成合作意向,開展緊密合作。另一方面成立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專家委員會,編制《歷史文化村落建筑修繕修復技術導則》《歷史文化村落傳統名居改造利用系列圖解手冊》,編輯出版《松陽古村落》《松古村語》和《松陽村居錄》等書籍,并建立傳統村落數據庫和傳統建筑工匠名錄,為傳統村落發展民宿提供了智力支持。三是市場運作。完善鼓勵民間資本投資民宿開發的獎勵政策,與多家社會資本達成鄉村民宿開發協議,全力引進專業化團隊開發精品民宿,引導本土企業參與農家樂、鄉村民宿旅游項目開發。四是全民參與。尊重農民主體地位,鼓勵農民參與鄉村民宿發展,共享發展成果。全縣民宿直接從業人員640人,帶動群眾近4千人。同時,組織200多名鄉村干部參加傳統民居改造利用(民宿經營)專題培訓班,挖掘培養傳統建筑修繕修復技術人才293名,為發展農家樂和鄉村民宿提供人才和技術保障。
(1)業態功能較為單一一些先進地區如臺灣民宿主題形式多樣,滿足了不同層次、不同愛好的游客的需求。同時臺灣民宿通常會結合生產經營活動,為游客提供鄉土體驗及農事作業等,讓游客感受地道的農家風情。與之相比,松陽民宿業主由于自身實力和發展條件較弱,加上經營理念相對落后,產品層次較低,功能比較單一,缺乏個性化的游客體驗項目,無法滿足旅客日益提高的多樣性和個性化需求。
(2)經營服務比較粗放
雖然近年來松陽通過持續推進田園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基礎配套設施得到有效改善,但受經濟條件、教育程度、衛生習慣、管理人才等影響,還存在著基礎弱、設施簡、起點低、衛生差等問題,經營服務較為粗放,很難讓游客感到物有所值。
(3)規模程度較為低散目前松陽民宿以個體私營業主投資開發為主,由于經營業主經濟實力較為薄弱、投入相對不足,多點開花、低小散落現象較為明顯。在已推進的24個民宿特色村建設中,有15個村的改造規模5幢以下,5~10幢的有5個村,10幢以上的有4個村,缺乏專業化、規模化、高品位的民宿經營特色村。
(4)行業管理亟待提升近年來松陽縣制定了民宿發展的相關實施意見,但多出于政策性引導,尚未對民宿管理作出明確規范。同時土地保障、消防許可、住宿發票、招才引智等發展難題依然存在,部門合力共推的局面尚未完全形成。
(1)圍繞一個目標圍繞打造“長三角山居民宿勝地”目標,樹立“經營山水、經營鄉愁、經營美麗”的理念,將“文化+”“村落+”“生態+”“旅游+”等理念融合貫穿于民宿經濟發展全過程,依托建設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示范縣和全國傳統村落保護利用試驗區的機遇,舉全力加快發展民宿經濟。到2020年,全縣力爭達到民宿床位10 000張,建成特色民宿示范鄉鎮5個、特色民宿示范村30個、特色示范點100家,營業總收入4億元。
(2)做好一個規劃充分利用松陽的自然資源,挖掘松陽的地域文化,堅持保護優先、合理布局、差異發展,總體構建“一帶一路·一心五區”民宿發展格局。一帶,即松陰溪濱水休閑帶;一路,即傳統村落復興之路;一心,即民宿綜合服務中心;五區,即古城、茶鄉、藝鄉、畫鄉、畬鄉民宿區。其中古城民宿區以西屏街道、葉村鄉、竹源鄉、齋壇鄉為主,功能定位于農耕文化、生態農業、田園風情;茶鄉民宿區以新興鎮、古市鎮、赤壽鄉、樟溪鄉、望松街道為主,功能定位于茶文化體驗、生態養生、休閑運動;藝鄉民宿區以四都鄉、三都鄉為主,功能定位于古村游覽、攝影休閑、藝術創作;畫鄉民宿區以玉巖鎮、楓坪鄉、安民鄉、大東壩鎮為主,功能定位于生態游覽、藝術寫生、養生度假;畬鄉民宿區以象溪鎮、裕溪鄉、板橋鄉為主,功能定位于畬鄉風情、民俗文化體驗。
(3)打造一批精品鼓勵發展精品民宿,集聚打造鄉村民宿特色村和主題特色鮮明的精品民宿,每年完成1個重點鄉鎮、10~15個重點民宿村建設。要選擇具有現代民宿理念的資本和人才,在各個示范區域精心設計布點主題民宿產品,注意差異性和互補性,通過規劃設計形成錯落有致的歷史文化民宿、茶文化民宿、藝術賞景民宿、田園野趣民宿、運動休閑民宿等多元化的民宿模式。要以松陽縣田園風情、茶文化、傳統古村落為賣點,發展不同品質等級的民宿產品,引導產品的多樣化開發,構建松陽縣多層次、有內容的民宿產品體系。
(4)完善一套保障在縣委、縣政府制定出臺《松陽縣關于推進民宿經濟發展實施意見(試行)》的基礎上,每年整合3 000萬元以上資金用于民宿發展和公共基礎設施配套。農辦、財政、公安、消防、國土、審批、環保、衛生、市場監管、旅游、建設、金融、電力等部門,要在用地、供電、通訊、稅收、治安、消防、審批、資金等方面,給予優先保障,提供專項扶持,為民宿經濟創造更加便利的發展環境。要建立縣領導聯系民宿制度,將民宿經濟工作列入對鄉鎮(街道)和部門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內容,列入六邊三化三美工作“月考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