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程,陳新軍,雷 林,汪金濤,劉大鵬,徐良琦,黃建忠
(1.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科學學院,上海 201306;2.大洋漁業資源可持續開發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上海201306;3.國家遠洋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 201306;4.遠洋漁業協同創新中心,上海 201306;5.上海水產集團總公司,上海 200090)
毛里塔尼亞海域底拖網頭足類漁場與環境因子的關系研究
陳 程1,4,陳新軍1,2,3,4,雷 林1,2,3,4,汪金濤1,2,3,4,劉大鵬5,徐良琦5,黃建忠5
(1.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科學學院,上海 201306;2.大洋漁業資源可持續開發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上海201306;3.國家遠洋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 201306;4.遠洋漁業協同創新中心,上海 201306;5.上海水產集團總公司,上海 200090)
根據 2010—2015年上海某遠洋漁業公司在毛里塔尼亞的生產統計數據,結合衛星遙感資料,研究毛里塔尼亞海域底拖網頭足類漁場與表溫(SST)、海面高度距平均值(SSHA)、水深等海洋環境因子的關系。結果表明,頭足類漁場分布與SST、SSHA、水深等因子關系密切,各月作業漁場的適宜環境范圍有一定的差異;作業漁場分布在SST為15~28℃的海域,最適SST范圍為16~22℃;作業漁場分布在SSHA為-50~10 cm的海域,最適SSHA范圍為-20~-40 cm和-10~10 cm;作業漁場分布水深為10~90 m的海域,最適水深為50~70 m。
毛里塔尼亞;底拖網漁場;表溫;水深;海面高度距平值
毛里塔尼亞海域位于大西洋中東部,處于大西洋沿岸涌升流區,并有大加那利寒流自北向南沿海岸走向流動。該海域海底地貌屬大陸架結構,北部大陸架寬度較大,其中努瓦迪布灣和阿爾金淺灘處,最寬達80 n mile,50 m等深線與海岸線平行,同時離岸線接近,水深50 m向外海底坡度較大[1]。毛里塔尼亞海域漁業資源比較豐富,主要有頭足類的真蛸、烏賊和槍烏賊等,底層魚類有鯡鯉、鰨、石斑魚、海鰻、鯛科魚類等。我國于 20世紀 90年代初期進入毛里塔尼亞海域進行拖網作業,至今已有20多a。在2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我國學者對毛里塔尼亞海洋漁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底層魚類資源分析[2]、漁具漁法[3]、中上層魚類資源開發[4]等方面。漁場形成與環境關系密切,掌握合適的海洋環境指標,有助于漁業生產。為此,本研究根據生產統計數據,結合衛星遙感資料,對毛里塔尼亞海域底拖網頭足類漁場與海洋環境因子的關系進行研究,為漁業生產提供參考。
1.1 材料
數據來自上海某遠洋漁業公司在毛里塔尼亞底拖網漁業2010—2015年共13艘船生產統計,包括時間、經度、緯度、水深、作業網次、漁獲量以及種類組成,其中5、6月通常為休漁期。漁獲物組成主要為墨魚、章魚和魷魚等,本研究僅對其總產量進行分析。
海表溫度(SST)和海面高度距平值(SSHA)資料均來源于 Ocean Watch(http://oceanwatch.pifsc.noaa.Gov/las/servlets/dataset),時間分辨率為月,空間分辨率為0.5° × 0.5° ,時間為2010—2015年。
1.2 方法
以作業網次比率、作業產量所占比率,以及平均網次產量分別作為中心漁場的指標,探討其與SST、SSHA以及水深之間的關系。
(1)以SST為1℃的間距,分別統計各月作業網次、作業產量,計算每一個SST的間距內作業網次比率、作業產量比率,及平均網次產量,依此獲得中心漁場最適SST范圍。
(2)以SSHA為10cm的間距,分別統計各月作業網次、作業產量,計算每一個SSHA的間距內作業網次比率、作業產量比率,及平均網次產量,分析中心漁場最適SSHA范圍。
(3)以海底水深為10m的間距,分別統計各月作業網次、作業產量,計算每一個水深的間距內作業網次比率、作業產量比率,及平均網次產量,依此獲得中心漁場最適水深范圍。
2.1 漁場分布與SST的關系
由圖1可知,1月份作業網次和作業產量主要分布在 SST為 16~20℃的海域,分別占總數的85.44%、83.70%;高平均網次產量的適宜SST為16~21℃,其平均產量為34~51 kg。2月份作業網次和作業產量主要分布在SST為16~19℃的海域,分別占總數的93.91%和94.92%;高平均網次產量的適宜SST為15~19℃和20~21℃,其平均產量為30~43 kg。3月份作業網次和作業產量主要分布在 SST為 17~19℃的海域,分別占總數的93.91%、94.92%;高平均網次產量的適宜SST為15~20℃,其平均產量為25~37 kg。4月份作業網次和作業產量主要分布在SST為17~18℃的海域,分別占總數的74.20%、76.87%;高平均網次產量的適宜SST為17~18℃,其平均產量為30.38 kg。

圖1 1—4月份作業網次、作業產量所占比率以及平均網次產量與表溫的關系Fig.1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ntage of fishing nets and catch,average catch of fishing net a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during January and April
由圖2可知,7月份作業網次和作業產量主要分布在 SST為 20~22℃的海域,分別占總數的75.27%、84.52%;高平均網次產量的適宜 SST為20~22℃,其平均網次產量為76~91 kg。
8月份作業網次主要分布 SST為 21~22℃和23~25℃的海域,占總網次的71.46%;作業產量主要分布在SST為21~22℃和23~24℃的海域,占總產量的 49.83%;高平均網次產量的適宜 SST為21~24℃,其平均網次產量為50~63 kg。
9月份作業網次和作業產量主要分布在SST為25~27℃的海域,分別占總數的67.99%、67.94%;高平均網次產量的適宜SST為24~28℃,其平均網次產量為25~34 kg。
10月份作業網次主要分布在SST為21~22℃的海域,分別占總數的78.26%、77.43%;高平均網次產量的適宜SST為20~21℃,其平均網次產量為103.44 kg。
11月份作業網次主要分布在SST為19~20℃的海域,占總網次的85.19%;作業產量主要分布在SST為19~21℃的海域,占總產量的88.08%;高平均網次產量的適宜SST為19~21℃,其平均網次產量為43~53 kg。
12月份作業網次主要分布在SST為23~24℃的海域,占總網次的52.24%;作業產量主要分布在SST為20~21℃和23~24℃的海域,占總產量的85.29%;高平均網次產量的適宜SST為20~21℃和23~24℃,其平均網次產量為34~48 kg。
2.2 漁場分布與SSHA關系
由圖3可知,1月份作業網次和作業產量主要分布在SSHA為-10~0 cm的海域,分別占總作業網次的 49.28%、44.22%;高平均網次產量的適宜SSHA范圍為-40~-20 cm,平均網次產量為 44~45 kg。
2月份作業網次主要分布在SSHA為0~10 cm的海域,占總網次的48.58%;作業產量主要分布在SSHA為-40~-30和0~10 cm的海域,占總產量的86.21%;高平均網次產量的適宜 SSHA范圍為-40~-30 cm,平均網次產量為47.54 kg。
3月份作業網次和作業產量主要分布在 SSHA為-10~10 cm的海域,分別占總數的 93.50%、87.11%;高平均網次產量的適宜 SSHA范圍為-40~-30 cm,平均網次產量為59.22 kg。
4月份作業網次和作業產量主要分布在 0~10 cm的海域,分別占總數的70.76%、74.44%;高平均網次產量的適宜SSHA范圍為-10~10 cm,平均網次產量為26~31 kg。

圖2 7—12月份作業網次、作業產量比率以及平均網次產量與表溫的關系Fig.2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ntage of fishing nets and catch,average catch of fishing net a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during July and December

圖3 1—4月份作業網次、作業產量所占比率以及平均網次產量與海面高度距平值的關系Fig.3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ntage of fishing nets and catch,average catch of fishing net and sea surface height anomaly during January and April
由圖4可知,7月份作業網次和作業產量主要分布在SSHA為-40~-20 cm的海域,分別占總數的97.09%、96.44%;高平均網次產量的適宜SSHA范圍為-50~20 cm,平均網次產量為69~93 kg。8月份作業網次和作業產量主要分布在SSHA為-30~-20 cm的海域,分別占總數的58.60%、59.24%;高平均網次產量的適宜SSHA范圍為-30~-20 cm,平均網次產量為58.06 kg。9月份作業網次和作業產量主要分布在SSHA為-30~-20 cm和-10~0 cm的海域,分別占總數的79.91%、76.69%;高平均網次產量的適宜SSHA范圍為-40~-20 cm,平均網次產量為30~33 kg。10月份作業網次和產量分布SSHA為-30~-20 cm的海域,均占總100%,平均網次產量為99.62 kg。11月份作業網次和作業產量主要分布在 SSHA為-30~-20 cm的海域,分別占總數的88.46%、87.26%;高平均網次產量的適宜SSHA范圍為-40~-20 cm,平均網次產量為44~50 kg。12月份作業網次和作業產量主要分布在 SSHA為 0~10 cm的海域,分別占總數的67.35%、62.63%;高平均網次產量的適宜SSHA范圍為-10~10cm,平均網次產量為34~43kg。

圖4 7—12月份作業網次、作業產量所占比率以及平均網次產量與海面高度距平值的關系Fig.4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ntage of fishing nets and catch,average catch of fishing net and sea surface height anomaly during July and December
2.3 漁場分布與水深關系
由圖5可知,1月份作業網次和作業產量主要分布在水深為40~60 m的海域,分別占總數的89.67%、89.81%;高平均網次產量的適宜水深范圍為 50~70 m,平均產量為42~43 kg。2月份作業網次和作業產量主要分布在水深為60~70 m的海域,分別占總數的68.36%、70.89%;高平均網次產量的適宜水深范圍為60~70 m,平均產量為37.13 kg。3月份作業網次主要分布在水深為 50~90 m的海域,最高為70~80 m水深的海底,占總網次的29.72%;作業產量主要分布在水深為50~80 m的海域,占總產量的83.31%;高平均網次產量的適宜水深范圍為 50~70 m,平均產量為31~38 kg。4月份作業漁場分布水深為60~90 m海域,各水深海域作業網次、作業產量的分布比較均勻,平均網次產量為26~32 kg。
由圖6可知,7月份作業網次和作業產量主要分布在水深為 10~20 m的海域,分別占總數的88.55%、90.65%;高平均網次產量的適宜水深范圍為10~20 m,平均產量為77.33 kg。8月份作業網次主要分布在水深為 50~60 m的海域,占總網次的53.43%;作業產量主要分布在水深為20~30 m的海域,占總產量的54.81%;高平均網次產量的適宜水深范圍為20~30 m,平均產量為57.43 kg。9月份作業網次和作業產量主要分布在水深為60~70 m的海域,分別占總數的91.88%、89.13%;高平均網次產量的適宜水深范圍為50~60 m,平均產量為39.18 kg。10月份作業漁場分布在水深為50~60 m的海域,作業網次和作業產量均占 100%;平均網次產量為99.62 kg。11月份作業漁場分布在水深為50~60 m的海域,作業網次和作業產量均占 100%;平均網次產量為45.12 kg。12月份作業網次和作業產量主要分布在水深為 50~60 m的海域,分別占總數的56.73%、58.26%;高平均網次產量的適宜水深范圍為50~60 m,平均產量為37.96 kg。

圖5 1-4月份作業網次、作業產量所占比率以及平均網次產量與水深的關系Fig.5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ntage of fishing nets and catch,average catch of fishing net and sea depth during January and April

圖6 7—12月份作業網次、作業產量所占比率以及平均網次產量與海底水深的關系Fig.6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ntage of fishing nets and catch,average catch of fishing net and sea depth during July and December
非洲大陸瀕臨大西洋、印度洋和地中海,長達3.05萬km的海岸線和廣闊海域為海洋漁業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同時,非洲地處幾大寒暖流交匯區,在西非、東非以及西南非海域形成了諸多著名的漁場。如毛里塔尼亞,處西北非靠近大西洋沿岸為加納利寒流和幾內亞暖流交匯處,其專屬經濟區海域成為魚類資源豐富的良好漁場[1]。馮春雷等[5]對毛里塔尼亞頭足類漁場的水文狀況進行了調查,分析風場、溫度、水文要素(水溫、鹽度、溶解氧、葉綠素)等的空間分布和變化,并對海洋環境與漁場的關系做了探討。研究認為,頭足類主要分布與鹽度無關,與水深有一定的關系,作業漁場主要分布在水深50 m以淺海域[5]。
本研究認為,頭足類漁場分布與SST、SSHA、水深等海洋環境關系密切,各月作業漁場的適宜環境范圍有一定的差異。但全年作業漁場分布SST為15~28℃的海域,主要為16~22℃的海域,該海域占總網次的75.49%、占總產量的78.43%。高平均網次產量的適宜SST為20~22℃,平均產量為67~76 kg,總體平均網次產量為43.98 kg。
全年作業漁場分布SSHA為-50~10 cm的海域,主要為-20~-40 cm和-10~10 cm的海域,該作業網次占總網次的95.95%;作業產量主要分布在SSHA為-20~-40 cm的海域,占總產量的63.62%;高平均網次產量的適宜SSHA范圍為-50~-20 cm,平均產量為54~93 kg,總體平均網次產量為51.69 kg。
從水深來看,全年作業漁場分布水深為10~90 m的海域,主要為50~7 0m的海域,其作業網次占總網次的 59.25%;作業產量主要分布在水深為 50~70 m和10~20 m的海域,占總產量的77.56%;高平均網次產量的適宜水深范圍為10~30 m,平均產量為57~78 kg,總體平均網次產量為42.42 kg。
本研究利用多年的底拖網生產統計數據,對其漁場分布與環境因子的關系進行了探討,獲得了一些初步的研究結果,可為入漁毛里塔尼亞的中國拖網漁船科學生產提供參考,然而,底拖網漁場的形成與海底地質、潮流[6-7]等許多因素有關,為此還需要結合更多的環境因子開展研究。
[1]《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漁業概況》編寫組.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漁業概況[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3.
[2]周愛忠,張勛,張禹,等.毛里塔尼亞海域底漁資源開發現狀及前景分析[J].現代漁業信息,2011(7):3-6.
[3]張禹,張勛,周愛忠,等.毛里塔尼亞海域小型中上層魚類資源開發現狀及前景分析[J].現代漁業信息,2011(6):3-5.
[4]徐建國,丁欣霞,高煥榮.毛里塔尼亞漁場捕撈頭足類漁具改進的探討[J].中國水產,2007(7):76-77.
[5]馮春雷,郁岳峰,黃洪亮,等.毛里塔尼亞海域漁場的環境特征[J].海洋漁業,2008,30(3):219-227.
[6]黃憲忠.中國與毛里塔尼亞漁業合作回顧和展望[J].漁業信息與戰略,2013(4):307-311.
[7]韓保平,方海,阮雯.毛里塔尼亞海洋漁業概況[J].現代漁業信息,2011(4):20-23.
(責任編輯:陳莊)
Relationship Between Fishing Ground Distribution of Mauritania Bottom Trawl Fishery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CHEN Cheng1,4,CHEN Xin-jun1,2,3,4,LEI Lin1,2,3,4,WANG Jin-tao1,2,3,4,LIU Da-peng5,XU Liang-qi5,HUANG Jian-zhong5
(1.College of Marine Sciences of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China;2.The Key Laboratory of Sustainable Exploitation of Oceanic Fisheries Resources,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Ministry of Education,Shanghai 201306,China;3.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oceanic Fisheries,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Shanghai 201306,China;4.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Distant-water Fisheries,Shanghai 201306,China;5.Shanghai Fisheries Company,Shanghai 200090,China)
The curr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fishing ground distribution of bottom trawl fishery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marine environmental factors based on the production statistics from Shanghai fishing company in waters of Mauritania during 2010 and 2015 and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data including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and sea surface height anomaly(SSHA).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ishing ground distribu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marine environment factors such as SST,SSHA and water depth,and that the suitable range of marine environment factors are variableamong different months.The fishing grounds were distributed in waters of SST ranging from 15 to 28 ° C,and the optimum range of SST was 16-22 °C.The fishing grounds were located in the waters of SSHA with the value of -50 - 10 cm,and the optimal scope of SSHA was -20 - -40 cm and -10-10 cm.The fishing grounds were distributed in the waters of the depth of 10 - 90 m,and the optimal depth was 50 - 70 m.These results will improve the production for Mauritania bottom trawlers.
Mauritania;fishing ground distribution of bottom trawl fishery;sea surface temperature;sea surface height anomaly;water depth
S931.41
A
1673-9159(2016)03-0045-07
10.3969/j.issn.1673-9159.2016.03.008
2015-08-24
上海市科技創新行動計劃(12231203900);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13BAD13B01)
陳程(1989-),男,研究生,研究方向:漁業資源。E-mail:cc0921113@hotmail.com
陳新軍,男,教授,研究方向為漁業資源與漁場學、遠洋魷釣漁業、漁業資源經濟學。Tel: 021-61900306,E-mail:xjchen@sho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