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想


德國設計公司“樹葉共和國”希望有一天外帶餐具能像樹上掉下來的葉子一樣可降解,而不再由塑料這種無法與自然融合的材料制成,于是發明了一種只用樹葉這種原材料制成的餐盤。他們以葉子里的纖維為線,將葉子縫制成不規則的大葉片,再在兩片葉子中加入用樹葉制成的防水和防油層,最后用特制的熱壓機把它們壓制成餐盤。整個過程不使用膠水等化學材料。餐盤使用后只需28天就能自然分解,變成肥料。外帶餐盒根據用途不同而形狀各異。



據說人一生會流64升淚水。眼淚在生活中很常見,以至于我們對它并沒有太多關注。日本設計師鈴木啟太卻以淚珠為靈感,用0.3毫米厚的乙烯基塑料為外殼,內裝64升水,做成了透明的淚滴狀座椅,看上去仿佛一顆晶瑩剔透的巨大淚珠滴落在草地上。人坐上去仿佛坐在水上。設計師最初是想設計一把不會毀壞草坪的椅子,他的設計理念是尊重環境,盡可能減少產品對環境的影響。


氣球給人一種飄忽易破的感覺,而英國設計師克里斯托弗·達菲融“穩重”和“飄浮”兩個對立的概念于一體,把十來個個“氣球”聚在一塊,讓它們撐起了沉甸甸的玻璃桌,充滿視覺沖擊。“氣球”并非真的充滿氦氣,它們只是長得像氣球的金屬支架。達菲為了讓作品更逼真,甚至連氣球被桌面擠壓的痕跡都刻畫出來了。
傳統的塑料路障錐桶很容易被風吹跑或被路人蹭倒,而這款彈簧路障錐則沒那么容易被放倒。它的彈簧結構能“過濾”風雨,禁得住劇烈撞擊,只要底盤放穩,它的警示標志就會保持不變。不用時可以把彈簧圈壓回底盤,節省空間,方便運輸。



人們常說要去“傾聽大自然的聲音”,這句話被愛沙尼亞藝術學院的學生具象化了,他們在愛沙尼亞沃魯縣的一片森林空地上,安裝了3個巨型木質擴音器,人們可以躺在里面聆聽森林里的鳥叫蟬鳴,讓身心完全放松。大自然的聲響被放大,美妙的聲音變得更清晰。它還可以供流浪者和徒步旅行者歇息躲雨。愛沙尼亞的學生認為,身處在這個擴音器里,能更深入地閱讀蘊藏無限寶藏的“自然之書”。

傳統抱枕要么是圓的,要么是方的,冰島設計師拉格黑歐爾卻告訴我們,抱枕還可以是中國結的樣子。她把看起來蓬松柔軟的繩子繞著彎兒打成結,做成各種形狀的抱枕、枕頭、坐墊,可謂“繩中有繩,結中有結”。用戶如果想變換形狀,可以將繩子拆開,再根據說明編結成別的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