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珍 宋衛國 武雯雯
(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南昌 330006)
益腎健脾疏肝活絡法聯合熱敏灸對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腎炎患者血清Cys-c的影響*
李慶珍 宋衛國 武雯雯
(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南昌 330006)
目的:運用益腎健脾疏肝活絡法聯合熱敏灸治療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腎炎(HBV-GN),觀察血清胱抑素C(Cys-c)的變化,判斷治療的效果。方法:選取經腎活檢明確診斷為乙肝相關性腎炎患者80例,采用隨機雙盲法分為治療組42例與對照組38例。治療組給予益腎健脾疏肝活絡法聯合熱敏灸治療,對照組給予腎復康片及洛汀新片(ACEI)、雙密達莫片治療。觀察兩組治療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Cys-c的變化。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治療后24 hUP、Cys-c均下降,但治療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SCr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益腎健脾疏肝活絡法聯合熱敏灸能有效降低HBV-GN患者尿蛋白、血清Cys-c水平,血清Cys-c是反應早期患者的腎損害的重要指標之一。
乙型肝炎相關性腎炎;益腎健脾疏肝活絡法;熱敏灸;血清Cys-c
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腎炎(HBV 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HBV-GN)是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后的一種主要肝外病變,為常見繼發性腎病之一,不僅難治,且易復發,嚴重時可致肝腎功能衰竭,威脅患者生命。目前我國乙型肝炎患者高達10%,其中HBV-GN的發病率約6.8%~20.0%[1]。目前主要以抗病毒、免疫抑制治療為主,但因其副作用明顯,臨床運用受到限制。因此,尋找新的治療方法顯得尤為重要,灸法是我國傳統的中醫外治法之一,具有補脾腎、助運化、通經絡、利三焦等廣泛治療作用。我們運用中藥聯合艾灸治療HBV-GN,臨床副作用小,效果明顯。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經腎活檢明確診斷為乙肝相關性腎炎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齡18~65歲,并排除狼瘡性腎炎。
1.2 診斷標準西醫診斷標準:按照《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腎炎座談會紀要》中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腎炎的診斷標準[2]: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抗原陽性;尿蛋白陽性;腎組織切片中找到HBV抗原或HBV-DNA。中醫診斷標準:參照第二次全國腎臟病專題學術會議擬定的辨證分型標準,證屬脾腎虧虛、濕瘀內阻型。癥候特點:腰酸乏力,精神不振,顏面及雙下肢浮腫,納差,腹脹,胸脅滿悶,口干口苦,大便稀,小便短少,舌質淡或暗,苔薄黃膩,脈細弦。
1.3 治療方法治療組采用中藥益腎健脾疏肝活絡湯聯合熱敏灸治療。益腎健脾疏肝活絡湯藥物組成:炙黃芪30 g、生地10 g、淮山20 g、山茱萸10 g、茯苓15 g、澤蘭10 g、田基黃20 g、貫眾20 g、白花蛇舌草20 g、鳥不宿30 g、鬼箭羽20 g、柴胡10 g、虎杖20 g、陳皮10 g、川芎10 g、水蛭6 g、紅景天6 g。隨癥加減:濕熱重者加茵陳15 g、焦梔子10 g;氣陰兩虛加太子參30 g、麥冬20 g、五味子6 g;脾腎陽虛加仙茅15 g、仙靈脾15 g、黨參30 g;肝腎陰虛加女貞子15 g、旱蓮草15 g。熱敏灸:選穴足三里、陽陵泉、陰陵泉、肝俞、腎俞、脾俞。操作方法:(1)熱敏化腧穴的選定:用艾條在足三里、陽陵泉、陰陵泉、肝俞、腎俞、脾俞周圍進行熱敏化探索,應用回旋法、雀啄法、溫和灸法等手法進行探查,當患者出現透熱、或擴熱、或傳熱、或酸脹等灸感反應時,此特定體表部位即為熱敏穴。(2)艾灸方法:選用本院自制艾條,對熱敏化腧穴施灸:先行回旋灸3 min溫熱局部氣血,繼以雀啄法2 min加強敏化,循經往返灸2 min激發經氣,再施以溫和灸發動感傳、開通經絡,灸至感傳消失。(3)1次/d,每次治療約30 min。對照組采用腎炎復康片(國藥準字Z10940034)5片/次,3次/d;洛汀新片[(ACEI)北京輝瑞制藥公司,每片10 mg]10 mg,1次/d;雙密達莫片2片/次,3次/d。兩組均治療2個療程,30 d為1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1)常規指標:血常規、大便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HBV-DNA;(2)療效指標:24 h尿蛋白定量(UP)、血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s-c),免疫透射比濁法測定]。
1.5 療效評定標準參照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專業委員會擬定的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腎炎療效判斷標準[3]: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減輕,癥候積分減少≥30%,24 h尿蛋白定量減少≥30%;有效:臨床癥狀減輕,癥候積分減少≥20%,24 h尿蛋白定量減少≥20%;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癥候積分減少≤10%,24 h尿蛋白定量減少≤10%。
1.6 統計學分析所有資料采用SPSS13.0軟件包統計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2 兩組治療前后24 hUP、SCr、Cys-c水平比較兩組治療后24 hUP、Cys-c均下降,但治療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SCr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24 hUP、SCr、Cys-c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24 hUP、SCr、Cys-c水平比較(±s)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n24 hUP(g/L)SCr(μmol/L)Cys-c(mg/L)治療組對照組42 38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3.26±2.13 0.96±0.65*3.83±2.26 1.96±1.13 89.53±21.61 80.82±19.37 90.52±20.31 81.57±18.81 1.82±0.87 0.97±0.24*1.78±0.79 1.14±0.45
HBV-GN為繼發性腎病之一,多無特異性的表現,有癥狀者主要表現為腎炎或腎病綜合征等,可伴有高血壓、水腫,嚴重者出現腎功能衰竭。目前對HBV-GN的治療多種多樣,但尚無統一和肯定的治療方法和方案。西醫以單純抗病毒治療效果不理想,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治療亦多無效且會延遲中和抗體產生并促進HBV復制加重病情。
中醫對HBV-GN無記載,一般認為歸屬于“水腫、尿血”范疇,其病機主要由于乙肝邪毒深入機體血分,滯于肝體同濕熱之邪相結形成瘀毒而下注于腎,傷及腎之絡脈而出現血尿、蛋血尿、水腫等癥,屬本虛標實之證,本虛主要表現為肝郁脾虛、脾腎虛損、肝腎陰虛,邪實則以濕、瘀、毒為主。根據中醫學理論和臨床經驗,自擬益腎健脾疏肝方[4],全方扶正以利于抗邪而出,防止內生毒邪的進一步損害。解毒以祛除外來和內生的毒邪,恢復肌體營衛和諧,氣血調暢的整體環境,提高機體免疫力。灸法是中醫外治法之一,《靈樞》云:“針所不為,灸之所宜?!薄侗静荨酚性唬骸鞍~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說明艾絨具有廣泛的治療作用?,F代醫學研究表明,艾灸可調整機體各系統臟器的機能,增強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從而提高機體整體免疫能力。根據疾病的病機,選取足三里、陽陵泉、陰陵泉、肝俞、脾俞、腎俞,為各經脈之主穴、腧穴,具有燥化濕氣、理脾胃、疏肝膽、清濕熱、通絡等功效[5]。
胱抑素C(Cys-C)為非堿性糖基蛋白,體內有核細胞均能產生,在機體的產生率十分穩定,不受性別、體重、血容量、機體是否有發熱、炎癥等影響。且幾乎完全從腎臟排泄,其比肌酐清除率測定的腎小球濾過率(GRF)更為靈敏,并且代表的性質和意義基本相同,是反映GFR變化的理想內源性標記物,特別是在腎功能僅輕度減退時,血Cys-C的敏感性遠優于血肌酐[6]。近來,國外研究團隊有關Cys-C與肝腎綜合征的研究中也獲得類似結果,因此,對于肝臟疾病患者腎臟功能檢測方面,廣泛應用Cys-C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7]。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治療后24 hUP、Cys-c均下降,但治療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SCr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本研究治療方法能明顯降低尿蛋白,改善腎功能??傊?,本療法運用中醫藥內服聯合熱敏灸治療HBV-GN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案,進一步發揮中醫學的整體療效優勢,可作為臨床治療的一種思路。但由于樣本量小,時間短,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尚需要隨機、長程、大樣本對照研究來證實。
[1]姚源璋,王曉清.腎臟病診治[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6.107-108
[2]中華內科雜志編委會.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腎炎座談會紀要[J].中華內科雜志,1990,29(9):519-521
[3]杜鵑,丁國華.乙肝病毒相關性腎炎的診斷和治療[J].臨床內科雜志,2010,27(9):588-590
[4]喻閩鳳.趙紀生治療乙型肝炎病毒相關腎炎的經驗[J].江西中醫藥,2010,41(8):31-32
[5]謝錫亮.謝錫亮灸法[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7.1
[6]Madero M,Sarnak MJ,Stevens LA.Serum cystatin C as a marker of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J].Curr Opin Nephrol Hypertens,2006,15(6):610-616
[7]Taub PR,Borden KC,Fard A,et al.Role of biomarkers in the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acute kidney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cardiorenal syndrome[J].Expert Rev Cardiovaac Ther,2012,10(5):657-667
R692.3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8.008
2016-07-06)
江西省衛計委中醫藥科研課題(編號:2014B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