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志明 李建雄 羅偉民 梁建紅 唐積娣 蔡曉聰
(廣東省清遠市陽山縣中醫院康復科 陽山 513100)
自血療法加臭氧穴位注射治療頸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觀察
麥志明 李建雄 羅偉民 梁建紅 唐積娣 蔡曉聰
(廣東省清遠市陽山縣中醫院康復科 陽山 513100)
目的:探討自血療法聯合臭氧穴位注射治療頸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我科2014年10月~2016年6月頸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120例,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60例)和觀察組(60例),對照組患者采取自血療法,觀察組患者采取自血療法加臭氧穴位注射治療。結果:觀察組的治療優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不良事件發生率更低,臥床時間更短,治療后的血清TNF-α、IL-1β水平更佳,兩組比較差異明顯(P<0.05)。結論:采取自血療法加臭氧穴位注射治療頸腰椎間盤突出癥可提高治療優良率,減少不良事件發生,加速患者康復。
頸腰椎間盤突出癥;自血;臭氧;穴位注射
頸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種常見的多發病,治療方法較多,但不同治療方法所取得的療效不一,因此在臨床中治療方法選擇較為困難[1]。為探討治療頸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較為理想的治療方法,本文采取自血療法加臭氧穴位注射治療,評價其臨床治療的有效性,為臨床治療推廣提供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科2014年10月~2016年6月120例頸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存在腰痛伴坐骨神經痛,或伴有小腿放射痛;或頸痛伴有上肢放射痛[2]。將所有患者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對照組男34例,女26例,年齡17~72歲,平均年齡(44.27± 2.19)歲;觀察組男33例,女27例,年齡16~72歲,平均年齡(44.86±2.7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入選標準:符合頸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標準,病程在1個月以上。排除標準:頸腰椎管骨性狹窄、突出物鈣化、腰椎滑脫癥、椎管腫瘤等病例。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采取自血療法。以足太陽膀胱經的背俞穴為主,以阿是穴為輔,根據中醫理論君、臣、佐、使的選穴原則,每次取4穴,用2支5 ml的注射器抽取患者自身外周靜脈血10 ml,選定穴位消毒,快速穿刺,直刺0.8~1.2寸,每個穴位注入2.5ml自血。
1.3.2 觀察組采取自血療法加臭氧穴位注射治療。選取雙側大杼、頸百勞、天柱(頸椎)、腎俞、環跳(腰椎)中的一組,自血采集同對照組,臭氧采集通過臭氧治療儀,用2支10 ml注射器抽取40%臭氧5 ml,然后和自血混合,選定穴位后,直刺0.8~1.2寸,注射器適當提插出現得氣針感后,回抽注射器針芯,若無回血,緩慢推入5 ml自血和臭氧混合物,出針后穿刺點按壓止血。兩組患者均2 d治療1次,3次為1個療程,休息2~3 d進行下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不良事件發生率、臥床時間以及血清TNF-α、IL-1β水平。
1.5 療效判定標準參照參考文獻制定評定標準[3]:優:疼痛消失,無運動功能受限,恢復正常工作和活動;良:偶爾有疼痛,可做較輕的工作;可:疼痛有一定改善,工作困難;差:神經根有受壓表現,需進一步治療。
1.6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用%統計治療優良率和不良事件發生率,采用χ2檢驗,用(±s)統計臥床時間及血清TNF-α、IL-1β水平,采用t檢驗,P<0.05表示數據差異顯著。
2.1 臨床療效觀察組治療優良率為91.67%,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2 不良事件和臥床時間觀察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且觀察組患者的臥床時間比對照組患者更短(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和臥床時間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和臥床時間對比(±s)
組別n不良事件發生[例(%)]臥床時間(d)觀察組對照組P值60 60 4(6.67)13(21.67)0.018 5 9.27±1.36 13.87±2.11 0.000 1
2.3 血清TNF-α、IL-1β水平兩組患者治療前血清TNF-α、IL-1β水平對比,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清TNF-α、IL-1β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與對照組相比更占優勢(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清TNF-α、IL-1β水平比較(μg/ml,±s)

表3 兩組患者血清TNF-α、IL-1β水平比較(μg/ml,±s)
組別nTNF-α治療前治療后IL-1β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P值60 60 1.91±0.31 1.92±0.28 0.853 2 1.14±0.21 1.87±0.23 0.000 1 0.44±0.14 0.43±0.11 0.664 3 0.20±0.09 0.36±0.12 0.000 1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加大,頸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病率越來越高,臨床中對于頸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方法較多,因此在臨床治療中,針對患者的病情,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療方法具有重要意義。傳統手術治療,易導致患者椎旁肌肉出現去神經化和去血管化,而且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大部分患者對于傳統開放手術的接受度較小。近年來隨著影像學的發展,在對頸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治療中,自血療法聯合臭氧穴位注射治療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且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但是由于頸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臨床表現和影像學表現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目前對于不同病程的患者,尚無任何一種單一治療方法能夠治愈,因此在對頸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治療,微創性和療效性一直是臨床治療追求的目標[4]。
自血療法是一種中醫治療方法,主要是通過采集患者的自身靜脈血,回注于特定的經絡或腧穴,以達到治療目的,是放血療法的發展結果。該治療方法集中了中醫的針刺、放血和穴位注射,通過陰陽協調、舒經通絡、補虛扶正和活血止痛以達到治療的目的。中醫認為,頸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痹證”范疇,主要是因為經受風、寒、濕等邪氣,導致經絡閉阻所致,同時患者存在血氣虧虛現象,通過將自身靜脈血進行穴位注射,具有強壯筋骨、祛瘀通脈等作用[5]。臭氧是一種強氧劑,能夠迅速氧化髓核內蛋白多糖,臭氧能夠抗炎癥介質,其鎮痛作用可減輕患者的炎癥反應。將兩種治療方法聯合使用,不僅可利用自血非特異性刺激和臭氧強氧化、消炎鎮痛的原理,而且兩者能夠相互補充。兩者結合大大提高療效,擴大適應證范圍,同時不會增加患者創傷,而且標本兼治,減少椎間盤突出癥的復發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過治療后,觀察組治療優良率(91.67%)明顯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6.67%)低于對照組,臥床時間(9.27± 1.36)d比對照組患者更短,治療后的血清TNF-α、IL-1β水平優于對照組(P<0.05)。免疫指標與頸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病癥息息相關,TNF-α、IL-1β可刺激炎癥因子與遞質的釋放,使神經根處神經受到刺激,導致下肢出現疼痛癥狀,因此,血清TNF-α、IL-1β水平的降低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癥狀。綜上所述,對于頸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采取自血療法加臭氧穴位注射治療,可取得較為顯著的臨床療效,適合在臨床治療中廣泛推廣并借鑒。
[1]羅霄,陳信軍,李運濤,等.射頻聯合臭氧治療頸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體會[J].頸腰痛雜志,2011,32(2):145-146
[2]馬亮,賴采華,邱少瓊,等.射頻靶點熱凝聯合臭氧髓核消融術治療頸、腰椎間盤突出癥[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6,32(1):52-53
[3]劉春光,謝玉山.經皮穿刺臭氧消融聯合射頻熱凝靶點治療頸腰椎間盤突出癥2000例報告[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20):189
[4]李宇衛,姜宏,劉錦濤,等.椎間盤突出后重吸收過程中相關指標的研究進展[J].中國基層醫藥,2011,18(19):2714-2715
[5]王麗華,吳靖輝,周丹,等.預存式自體輸血在腰椎間盤突出手術中的應用療效研究[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1,34(5):1-3
R681.55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8.011
2016-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