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鳳英
(河南省郟縣中醫院婦科 郟縣 467100)
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子宮腺肌病的療效觀察
韓鳳英
(河南省郟縣中醫院婦科 郟縣 467100)
目的:對中西醫結合治療子宮腺肌病(AD)患者的臨床效果進行觀察。方法:選取在我院治療的92例AD患者,隨機分為A組與B組,每組46例,對B組實行單純西醫治療,對A組實行中西醫結合治療,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子宮縮小情況和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結果:A組的治療總有效率(82.61%)高于B組(56.52%);A組的子宮縮小率(89.13%)高于B組(67.39%);A組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6.52%)低于B組(21.74%),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AD患者實行中西醫結合治療,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及子宮縮小率,并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值得推廣。
子宮腺肌病;中西醫結合;療效觀察
子宮腺肌病(AD)屬于良性病變疾病,主要是因子宮內膜間質或內膜腺體對子宮肌層造成侵害,而造成的肌纖維增生所致,并且多發于中年經產婦。目前臨床上主要以西醫藥物治療該病,雖有一定療效,但無法徹底根治,停止治療后容易復發,療效欠佳。目前,有研究表明中西醫治療AD患者可獲得明顯療效,并且不良反應較少,縮宮效果顯著[1]。我院為進一步探究中西醫結合療法在AD的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開展了相關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治療的子宮腺肌病(AD)患者92例,隨機分為A組與B組,每組46例。其中A組患者年齡22~51歲,平均年齡(38.45±8.23)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3.61±1.56)年;B組患者年齡21~50歲,平均年齡(38.12±7.73)歲;病程1~9年,平均病程(3.86± 1.76)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所有對象須經西醫診斷為AD,病程在1~10年之間,年齡在21~51歲范圍內,既往身體健康,無重要臟器疾病,均須知情同意本研究治療。
1.3 排除標準(1)近期內服用過相關治療藥物的患者;(2)肝腎功能不全、盆腔惡性腫瘤等患者;(3)合并精神障礙、高脂血癥、血栓性疾病患者;(4)對本研究藥物過敏患者。
1.4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在控制飲食、運動訓練、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注意衛生清潔等常規干預基礎上采用不同的方案治療。B組:采用單純西醫治療,給予患者孕三烯酮膠囊(國藥準字H19980020)口服,于患者月經來潮第1 d開始口服,停藥3 d后開始第2次口服,2.5 mg/次,2次/周,持續治療90 d。A組:在B組的治療基礎上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中藥為痛經1號藥物,組方為:炮姜6 g,土鱉蟲10 g,川牛膝15 g,懷牛膝15 g,牡丹皮15 g,雞血藤30 g,丹參30 g,當歸25 g,生甘草15 g,澤蘭15 g,桂枝12 g,大棗15 g,川芎15 g,白芍25 g,桃仁15 g,益母草15 g。1劑/d,水煎煮,分早晚2次口服,持續治療90 d。
1.5 觀察指標監測兩組患者發生不良反應和子宮縮小情況,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的效果。
1.6 療效評定標準治愈:治療后患者各項體征及臨床癥狀完全消退,月經周期恢復正常,并且子宮內膜厚度縮小程度大于70%或基本恢復正常,同時子宮大小基本恢復正常;有效:治療后患者各項體征及臨床癥狀基本好轉,并且子宮內膜厚度縮小程度為30%~70%,子宮體積有所縮小;無效:治療后患者各項體征及臨床癥狀與治療前相比無明顯變化,月經周期不規律,并且子宮內膜厚度縮小程度在30%以下,甚至子宮體積增大。治愈率+有效率=總有效率。陰道彩超檢查判定子宮內膜厚度和子宮體積。1.7統計學處理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治療后,A組的總有效率較B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的子宮縮小情況比較治療后,A組患者的子宮縮小率較B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子宮縮小情況比較[例(%)]
2.3 兩組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情況比較治療期間,A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B組患者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情況比較[例(%)]
近年來,有大量研究證實,生殖道感染、孕激素、遺傳、子宮損傷及高雌激素血癥等原因均可引發AD,其中尤以雌激素、孕激素與AD的關系較為密切[2]。還有研究表明,AD是一種依賴雌激素而發生的疾病,主張使用激素類藥物治療,該類藥物可有效抑制孕激素和雌激素的生成,或對相關病灶組織的正常生理功能產生阻滯,使患者雌激素水平降低,從而起到改善患者各項臨床癥狀的作用[3]。孕三烯酮是目前臨床上治療AD的較常見的藥物,該藥物是一種孕激素,能夠對雌激素、孕激素活性產生較強的拮抗作用。但有相關研究指出,AD患者長期服用孕三烯酮類藥物后,會產生較大的副作用,容易引發痤瘡、多毛、體質量加大等不良反應[4]。
而在中醫理論中,子宮腺肌病歸于“癥瘕”、“痛經”等范疇,主要發生在胞宮部位,與肝臟及腎臟存在較大關聯,血瘀是引發該病的主要因素,因此中醫主要以通絡止痛、活血化瘀療法治療該病[5]。本研究采用痛經1號組方治療AD患者,方中土鱉蟲、丹參等具有較強的活血化瘀功效;甘草、白芍、益母草等可起到極佳的調經止痛作用;川牛膝能夠引藥下行,促進其他藥物發揮藥效,整組藥物聯合使用能夠起到消癥止痛、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的作用[6]。在西醫臨床研究中發現,上述藥物還可有效緩解患者血液循環阻滯,增強患者耐缺氧能力和機體免疫力,阻滯平滑肌收縮,預防血栓形成[7]。
陳巍[8]等的研究表明,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效果、子宮收縮情況均優于單純西醫治療,不良反應少于單純西醫治療。本研究結果顯示,A組的治療總有效率、子宮縮小率均高于B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B組,與陳巍等的研究結果相近。綜上所述,對AD患者實行中西醫結合治療,可獲得良好的療效,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值得推廣應用。
[1]余香格,邢風琴,劉愛民.段素社中西醫結合治療子宮腺肌病痛經經驗[J].河北中醫,2013,35(10):1449-1450
[2]賽萍,方小青,歐萍.曲普瑞林聯合腹腔鏡治療輕度子宮內膜異位癥合并不孕療效觀察[J].中國藥師,2014,17(6):995-997
[3]王明闖,張菲菲,王忠民.王忠民辨證治療子宮肌腺病劇痛經驗[J].中國中醫急癥,2014,23(12):2220-2222
[4]成臣,萬貴平.補腎活血化瘀法在子宮腺肌癥中的運用[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5):566-567
[5]張洪波.止痛化癥膠囊聯合曲普瑞林治療子宮腺肌病的療效及安全性探討[J].陜西中醫,2016,37(1):19-20
[6]桂濤,黃美華,朱利,等.子宮腺肌病發病機制研究新進展[J].實用醫學雜志,2015,31(16):2754-2756
[7]汪沙,段華,張穎,等.RhoA及Rho激酶在子宮腺肌病患者子宮內膜-肌層交界區平滑肌細胞中的表達及其與痛經的關系[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3,48(12):911-915
[8]陳巍,周冰.中西醫結合治療子宮腺肌癥療效觀察[J].四川中醫,2015,33(8):121-122
R711.74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8.014
2016-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