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田文 專家支持 | 鄭樹國(北京大學口腔醫院預防科主任、教授、主任醫師) 編輯 | 覃靜
蟲牙防備戰
文 | 田文 專家支持 | 鄭樹國(北京大學口腔醫院預防科主任、教授、主任醫師) 編輯 | 覃靜
孩子長出第一顆牙齒,就要做好清潔和保護工作了,否則,齲齒就會找上寶寶。

齲齒俗稱“蟲牙”,是一種慢性細菌感染性疾病。齲齒是細菌、宿主(即牙齒)、食物及時間4個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牙體硬組織慢性腐蝕性疾病。在孩子長到6個月左右時,隨著第一顆下乳前牙的萌出,患蟲牙的風險也隨之而來,所以,預防齲齒也要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
與恒牙相比,乳牙更容易患齲,這與乳牙的牙釉質、牙本質很薄,礦化度低,抗酸力弱有關。
乳牙間大多存在著縫隙(即乳牙之間的生理間隙)。生理間隙有利于恒牙替換時能排列整齊,因為繼承的同名恒牙往往大于乳牙。但是生理間隙的存在,也使食物殘渣易于留存其間,而且不易清潔。
孩子的飲食多為軟質食物,或黏稠性強、含糖量高的食物,容易發酵產酸,腐蝕牙齒。
孩子的睡眠時間長,睡眠時唾液分泌減少,自潔作用差,有利于細菌繁殖。
長牙后:每天清潔牙齒 在孩子第一顆乳牙萌出時,就要給他做好口腔清潔了。可以使用指套牙刷或在手指纏上濕潤的紗布,每天給孩子清潔牙齒,按摩牙齦。
1歲:戒掉夜奶,停用奶瓶 從孩子1歲開始,就要慢慢停止孩子夜間喝奶的習慣和用奶嘴喝奶、喝水的習慣,教他學會用吸管或杯子喝奶、喝水。
2歲:給他一把小牙刷 孩子2歲時,可以給他一把小牙刷,讓他模仿大人的樣子刷牙,當然了,這只是讓他練習的小道具,真正的牙齒清潔工作還得家長來完成。每天要給孩子刷2次牙,尤其是晚上睡前刷牙特別重要。
3歲:開始使用牙膏 孩子3歲左右時,可以開始使用牙膏了。但這個年齡的孩子仍可能會吞咽牙膏,所以每次刷牙只要用小豌豆大小的牙膏就可以,也可以購買可吞咽的牙膏。
4歲:吃甜食有講究 孩子都喜歡吃甜食,不讓他吃甜食對他來說是一件很殘忍的事,而且攝入適量的糖對孩子的發育是有好處的,只是要幫他控制進食糖的量、次數、時間及糖果種類,比如糖果、點心不要一天多次地吃,盡量減少次數。不要選擇黏性強的甜食。晚飯后不要吃甜食。另外,吃完甜食后要給孩子漱漱口,或者教他用舌頭舔舔牙齒,清理掉殘留在牙齒上的食物。
5歲:給牙齒涂氟 可以定期由專業的口腔醫生為寶寶使用含氟泡沫或氟凝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涂氟。有的家長在家里也給寶寶使用含氟漱口水漱口,但這種情況僅適用于中、高度齲患風險的寶寶使用且應少量。
6歲:做窩溝封閉 孩子的第二乳磨牙長出來后,可以帶他去做窩溝封閉,并每間隔3個月至半年進行一次口腔檢查。
不少家長認為,乳牙患齲齒不用管,反正早晚要換掉的。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乳牙的齲洞使食物殘渣、軟垢等更容易停滯在口腔內,口腔衛生狀況不好,新萌出的恒牙就容易發生齲齒。齲齒進一步發展,當波及牙根周圍的組織后,會影響繼承恒牙牙坯,使繼承恒牙萌出過早或過遲,影響恒牙萌出的順序和位置,甚至因乳牙早失而引起恒牙排列不齊、擁擠等畸形。另外,如果齲齒嚴重,還會引起全身性的感染性疾病。
所以,從孩子長出乳牙開始,最晚不要超過1歲,要帶他做一次牙齒的常規檢查;此外,如果孩子的牙齒出現黑點或吃東西牙疼時,都要引起重視,盡快帶孩子做檢查,早發現、早治療,可以盡量減少齲齒對孩子的傷害,讓他擁有一口健康的牙齒。
關于齲齒,這些細節你知道嗎?
哪些食物容易引起齲齒?
在最容易引起齲齒的食物名單中,排名第一位的竟是薯片,其次是汽水和香蕉,接下來是糖果和谷類(糖的替代品及合成的甜味劑沒有引起齲齒的可能。它們很少或者根本不會被細菌損壞,不會導致口腔中出現酸性環境),再往后是肉、魚、黃油和奶酪。
怎樣吃糖對牙齒損傷最小?
● 相同量的糖,一次性短時間內吃完比分次長時間內吃完對牙齒的危害小得多。
● 同樣甜度的食物,不要選擇黏性大的。越黏的食物,附著在牙面上的時間相對長,而且不容易被清潔,對牙齒的危害越大。
● 飲料選擇果汁,不要選擇碳酸飲料,因為碳酸飲料會使牙齒脫礦,長時間飲用會使牙齒硬度下降,更容易受傷害。
● 飯后吃糖比飯前吃糖對牙齒的傷害更小,而且不會影響孩子的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