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城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是人民日報社對口幫扶單位。
在脫貧攻堅中,虞城縣委縣政府堅持把貧困村脫貧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制訂148個貧困村美麗鄉村建設規劃,爭取國開行資金2.3億元,加強貧困村交通、衛生、飲水、用電、網絡、改廁等九大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同時,確立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種植、養殖等主導產業,讓產業發展和環境建設同步推進。2015—2016年全縣有40個貧困村在退出的同時達到了《河南省農村人居環境達標村標準》。
除了搞好基礎設施外,虞城特別重視美麗鄉村的內涵美,生態和文化建設一起抓。
如虞城田廟鄉寓賢村,古稱石門山寨,即《論語》中“子路宿于石門”的地方。當地利用“空壺留故友,削發待賓朋”的佳話,重點培養和諧的鄰里關系,以及重義重情的交友之道。劉楊莊村從農業觀光旅游轉型為“生態旅游村”后,村里建起“福”文化廣場,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有產業,有收入,講文明,才是真正的鄉村之美。
建立貧困村垃圾處理管護長效機制、以獎促治的資金激勵機制,實施“村容村貌整治、生態環境建設、文明新風惠民、公共服務延伸、產業增收富民”五大行動,大幅提升農民的幸福指數。到貧困縣摘帽時,全縣148個貧困村將全部達到美麗鄉村標準,實現村莊硬化、綠化、亮化、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