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鴻艷 馬耀通
[摘 要] 科技服務業是依托科學技術和其他專業知識向社會提供服務的新興行業,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將是解決產能過剩等產業結構問題、細化服務業分工、加快產業升級、推動經濟向中高端水平邁進的重要舉措。在甘肅省發展科技服務業,需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把握好競爭優勢、競爭劣勢、機會和威脅。甘肅省應發揮西部特色優勢,做好并對接好相關城市規劃,以科技服務業作為城市及產業園區規劃的主要推動力,推進科技服務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科技服務業,從而以雙創新動能助推經濟轉型發展。
[關鍵詞]科技服務業;雙創新動能;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
[中圖分類號] F719;G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8129(2016)10-0127-05
科技服務業是依托科學技術和其他專業知識向社會提供服務的新興行業,已成為現代服務業中具有高附加值的重要產業,它是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優化的關鍵產業,是創新驅動的戰略支撐[1]。201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49號),對我國大力扶持科技服務業提出具體要求和部署[2]。2014年9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首次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開啟了中國經濟新動能的重要引擎,而后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密集出臺了支持“雙創”的優惠政策。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有效途徑,也是實現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的重要動力。對于當前的發展態勢,中國經濟增長動力轉換加快,新的增長動能正在積聚。我國經濟發展已到了從以往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的關鍵階段,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將是解決產能過剩等產業結構問題、細化服務業分工、加快產業升級、推動經濟向中高端水平邁進的重要舉措[3]。
面對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生態文明建設和“一帶一路”等重大戰略部署,我國西北地區特別是甘肅省的經濟社會發展、重大科技創新和資源利用等需求也在不斷匯聚和碰撞,科技服務業的科技引領作用凸顯[3]。甘肅省自然環境惡劣,交通信息閉塞,“老、少、邊、窮”區域較多,GDP、人均GDP都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因而,甘肅省要想推進省委省政府提出的“3341”項目工程①、“1236”扶貧攻堅行動②和精準扶貧,推動一系列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產業結構的換代升級,就必須發展科技服務業[4]。在“十二五”發展期內,甘肅省對科技創新的投入成為推動該省經濟增長的有效動力,科技創新和發展科技服務業已成甘肅經濟增長主引擎。2015年9月30日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了《甘肅省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實施方案》,就本省發展科技服務業的目標、重點任務、政策措施作出了重要部署。
當前,如何在科技資源支撐下,促進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建設,助推甘肅省經濟新動能,是甘肅省經濟解決發展瓶頸的重中之重[5]。SWOT分析法是用來確定行業自身的競爭優勢、競爭劣勢、機會和威脅,從而將行業的戰略與行業內部資源、外部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的一種科學的分析方法。包括優勢S (strengths)、劣勢W (weaknesses)、機會O (opportunities)、威脅T (threats) 等。運用SWOT分析法闡明甘肅省科技服務業的現狀,提出發展、解決的辦法,有利于以雙創新動能助推經濟發展,為甘肅省科技服務業理論研究提供參考,為政府決策提供幫助。
一、甘肅省科技服務業SWOT法分析
(一)甘肅省科技服務業優勢
一方面,甘肅省擁有以中科院蘭州分院、航天航空集團空間技術研究所為代表的獨立研究與開發機構700多家,擁有以蘭州大學等為代表的高等院校45所,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20余人,科技企業孵化器16個[6]。由表1可以看出,甘肅省創新基地較多,科技服務業平臺優勢明顯。2014年甘肅省科技進步指數為47.06,位于全國31個省市的第19位,擁有專業技術人員數居全國前列,科技綜合實力較強。
另一方面,科技服務業的發展必須依托重點行業的發展,重點行業的快速發展可以帶動一個區域科技、經濟的快速發展。比如美國硅谷,依托信息業;印度,依托軟件業;德國,選擇高端制造業[7]。而在甘肅省,已有國家級蘭州新區,以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石油化工、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現代農林業、現代物流倉儲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等為主導。蘭白(蘭州-白銀)經濟圈,主要產業有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裝備制造,航空航天及特色農產品加工等產業集群和企業集團,新能源裝備、生物制品、重離子輻射應用等極具產業競爭力;生物產業匯聚了20多家重點骨干企業,培育了30多個市場潛力大的高技術產品,部分領域關鍵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8];信息產業、文化創意、金融服務、數字出版等產業在西部具有競爭優勢。還有關中-天水經濟區,覆蓋甘肅省天水市、平涼市及慶陽市,以高科技為先導的先進制造業,石油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果業、畜牧業及航天育種等產業發展迅猛,科技服務業局域特色明顯[9]。雖然甘肅省在經濟、人才、教育等方面相對落后,但其處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黃金地段,科技服務業發展潛力和空間較大。
(二)甘肅省科技服務業劣勢
甘肅省處于中國的西北部內陸,科技信息獲取途徑有限,2014年以前科技服務業中專業技術人員不足百人,人均GDP在全國排位靠后,科技服務業發展起步較晚,存在一系列問題:一是產業規模較小,發展不平衡。2015年,甘肅省科技服務業才在政府引導下興起,與國外及國內其他發達省份相比起步較晚。2008年,北京市科技服務業增加值為614.6億元,上海為322.61億元,分別占GDP比重為5.8%、2.36%,而甘肅省科技服務業目標是到2020年達到500億元,按年均GDP 8%的增速算,到那時所占比重才為8.5%左右。二是科技服務機構人員素質偏低。2014年,甘肅省研究與試驗發展(R&D;)人員數為41135人,占甘肅省總人口(2591.00萬)的1.59%。三是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干科技服務機構偏少,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科技服務業運行機制尚未完全建立,科技服務業資源配置不合理[7]。四是公共信息資源少,公共信息基礎設施不足,科技服務機構獲得信息和知識的成本高、效率低、途徑少。雖然甘肅省有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蘭州大學、510航空航天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和高校,但科技資源的分享、利用等銜接不到位。五是缺少品牌優勢。還有,相關科技服務的法規政策體系、酬金分配政策等不健全。
(三)甘肅省科技服務業發展的機會
首先,甘肅省擁有國家重大經濟發展戰略的機遇及政策的傾斜。國家中長期西北經濟發展指導意見、國家“一帶一路”經濟發展戰略布局、甘肅省扶貧攻堅、精準扶貧指導意見等一系列國家、地方政策的出臺,為甘肅省科技服務業提供了發展機會。其次,甘肅省地方政府高度重視科技服務業。甘肅省雖然在2015年8月21日才開始啟動10大科技服務業區域試點工作,但隨后發展勢頭強勁,2015年甘肅省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0.3%。同時,甘肅省政府結合實際,提出到2020年,甘肅省將基本形成覆蓋科技創新全鏈條的科技服務體系,科技服務市場化水平和競爭力明顯提升,科技服務業產業規模力爭達到500億元的目標[2]。再次,甘肅省有足夠實力發展科技服務業,開展“富民”行動優勢明顯。甘肅省的有機合成、真空技術、固體潤滑、生物制品、重離子治癌、有色金屬材料、冰川凍土、荒漠化防治、制種等領域在全國擁有領先水平,可以利用一系列創新平臺、基地及全國領先領域的科技成果,并加大投資力度,通過產業孵化、成果轉化等措施,發展科技服務業。
(四)甘肅省科技服務業發展的威脅
甘肅省科技服務業市場發展空間巨大,前景樂觀,但威脅及挑戰依然存在。從表2、表3可以看出,科技服務業無論是投入還是產出方面,甘肅省都遠遠低于陜西省,陜西自然條件優于甘肅省,雖然同是“絲綢之路經濟帶”輻射地區,但發展機遇、發展步伐、發展背景及發展規模都好于甘肅省;還有青海、寧夏、新疆等省份,雖然其科技市場成交額及全社會固定投資都沒甘肅省高,但人均水平都高于甘肅省。
二、甘肅省科技服務業發展建議
甘肅省地域遼闊、特色明顯,應搶抓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布局的機遇,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這需要發揮西部特色優勢,做好并對接好相關城市規劃,以科技服務業作為城市及產業園區規劃的主要推動力,推進科技服務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科技服務業。
第一,以中石油蘭州石化公司、中石油慶陽石化公司、長慶油田公司、玉門油田公司等能源公司為依托,加快構建新能源產業體系,蘭石集團高端裝備智能制造產業園、促進風、光、電等新能源就地消納,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科技服務業。第二,推動科技普及服務,落實“中國制造2025”甘肅行動綱要和“互聯網+”行動計劃,成立甘肅大數據公司,組建大數據研究院。第三,進一步拓寬科技資源利用渠道,降低科技資源獲取成本,使其能為大眾有效供給,提供科技信息交流、文獻信息檢索、技術咨詢、技術孵化、科技成果評估和科技鑒證等服務。第四,推進質量強省與標準化建設,實施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加快重點行業和優勢企業智能化改造,新產品開發設計中心、優勢產業孵化基地建設等服務。第五,以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成果共享平臺為契機,推動北大“中國芯”,發展智庫建設。第六,發展現代中藥生產基地、生物制藥,發展河西走廊農業基地航天制種、葡萄釀酒等。
[參考文獻]
[1]王海龍,丁 堃,沈喜玲.科技服務業創新驅動效應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6,33,(15).
[2]甘肅省人民政府.甘肅省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實施方案[Z].中國甘肅網,2015-10-12.
[3]張正清,李國平.中國科技服務業集聚發展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5,30,(7).
[4]劉偉平.甘肅省政府工作報告[N].甘肅日報,2016-01-23.
[5]徐黎麗,王 悅.“一帶一路”建設中甘肅“黃金段”作用的發揮[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53,(2).
[6]趙炳權,常小莉.蘭州市實施創新驅動戰略SWOT分析[J].甘肅科技,2014,30,(8).
[7]刁伍鈞,扈文秀,張根能.科技服務業研究綜述[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4).
[8]楊 波.關 中-天水經濟區域社會發展研究報告[R].西安:第三屆陜西省社會科學年會論文集,2009.
[9]于曉梅.西安市循環經濟測度指標體系與評價方法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學,2010.
[責任編輯:肖偲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