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近日召開常務會議,部署在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大“補短板”工作力度,提出要加大積極財政政策實施力度。有關部門分析稱,在貨幣政策調整空間被壓縮后,財政政策成為當前重要抓手,而PPP模式有望成為撬動寬財政的支點。
會議指出,適當擴大內需,可以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良好環境,關鍵要通過加大“補短板”工作力度,既帶動擴大合理有效投資,又增加有效供給;要抓住當前原材料等大宗商品價格較低等有利時機,加大積極財政政策實施力度,聚焦脫貧攻堅、災后重建和中小水利治理加固、重大軟硬基礎設施建設、新產業新動能培育等重點領域,注重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優化政策“配方”打好組合拳。
相關專家分析指出,今年7月底的高層會議確定了下半年“寬財政穩貨幣”的基調,未來支持基建相關投資、民生改善等是財政政策的重要著力點。而在政府投資融資模式轉變后,PPP模式成為了撬動基建產業鏈和“寬財政”政策的“支點”。一方面,基建投資維持在相對高位,但公共財政支出似乎已經達到了極限,PPP在拉動基建投資的重要性凸顯;另一方面,刺激民間投資或成為財政政策重點方向,PPP將充當主要角色。
市場分析人士預計,PPP基金至少可撬動1.8萬億元社會資金進入PPP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