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舟 何北海
當下,互聯網技術和互聯網經濟發展日新月異。在此背景下,電子商務將呈何種發展形態?今年舉行的2016全球電子商務大會等多個電商論壇和峰會都鮮明地提出一個觀點——跨境電商,將是電商產業的新風口。在杭州召開的G20峰會上,跨境電子商務也首次被列入會議議程,馬云提出的建立促進跨境電商領域公私對話的世界電子貿易平臺還被寫入了會議公報。
跨境電商呈爆發式增長態勢
在傳統貿易增速相對低迷的情況下,隨著2013年國內跨境電商試點和“海淘”陽光化時代的開啟,“跨境電商”作為一種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迅速崛起、高速發展。2013年、2014年分別增長31.3%和33.3%,目前占全國貿易進出口總額的比例上升。2015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4.8萬億元,同比增長28%,跨境電商交易額占中國進出口總額的19.5%。預計到2020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將達12萬億元,約占進出口總額37.6%。
資料顯示,我國跨境電商交易網購人群多為90后,海淘人群更甚,26—35歲占據海淘整體人數的89%。從收入分布來看,家庭月收入高于10000元的消費者占據海淘整體人數的73%,大學及以上學歷的比例高達86%。
目前全國跨境電商平臺已超過5000家,平臺上以中小微企業為主,整個市場非?;钴S。比如天貓國際、淘寶網分別有5400多個品牌商家和70萬小商戶從事跨境電商業務;ebay在全球有2500萬商戶,其中在中國內地從事跨境出口業務就有5萬家。
相比其他業態,跨境電商仍有較強競爭力
2013年5月以來,國家批準了多個試點城市積極探索、大膽創新。今年1月,中國將先行試點的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實驗區初步探索出的相關政策體系和管理制度,向更大范圍推廣,新設12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實驗區,積極推動跨境電子商務自由化、便利化、規范化發展。這一系列政策,推動了整個跨境電商產業的快速發展。
跨境電商的產業鏈較長,針對跨境電商供應鏈上各個環節,在物流、倉儲、支付、通關等領域可以催生出一批第三方服務企業,比如進出口代理、物流分撥、融資服務、商貿零售、信息服務等。這也是政府部門近年來熱捧跨境電商的主要原因之一。為扶持跨境電商發展,不少城市都紛紛研究制定優惠政策,推出有利于降低企業經營成本、通關流程便利等多項措施,營造有利的發展環境,推動跨境電商快速擴張、占領市場。
按照運營模式,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可分為跨境B2B貿易(外貿企業間的電子商務交易)和跨境網絡零售兩大類。從市場格局來看,跨境B2B貿易在我國跨境電子商務中一直占主導地位。作為對傳統大貿模式和傳統零售模式的一種顛覆,跨境電商在分銷上跳過代理、分銷、經銷等所有中間環節,以及流通環節產生的各種稅費,打造從工廠到消費者的最短路徑;在成本上從原來一般貿易的關稅+增值稅+消費稅調整為個人行郵稅。
今年,有關部門宣布自4月8日起實施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新政策并調整行郵稅政策,經測算,稅收調整后,母嬰、食品、保健品類稅負會有所增加,化妝品、電器類根據價格不同,稅負有升有降。盡管如此,相比其他業態,跨境電商仍具有較強的價格競爭力,為企業獲利和消費者獲得實惠提供了可能。
跨境電商仍需多方支撐
沒有任何事物是完美的。即使發展如火如荼,當下的跨境電商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物流等綜合成本較高,電商服務平臺有待完善,出口清關、出口退稅、外匯兌換等方面等流程有優化空間,跨境電商園區和產業規劃需進一步完善,等等。關鍵是堅持問題導向,針對跨境電商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瓶頸和問題,采取針對性的舉措,推動這一產業保持持續和高速發展。
要實現“買全球”“賣全球”,跨境電商仍需要多方支撐。傳統的外貿監管制度已經不能完全適應跨境電商發展需求,最好是在現有基礎上進行一些改革創新。比如,筆者的一些企業界朋友建議,備案商品信息和入境經營商品品類上百萬種,申報信息并無太大差異,在備案上可以適度進行流程優化。再比如,可以將一些功能進行剝離,進一步向市場開放,適度引入第三方跨境支付工具。再比如,可以充分利用保稅區物流倉庫資源,海關、檢驗檢疫部門入駐管理或采取電子圍網方式進行監管,從而保障產業發展。
另外,時下很多人關注跨境電商,主要是關注在進口上,但事實上出口也是跨境電商的大頭。可以將出口和進口聯動考慮,建立起由海關、商檢、外匯、工商等相關職能部門共同參與的協調溝通機制,繼續優化通關、支付、物流、結匯等服務支撐體系,提高通關等方面的效率,降低跨境電商的運營成本。
毫無疑問,跨境電商作為這些年興起的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作為“互聯網+外貿”的新型貿易模式,作為吸引萬億級境外消費回流和實現“代購”、“海淘”陽光化的重大開放模式,前景廣闊、潛力巨大,對擴大消費需求、打造開放型經濟,也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