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品貴潘增輝
創新思維壯大農機服務主體 拓展空間推進農業“機器換人”
包品貴1潘增輝2

東陽市農機管理總站成立于1984年,屬參公事業單位,現有在編人員19人、聘用人員1人。一直以來,總站打破機關單位慣有思維,在不斷探索中前行。上世紀90年代,創造了聞名全國的“寀盧經驗”,以農機社會化服務為發展思路迎來了現代農業的曙光。在農機化整體工作不斷推進下,東陽市成為全國首批“平安農機示范縣”、浙江省首批“農機化示范縣”,2016年被確定為浙江省首批農業“機器換人”示范縣。
近年來,東陽市農機管理總站以加快農業“機器換人”為指引,在政策扶持和技術推廣引導下,在全市催生了一大批農機化服務組織,帶領全市糧食生產實現全程、全域機械化,為全省探索出一條適合浙江實際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從東陽實際出發,以糧食生產機械化為突破口,大力培育壯大農機經營服務主體,加快糧食產業“機器換人”進程。2013年開始,創新農機服務組織ABC管理模式,在全市6個重點鎮(鄉、街道)規劃并分類扶持建設A、B、C三類農機服務組織,取得實效。A類指具備耕、育、種、收、烘、加工等全產業鏈農機作業服務能力且服務面積達333.3 hm2(5 000畝)以上的綜合服務型組織,B類指以生產環節為主、服務面積66.7 hm2(1 000畝)以上的多項服務型組織,C類指若干單項專一性的服務型組織。通過近3年培育發展,全市已建A類主體5家、B類主體16家、C類主體45家。這些主體農機作業量已占全市糧食產業總農機作業量的80%以上,為提高農機作業水平發揮了積極作用。目前,東陽市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8%,位居全省前列。東陽的農機服務主體ABC管理模式也為浙江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創出了一條新路,得到了時任副省長黃旭明的批示肯定。在培育發展ABC類農機服務組織的同時,該站大力引導發展糧食烘干、植保、加工等重點難點環節機械化。目前全市已有谷物烘干機225臺,烘干率超過60%,位居全省前列。面對2015年下半年惡劣天氣,所有烘干機全天候搶烘,實現顆粒歸倉,為確保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2014年開始,在全市推廣引進高新自走式噴桿噴霧機、無人植保飛機、高炮式植保機等植保機具13臺,2015年全市高新機械植保面積達2 667多hm2,有效應對了病蟲害蔓延。2015年,引導5家A類農機綜合服務中心大膽引進全套精米加工流水線,單條流水線日加工精米可達60 t,推動東陽市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邁上新臺階。
多年來,東陽市農機管理總站嚴格按照農業部、省、地方有關規定,認真規范抓好各項農機補貼政策實施工作,確保強農惠農政策實施到位,有效推動當地農機化發展。2011-2015年,全市享受中央及省農機購置補貼資金3 469萬元,補貼高新機具5 074臺。同時按照農機化發展需求,積極爭取當地政府支持,出臺多項農機惠農政策,對糧食烘干中心用房建設、水稻育秧盤購置、水稻機械化育秧、水稻機插、油菜機收、早稻機械烘干作業、高新植保機具購置等給予地方財政補貼。5年來,地方農機專項補貼資金達到1 100萬元。
2012年,東陽市農機管理總站開始重點引導“糧二代”發展高新農機,逐步使“糧二代”發展成為東陽農業的一張金名片。目前,全市規模“糧二代”有16名,種植糧食作物面積超933 hm2,并全部實現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例如:“80后”女大學生王美君,女承父業,經營的合作社近幾年農機裝備實現井噴式擴張,擁有大中型拖拉機3臺、高速插秧機4臺、聯合收割機5臺、糧食烘干機25臺、植保機5臺,年育秧能力1 333 hm2(20 000畝)的育秧中心1個,日加工60 t的精米加工中心1個,2015年農機社會化服務面積超667 hm2(10 000畝);1989年出生的蔣健,接手父親創辦的農機合作社2年,在東陽市農機管理總站扶持引導下,投入1 000多萬元,上馬裝備全新18臺烘干機的糧食烘干中心、年育秧能力1 333 hm2(20 000畝)的水稻育秧中心,2015年服務當地鄉鎮近700 hm2水稻提供機械化育秧及烘干業務;“90后”的呂鍵微,2年投入400萬元,新購28臺高新農機,擴大農機服務面積100多hm2,創立“禹東”品牌,開始品牌化經營,2015年僅大米銷售就實現營業額200多萬元,2016年將實現翻番。通過培育“糧二代”發展農機化,極大地提高了全市農機化水平,“糧二代”也代表了東陽現代農機發展的希望。

浙江省糧食產業“機器換人”現場會在東陽召開。圖為省農業廳林健東廳長(前中),農機化司胡樂鳴副司長(前右)參觀東陽市碧得豐“糧二代”農機服務基地
如何做好純農田作業農業機械安全管理和發揮鄉鎮農機管理服務站便民服務功能,東陽市農機管理總站進行了積極探索。
農機安全監理工作與時俱進。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在全省率先開辟鄉鎮級管理員管理制度,在全市18個鎮(鄉、街道)配置農機監理硬件,專門開辟鄉鎮基層管理權限,轉變以往只有縣級農機管理站監管全縣農機監理業務的模式,把監管工作下放到鄉鎮基層,使鄉鎮級農機服務站安全監理工作落到更細處。通過業務下放,目前東陽市農機安全網絡化管理細化到了村級,每個鄉鎮農機服務站對所屬地農機存量、安全使用情況掌握得更準確,全市農機安全工作更加可控。2015年開始東陽市從農機購置補貼受理便民的角度出發,在全省率先試行由鄉鎮農機服務站受理農機購置補貼申請業務,山區用戶可以直接在所在鄉鎮辦理,不用再輾轉市區,提高了受理便利性,真正做到了便民。通過一年的試行,2016年東陽全市已有5個鄉鎮逐步放開了農機購置補貼申請受理業務,總站負責所有機具的實地核查職能,做到流程嚴謹,環節便民。東陽農機管理工作的創新嘗試給全省農機工作提供了新的啟示。
通過一代又一代東陽農機人的努力,東陽實現了農機“想換、能換、會換、快換”的不斷飛躍。2016年,浙江省糧食產業“機器換人”現場會在東陽召開,東陽市農業“機器換人”工作得到了參會者的一致肯定,時任浙江省副省長黃旭明同志特地為東陽農業“機器換人”工作做了專項批示肯定。
“十三五”期間,作為浙江省首批農業“機器換人”示范縣,東陽市農機管理總站在農業“機器換人”引導全市、示范全省上將繼續緊緊圍繞“農機化引領農業現代化”的目標,通過重點發展和提升,實現農業設施化、信息化與機械化緊密結合,積極探索物聯網技術及應用新途徑,計劃打造一批智慧農機應用示范工程、農業“機器換人”示范鄉鎮,促進東陽市現代農業再一次升華,為全省深化農業“機器換人”工作做好示范。
作者信息:1站長;2站長助理:東陽市農機管理總站,322100,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