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純富
規范管理 精心運營 實現農機專業合作社提檔升級
鄒純富

黑龍江省青岡縣和眾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于2012年組建以來,秉承“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民主管理、盈余返還”的經營理念,積極爭取各級投入,廣泛吸納農民帶地入社,合作社經營管理逐步規范,作業規模逐年擴大,經濟效益明顯增加,探索并實踐了集管理服務、教育培訓、土地集約經營、糧食烘干倉儲、蔬菜育苗、棚室生產、農產品加工、多種經營為一體的新型發展模式,成為全省農機合作社規范化建設的一大亮點。2013年被授予全國種糧大戶榮譽稱號,2014年被評為省級農機專業合作社規范社。
合作社建設之初就把基礎建設當作首要大事來抓,多方征求專家意見,高標準設計了建設方案,做到瞄準未來發展一次規劃到位,依據建設目標逐年分步實施。一是多方籌集建設資金。通過大戶投資帶動、農戶集資入股、爭取項目扶持的辦法,多方籌集建設資金。合作社初期由5戶大戶引帶43戶農戶共同籌資80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通過與縣政府領導多次對接溝通發展現代農機合作社推進農業產業化方面的想法,得到了縣政府的認可,成功爭取合作社場、庫、棚建設獎勵資金90萬元,優先安排7萬m2的建設用地,并在相關項目方面給予了傾斜。合作社發展到目前總投資已累計達到3 800萬元,其中,爭取項目資金達到1 620萬元。二是著力提高基礎建設水平。合作社共占地4.6萬m2,場、庫、棚及辦公樓建設面積5 000 m2,建立了給排水系統,場區全部實現了硬化、美化、綠化;共購置大型農機具58臺(套),機具配套合理,達到了全程機械化作業標準要求。三是積極延伸產業鏈條。著眼未來農業產業發展,著力在生產的各個環節尋找發展空間。2013年合作社投資近2 000萬元,其中爭取項目930萬元,建設了日加工糧食300 t能力的烘干塔,4萬 t倉儲能力的儲糧倉,2 600 m2的智能化溫室和使用面積9 000多m2的保溫大棚。2015年又投資300萬元,上瓜子加工生產線,日加工瓜子20 t。
三分建、七分管。只有科學化、規范化的管理,合作社才能健康發展。為此,合作社成立以來先后多次召開了理事會、監事會和成員代表大會,研究了合作社分配機制、機務管理、資產管理、生產管理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和管理措施。一是健全分配機制。主要采取保底分紅辦法,實行二次分配,國投收益平均分配給當年入社成員,每年在可分配盈余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公積金,計入成員賬戶,作為股金參與下一年度分配,按農機裝備總投資提取10%折舊費,用于農機具的更新和改造。年末,入社社員按土地面積在獲得保底金后,按照回報率進行一次分紅,國投資金部分紅利通過平均量化,進行第二次分紅。2015年又進一步優化了分配方式,采取6∶4的分配方式,即土地權益占60%、現金入社占40%,把大頭讓利給帶地入社社員,國投部分實行二次分紅,極大地調動了農民入社的積極性。二是健全管理機制。合作社管理堅持從細、從優、從嚴。財務管理從細,聘請了專業人員為合作社專職會計,各類賬目齊全;機務管理從優,建立健全了機具檔案,所有機車都安裝了GPCS智能終端系統,作業導航系統提高了機械作業質量,長期停放的機具達到“凈、齊、墊、松、卸、涂、封、美、全、好”十字標準,機具日常維護與檢修嚴格執行農機合作社農機具技術保養規程;安全管理從嚴,所有駕駛操作人員和機車證照齊全,配齊配全消防設施。三是健全培訓機制。為了系統地提高駕駛操作人員、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技術水平,依托合作社成立了青岡縣農機技術培訓學校,建設遠程教室120 m2,設立農機科普專欄2個,購置了科普圖書450冊及VCD、照相機、攝像機、音響、電腦、投影儀等教學設備;聘請了農機生產廠家和農墾技術人員當老師,充分利用大型先進的農機裝備進行現場實物教學,并組織管理和技術人員先后到農墾系統和典型合作社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不但為本社培訓學員,還為其他農機合作社和農機大戶培養了業務骨干。

合作社健康良性發展的根本是實現效益的最大化。通過積極開展集約化經營、規模化服務等多種辦法來抓好合作社的經營,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一是規模效益明顯提升。通過廣泛宣傳發動、鄉村協調推動、能人大戶帶動、年末分紅促動等辦法逐年擴大土地規模經營面積,提升科學應用水平。合作社由2012年民政玉米高產創建合作社的333.3 hm2土地,發展到現在的1 009.9 hm2,所有土地都實行了秋整地,春季適時進行了早播,普遍采取玉米110 cm大壟雙行種植,增加了單位面積株數,確保了產量效益的提高。2015年由于采取規模經營和廣泛應用科技措施,單位面積保苗75萬株/hm2,平均產量達到了12 412.5 kg/hm2。二是經濟效益明顯提升。通過實施土地規模經營、機械代耕服務、糧食烘干儲倉、花卉作物秧苗培育等項目,合作社共提取公積金219.5萬元,提取折舊費339萬元。2015年采取了6∶4的分配方式,讓利于帶地入社社員,按土地面積二次分配達到了9 750元/hm2,比當地農民多收入2 250元/hm2。三是社會效益明顯提升。帶地入社或轉讓土地的農民有的外出務工,有的規模發展養殖業,有的從事第三產業,都獲得了較好的收益。公平村曹家崗屯共103戶,100余名男女勞動力外出務工,2015年全屯務工收入200多萬元。該屯村民鄒月彬土地入股后,蓋起了200多m2的豬舍,去年出欄育肥豬200多頭,純收入3萬多元。村民李洪振在合作社打工每年收入都在2萬元以上。王勤屯還有七八戶村民到嫩江搞運輸,收雜糧,年收入每戶都超過了10萬元。公平村孫慶久屯農民通過外出務工、做買賣、養殖等從事第三產業,全屯增加收入100多萬元。2015年合作社與107戶貧困戶簽訂了扶持協議,確定了扶持項目,當年實現了脫貧。
作者信息:綏化市農委經管站,152054,黑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