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雅露,常 南,2,張春紅,*,陶冬冰(.沈陽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遼寧 沈陽 0866;2.沈陽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遼寧 沈陽 0022)
蒸煮溫度和模擬液對復合膜中甲苯遷移及阻隔性能的影響
黃雅露1,常 南1,2,張春紅1,*,陶冬冰1
(1.沈陽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遼寧 沈陽 110866;2.沈陽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遼寧 沈陽 110022)
采用頂空氣相色譜法研究不同蒸煮條件和模擬液種類對雙向拉伸尼龍薄膜/流延聚丙烯薄膜耐蒸煮復合膜中殘留甲苯遷移及阻隔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隨著蒸煮溫度升高和處理時間的延長,不同模擬液中甲苯的遷移率逐漸增大;其遷移率大小依次為:5 g/100 mL氯化鈉>0.2 g/100 mL谷氨酸鈉>10 g/100 mL蔗糖>蒸餾水;高溫蒸煮導致調味品模擬液處理復合膜的氧氣透過量和水蒸氣透過量上升;紅外光譜、差示掃描量熱儀和掃描電子顯微鏡分析結果表明,高溫、蒸餾水和氯化鈉處理會破壞膜的內部結構,使其結晶度下降,分子間作用力減弱、導致其結構松散、膜的表面凹凸不平、出現扭曲現象。
復合膜;蒸煮溫度;調味品模擬液;甲苯遷移;阻隔性能
耐蒸煮復合膜是一種能夠經過高溫加熱處理的多層復合膜,目前常用的雙向拉伸尼龍薄膜/流延聚丙烯薄膜(biaxially oriented polyamide/cast polypropylene fi lm, BOPA/CPP)復合膜可有效延長食品貨架期,用其包裝的食品滅菌后可達到100%無菌[1-2]。耐蒸煮復合膜以其質輕、剝離強度高、無需冷藏等諸多優點,逐步替代傳統的金屬及玻璃罐頭[3]。蒸煮級流延聚丙烯(cast polypropylene,CPP)薄膜因具有獨特的防潮和熱封性,并且透明度高、耐熱性好,常作為耐蒸煮復合膜的內層膜基材[4]。在耐蒸煮復合膜生產過程中,印刷油墨及膠黏劑夾在復合膜的中間層,容易產生溶劑殘留現象[5-6]。膠黏劑及印刷油墨中的溶劑主要為乙酸乙酯及甲苯,而甲苯是公認的致癌物質,殘留甲苯在一定條件下會向食品中發生遷移[7-8]。
食品模擬物是指能夠模擬真實食品在一定條件下與包裝接觸過程中所表現的遷移特性的物質[9]。根據包裝中食品的性質有針對性的選擇實驗模擬物,可反映模擬物的遷移特性以及與食品包裝材料的相互作用。目前國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塑料包裝膜中添加劑向食品模擬液中遷移規律[10-11]方面,奚奇輝等[12]研究了食品接觸材料中多環芳烴在食品模擬物中的遷移規律,有關耐蒸煮復合膜中甲苯向調味品模擬物遷移規律的研究未見報道。本實驗根據耐蒸煮復合膜的實際應用情況,選用3 種調味品作為模擬物,研究不同蒸煮條件對耐蒸煮復合膜的影響,為改善耐蒸煮復合膜的品質及研究包裝材料中化學物遷移提供理論依據。
1.1 材料
蒸煮級CPP單層膜;耐蒸煮復合膜(BOPA/CPP),外層為雙向拉伸尼龍薄膜,內層為流延聚丙烯薄膜。膜樣品:由沈陽八方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提供,并將復合膜熱封成袋子。
氯化鈉(分析純)、蔗糖(分析純)、甲苯(色譜純) 沈陽化學試劑廠;谷氨酸鈉 沈陽紅梅食品有限公司;異辛烷 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1.2 儀器與設備
Varian-CP-3800氣相色譜儀 美國Varian公司;FT-IR200傅里葉紅外光譜分析儀 美國Thermo Nicolet公司;DSC-Q10型差示掃描量熱儀(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 美國TA儀器公司;S-4800冷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 日本Hitachi公司;Turbo VaP II濃縮工作站 美國Caplier公司;GBH型電子拉力試驗機廣州標際包裝設備有限公司;VAC-V2壓差法氣體滲透儀 濟南蘭光機電技術有限公司;TSY-T3透濕性測試儀 濟南蘭光機電技術有限公司;HH-數顯恒溫水浴鍋 常州國華電器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 遷移實驗方法
樣品中甲苯初始含量測定方法:樣品前處理方法參照GB/T 10004—2008《包裝用塑料復合膜、袋干法復合、擠出復合》和秦金平等[8]的方法,利用氣相色譜測定。模擬液中甲苯遷移量測定方法:采用袋裝方式進行單面遷移實驗。在復合袋中裝入一定量的食品模擬液(表面積-體積比為1dm2/20mL),排出空氣后熱封,使模擬液與復合袋充分與接觸[13]。遷移后的各模擬液經濃縮后,用異辛烷定容至1 mL,加入50 μL于預熱頂空瓶中,密封,100 ℃加熱30 min后利用氣相色譜儀進行測定,根據標準曲線計算甲苯含量。甲苯遷移率測定按照下面公式計算。

式中:M為遷移率/%;C1為遷移后模擬液中甲苯含量/(mg/m2);C2為復合膜中甲苯初始含量/(mg/m2)。
根據耐蒸煮復合膜的實際應用情況,選擇5 g/100 mL氯化鈉、0.2 g/100 mL谷氨酸鈉和10 g/100 mL蔗糖3 種調味品模擬液,以蒸餾水作為對照,在不同蒸煮條件下進行遷移實驗。
1.3.2 復合膜阻隔性能測定方法
根據GB/T 1037—1988《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氣性試驗方法 杯式法》和GB/T 1038—2000《塑料薄膜和薄片氣體透過性試驗方法 壓差法》,測定復合膜水蒸氣透過量和氧氣透過量[14-15]。
1.3.3 紅外光譜分析
為了排除復合膜的外層膜對紅外光譜的影響,采用蒸煮級CPP單層膜制袋后裝入調味品模擬液,分別對無模擬液、蒸餾水和5 g/100 mL氯化鈉處理(135 ℃處理30 min)CPP膜及對照膜(未做任何處理)進行紅外光譜分析[16]。
1.3.4 DSC分析
根據GB/T 19466.3—2004《塑料差示掃描量熱法(DSC)第3部分:熔融和結晶溫度及熱焓的測定》,分別對無模擬液、蒸餾水和5 g/100 mL氯化鈉處理(135 ℃處理30 min)CPP膜及對照膜(未做任何處理)進行DSC分析[17]。
1.3.5 掃描電子顯微鏡分析
用薄刀片垂直切斷樣 品,取長0.5 cm,寬0.2~0.3 cm的斷片,豎立裝臺,噴金,在25 000倍的放大倍數下,觀察斷面的結構變化[18]。
分別對無模擬液、蒸餾水和5 g/100 mL氯化鈉處理(135 ℃處理30 min)CPP膜及對照膜采用掃描電子顯微鏡進行分析。
1.4 數據處理及統計分析方法
數據均取3次測定平均值,數據處理采用Origin 8.0和SPSS 17.0[19]軟件。
2.1 不同蒸煮條件下甲苯向調味品模擬溶液中遷移的規律

圖1 不同溫度下耐蒸煮復合膜中殘留甲苯的遷移規律Fig. 1 Migration patterns of residual toluene in retort laminated fi lm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由圖1可知,復合膜處理30 min時,隨蒸煮溫度升高,甲苯向模擬液和蒸餾水中的遷移率呈上升趨勢。在80~121 ℃階段,處理間遷移率極顯著上升(P<0.01);在121~135 ℃時,遷移率變化均不顯著(P>0.05)。

圖2 不同時間下耐蒸煮復合膜中殘留甲苯的遷移規律Fig. 2 Migration patterns of residual toluene in retort laminated fi lms at different times
由圖2可知,經121 ℃處理后甲苯向模擬液和蒸餾水中的遷移率隨加熱時間延長呈遞增趨勢。在10~30 min階段,遷移率極顯著增大(P<0.01);在30~40 min時,遷移率變化均不顯著(P>0.05)。分析原因認為,耐蒸煮復合膜內殘留甲苯的遷移主要依靠膜內部高分子鏈間的空穴。隨著溫度升高及處理時間延長,復合膜內部高分子能量劇增,熱運動加劇,導致結構不穩定,高分子鏈間凝聚力及緊密性降低,形成更多讓甲苯分子發生躍遷的空穴,甲苯遷移率增加。在升溫的過程中,甲苯分子也獲得更多額外的自由能,為甲苯分子的躍遷提供助力,使其更容易通過高分子鏈間空穴遷移至模擬液中,導致甲苯遷移率增加;當溫度上升至121 ℃,時間延長至30 min時,膜內高分子鏈間空穴已接近飽和,無法形成新的空穴,導致膜內與調味品模擬液中的甲苯分子濃度趨于平衡,甲苯遷移率增幅減小,趨于平穩;與此同時,模擬液對遷移的影響也不容忽視,模擬液與耐蒸煮復合膜內層膜CPP接觸時使其發生溶脹,且與其他3 種模擬液相比,氯化鈉使溶脹更為嚴重,溶脹會改變高分子的網絡結構形態,使鏈間的作用力及緊密性降低,甲苯分子向食品模擬液中躍遷路徑增多,因此遷移過程變得更容易,甲苯遷移率增加。復合膜在135 ℃條件下處理30 min后,甲苯向模擬液和蒸餾水中的遷移率如表1所示。模擬液種類對甲苯遷移率有一定影響。甲苯向10 g/100 mL蔗糖中的遷移率與蒸餾水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均顯著低于5 g/100 mL氯化鈉和0.2 g/100 mL谷氨酸鈉,遷移率大小依次為:5 g/100 mL氯化鈉>0.2 g/100 mL谷氨酸鈉>10 g/100 mL蔗糖>蒸餾水。分析原因認為,氯化鈉為離子型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完全解離成為氯離子和鈉離子;谷氨酸鈉為離子型化合物,在水中解離成為鈉離子和谷氨酸根離子,但因其分子質量大,溶液濃度低,形成的鈉離子和谷氨酸根離子濃度較小;蔗糖為共價化合物,在水中基本不發生解離。

表1 耐蒸煮復合膜中殘留甲苯遷移率的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migration of residual toluene in retort laminated fi lmmss
2.2 不同蒸煮條件下耐蒸煮復合膜阻隔性能的變化
由圖3可知,復合膜在不同溫度下經模擬液處理30 min后,隨著蒸煮溫度升高,復合膜的水蒸氣透過量和氧氣透過量均呈不同程度上升趨勢。以氯化鈉作為模擬液時,溫度對復合膜的影響最大,處理間差異極顯著(P<0.01)。以谷氨酸鈉和蔗糖為模擬液時,水蒸氣透過量和氧氣透過量隨蒸煮溫度升高顯著增大(P<0.05)。當蒸餾水為模擬液時,溫度對阻隔性能影響相對較小,且80~100 ℃階段,水蒸氣透過量差異不顯著(P>0.05);在100~121 ℃階段,氧氣透過量差異不顯著(P>0.05)。

圖4 不同時間下耐蒸煮復合膜水蒸氣透過量(AA)和氧氣透過量(BB)的變化Fig. 4 Changes in water vapor (A) and oxygen permeability (B) in retort laminated fi lms at different times
由圖4可知,復合膜在121 ℃條件下處理不同時間后,隨著蒸煮時間延長,水蒸氣透過量和氧氣透過量均呈上升趨勢。以氯化鈉為模擬液時,阻隔性能隨蒸煮時間延長顯著增大(P<0.05);以谷氨酸鈉和蔗糖為模擬液時,處理10~30 min時,水蒸氣透過量隨蒸煮時間延長而顯著增大(P<0.05),處理30 min后,水蒸氣透過量上升不明顯(P>0.05),氧氣透過量在各處理溫度下變化顯著(P<0.05);以蒸餾水為模擬液時,水蒸氣透過量和氧氣透過量隨蒸煮時間延長均呈上升趨勢,但超過30 min后,阻隔性能變化不明顯(P>0.05)。

表2 不同模擬液處理耐蒸煮復合膜阻隔性能的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barrier properties of retort laminated fi lms against migration of residual toluene to different simulants
由表2可知,復合膜在135 ℃處理30 min后,與無模擬液處理相比,高溫蒸煮導致調味品模擬液和蒸餾水處理復合膜的氧氣透過量和水蒸氣透過量顯著上升(P<0.05);膜阻隔性能變化大小依次為:5 g/100 mL氯化鈉>0.2 g/100 mL谷氨酸鈉>10 g/100 mL蔗糖>蒸餾水。
2.3 紅外光譜分析

圖5 CPP膜的紅外光譜分析結果Fig. 5 IR spectra of CPP fi lms
CPP膜(135 ℃處理30 min)的紅外光譜如圖5所示,其中2 925.48 cm-1和2 838.29 cm-1附近為—CH2伸縮振動峰;1 457.50 cm-1和1 376.96 cm-1附近為C—H彎曲振動;997.75 cm-1附近為[CH2CH(CH3)]n特征峰,是C—H面外彎曲振動;1 167.28 cm-1和973.40 cm-1附近存在一系列與結晶有關的譜帶。對比圖5可知,經高溫、蒸餾水和氯化鈉處理后部分吸收峰向低波數方向移動,尤其是2 925 cm-1處峰發生明顯的紅移現象。分析原因認為,吸收峰向低波數方向移動說明波長變大,吸收頻率變小,導致吸收能量變小,分子間的作用力降低。結果說明高溫、蒸餾水和氯化鈉處理使膜內部高分子鏈間的作用力及緊密性降低,結構變疏松,甲苯分子向模擬液中躍遷路徑增多,遷移率增大[20-21]。
2.4 DSC分析

表3 CPP膜的差示掃描量熱分析結果Table 3 DSC results of CPP fi lms
CPP膜(135 ℃處理30 min)的差示掃描量熱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與對照膜相比,除無模擬液和蒸餾水處理CPP膜的開始融化溫度變化差異不顯著(P>0.05),氯化鈉處理膜的完全融化溫度顯著提高(P<0.05)以外,其他處理膜的融化溫度和熱焓值均顯著降低(P<0.05)。無模擬液和蒸餾水處理膜的完全融化溫度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對照膜的熱焓值最大,其次是無模擬液處理膜,蒸餾水和氯化鈉處理膜的熱焓值顯著低于無模擬液處理(P<0.05),且兩者間差異不顯著(P>0.05)。分析原因認為,由于在高溫處理過程中CPP膜中仍存在一定體積模擬液,蒸餾水和氯化鈉處理利用復合膜內部蒸餾水和外部水蒸氣同時加熱,無模擬液處理主要利用高壓容器內水蒸氣加熱,而在相同溫度下水的密度通常高于水蒸氣,因此攜帶更多的熱量,導致蒸餾水和氯化鈉處理膜的熱焓值低于無模擬液處理。由于氯化鈉的熔點高達801 ℃,可能是溶脹到膜中的少量氯化鈉提高了膜的完全融化溫度。蒸煮處理后膜的熔點降低,表明其熱穩定性變差;熱焓值也同時降低,表明膜內部結晶度降低。說明高溫、蒸餾水及氯化鈉處理使膜的結晶度降低,結構變疏松,甲苯分子向模擬液中躍遷路徑增多,導致甲苯的遷移率增大和膜的性能下降[22-23]。
2.5 掃描電子顯微鏡分析

圖6 CPP薄膜的掃描電子顯微鏡分析結果Fig. 6 SEM micrographs of CPP fi lms
由圖6可知,對照膜的斷面相對光滑,膜分子間結合非常緊密。經高溫、蒸餾水和氯化鈉處理后,膜表面凹凸不平、扭曲現象依次逐漸加重,說明由于三者的共同作用使高分子鏈間的凝聚力及緊密性降低,膜內部結構變松散,導致膜斷面凹凸不平,甚至出現扭曲的現象。分析原因認為,在高溫蒸煮過程中,模擬物中的氯化鈉等組分反向滲透到包裝材料中,使其產生溶脹現象。溶脹作用通過改變膜內部高分子空間網絡結構形態,使其內部自由體積增大,導致甲苯遷移率上升,并且對其性能也產生一定的影響[24-25]。
隨蒸煮溫度升高和作用時間的延長,甲苯向調味品模擬液和蒸餾水中的遷移率逐漸增加;其遷移率大小依次為:5 g/100 mL氯化鈉>0.2 g/100 mL谷氨酸鈉>10 g/100 mL蔗糖>蒸餾水;高溫蒸煮導致調味品模擬液處理復合膜的氧氣透過量和水蒸氣透過量上升;紅外光譜、DSC和掃描電子顯微鏡分析結果表明,高溫、蒸餾水和氯化鈉處理會破壞膜的內部結構,使其結晶度下降,分子間作用力減弱、導致其結構松散、膜的表面凹凸不平、出現扭曲現象。
[1] 羅慶強. 耐水煮、蒸煮包裝常見問題及解決[J]. 廣東包裝, 2008, 4(2): 36-37.
[2] 孫永泰. 耐高溫蒸煮袋的制造和應用[J]. 塑料包裝, 2014, 25(5): 31-32. DOI:10.3969/j.issn.1003-9929.2004.06.029.
[3] 楊嬌龍. 解讀軟包裝未來的那些關鍵詞[J]. 包裝財智, 2013(9): 57-58.
[4] 曹福林, 梁現峰, 宮建華. CPP薄膜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J]. 塑料科技, 2004, 35(4): 90-92.
[5] REINAS I, OLIVEIRA J, PEREIRA J, et al. Migration of two antioxidants from packaging into a solid food and into Tenax[J]. Food Control, 2012, 28(2): 333-337. DOI:10.1016/j.foodcont.2012.05.023.
[6] BHUNIA K, SABLANI S S, TANG J, et al. Migration of chemical compounds from packaging polymers during microwave, conventional heat treatment, and storage[J]. 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 2013, 12(5): 523-545. DOI:10.1111/1541-4337.12028.
[7] HAMDANI M, THIL L, GANS G, et al. Safety assessment of polymeric additives for food packaging: hydrolysis of polymeric plasticizers by digestive fl uids[J].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2, 83(5): 956-966. DOI:10.1002/app.2275.
[8] 秦金平, 高俊偉, 徐春祥. 頂空法研究塑料薄膜對有機溶劑的吸附性能[J]. 包裝工程, 2008, 29(7): 6-8. DOI:10.3969/ j.issn.1001-3563.2008.07.003.
[9] 劉志剛, 王志偉, 胡長鷹. 塑料包裝材料化學物遷移試驗中食品模擬物的選用[J]. 食品科學, 2006, 27(6): 271-274.
[10] 薛山, 趙國華. 食品包裝材料中有害物質遷移的研究進展[J]. 食品工業科技, 2012, 33(2): 404-409.
[11] 郭春海, 陳瑞春, 馬育松, 等. 食品接觸材料聚乙烯和聚丙烯中9種抗氧化劑在食品模擬物中的遷移規律研究[J]. 包裝工程, 2011(17): 20-24; 28.
[12] 奚奇輝, 張進, 沈航. 食品接觸材料中多環芳烴在食品模擬物中的遷移規律研究[J]. 食品科技, 2012, 37(10): 301-303.
[1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GB/T 23296.1—2009食品接觸材料 塑料中受限制物質 塑料中物質向食品模擬物特定遷移試驗和含量測定方法以及食品模擬物暴露條件選擇的指南[S].北京: 中國標準出版社, 2009.
[1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GB 1307—1988 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氣性試驗方法 杯式法[S]. 北京: 中國標準出版社, 1988.
[1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GB 1308—2000 塑料薄膜和片材氣體透過性試驗方法 壓差法[S]. 北京: 中國標準出版社, 2000.
[16] 李曉英, 鄧文怡, 武影影, 等. 基于紅外光譜分析的塑料識別方法[J]. 北京機械工業學院學報, 2011(3): 49-52. DOI:10.3969/ j.issn.1674-6864.2011.03.010.
[17]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GB/T 19466.3—2004塑料差示掃描量熱法(DSC) 第3部分: 熔融和結晶溫度及熱焓的測定[S]. 北京: 中國標準出版社, 2004.
[18] CARR J M, MACKEY M, FLANDIN L, et al. Structure and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and poly(vinylidenefl uorideco-tetrafluoroethylene) multilayer films[J]. Polymer, 2013, 54(6): 1679-1690. DOI:10.1016/j.polymer.2013.01.037.
[19] 侯海桂. 關于統計分析內容分類以及相關SPSS分析方法使用的探討[J]. 經濟師, 2014(5): 72-75.
[20] 孟玲, 付露, 桂玉梅. 紅外光譜儀在鑒定塑料材質的應用[J]. 廣東化工, 2013, 40(10): 54-55.
[21] 王冬, 馬智宏, 趙柳, 等. 兩種相似塑料材料的顯微近、中紅外成像方法研究[J]. 光譜學與光譜分析, 2011, 31(9): 237-238.
[22] 張娜, 喬徽, 張寶硯, 等. 再生塑料的組成與熱性能研究[J]. 材料研究學報, 2011(6): 651-655.
[23] 楊爭, 于自力, 謝美菊. 幾種熱塑性特種工程塑料的熱分析研究[J]. 化學研究與應用, 2006(3): 363-365. DOI:10.3969/ j.issn.1004-1656.2002.03.041.
[24] 李長金, 焦志偉, 王乾, 等. 微層PP/(PP+EVOH)復合材料的結構與阻隔性能[J]. 工程塑料應用, 2013, 41(10): 83-85. DOI:10.3969/ j.issn.1001-3539.2013.10.020.
[25] 莊旭品, 康衛民, 任元林, 等. 聚乙烯醇-納米銀復合膜的制備及表征[J]. 塑料工業, 2010, 38(6): 72-75.
Effect of Cooking Temperature and Simulants on Toluene Migration and Barrier Properties of Laminated Films
HUANG Yalu1, CHANG Nan1,2, ZHANG Chunhong1,*, TAO Dongbing1
(1.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866, China; 2. Shenyang Product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Institute, Shenyang 110022, China)
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oking temperature and simulants on toluene migration and barrier properties of biaxially oriented polyamide/cast polypropylene (BOPA/CPP) retort laminated fi lm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igration rate of residual toluene to four different stimulants was in the order: 5 g/100 mL sodium chloride > 0.2 g/100 mL sodium glutamate > 10 g/100 mL sucrose > distilled water. With the increase in cooking temperature and treatment time, the migration rate of residual toluene was gradually increased for all these stimulants. High temperature and condiment simulant treatments led to an increase in the water vapor and oxygen permeability of the retort laminated fi lms. Infrared spectroscopic,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ic,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ic analyses showed that high temperature, distilled water and sodium chloride treatment destroyed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membrane and decreased the crystallinity and inter-molecular force, resulting in the loose structure, uneven membrane surface and distortion.
laminated fi lms; cooking temperature; condiment simulants; toluene migration; barrier properties
10.7506/spkx1002-6630-201611008
TQ021.4
A
1002-6630(2016)11-0042-05
黃雅露, 常南, 張春紅, 等. 蒸煮溫度和模擬液對復合膜中甲苯遷移及阻隔性能的影響[J]. 食品科學, 2016, 37(11): 42-46.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611008. http://www.spkx.net.cn
HUANG Yalu, CHANG Nan, ZHANG Chunhong, et al. Effect of cooking temperature and simulants on toluene migration and barrier properties of laminated films[J]. Food Science, 2016, 37(11): 42-46.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611008. http://www.spkx.net.cn
2015-07-05
“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12BAD36B06);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13020067)
黃雅露(1990—),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食品科學及食品包裝。E-mail:1220058080@qq.com
*通信作者:張春紅(1968—),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植物蛋白質及食品包裝。E-mail:zhangchs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