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薇
[摘 要]電視節目主持人的素質直接決定電視的素質,作為電視節目主持人,其審美觀點直接影響節目的效果,唯有提倡“個性化”的電視節目主持理念才能滿足電視發展的需求,下文就來探討電視節目主持的審美取向問題。
[關鍵詞]電視節目;主持;個性化;標準
前言:近年來,各大電視臺陸續舉辦選舉主持人的活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走向主持人這個行業,在眾多人中如何脫穎而出成為新時期主持人追求的目標。“個性化”成為新形勢下人才選拔最主要的特征,電視節目也將“個性化”作為主持選擇的標準之一。
一.電視節目主持人的選拔與評判標準
從1988年至今,主持人大賽舉辦了一屆又一屆,從最初的多才多藝到現在的個性化思想,選拔理念也在不斷地變化。但到底何謂“個性化”至今仍沒有一個標準答案。近年來隨著節目而走紅的節目主持人陸續增多,很多都以主持人的名字命名,《金星秀》、《魯豫有約》是最為典型的兩檔節目,有些是節目成就了主持人,有些是主持人成就了節目。與傳統的刻板主持不同,越來越多的主持人開始趨向自由發揮,輕松自在。由此可見——節目主持人是以真實的個人身份組織串聯節目內容,同時又能親自參與節目并從頭至尾地在節目中起主導作用的單個的人。主持人的傳播組織角度完成如何與她對節目的實際參與程度有密切聯系。因而主持人的全部歸屬就落在了實現交換交流這個目的上。?但光有“個性化”是不夠的,還必須要具備主持人的基本素質,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豐富的知識涵養,較好的親和力,現場控制能力等等。
“個性化”是主持人綜合素質的直接體現,是主持人內在修養的外在體現,是主持人思維與智慧的延伸。湖南衛視的何炅、謝娜是最具代表性的“個性化”主持人,在進行主持過程中通過自己獨特的方式,吸引更多的觀眾,達到信息傳播的目的。從根本上說,主持人拼的最后就是人格魅力與個性,個性化主持這一命題的概念已經充分形成了,已經通過實踐得到驗證了,是新時期節目主持人把握媒介角色與自我關系的邏輯起點。
二、觀眾對“個性化”的主持人需求不斷上升
科技的進步,時代的發展,促使電視頻道與電視節目都在不斷增多,人們的選擇逐漸增多,要想在這樣的環境中脫穎而出,吸引觀眾,就必須要成為“個性化”的主持人,這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后,隨著市場化進程的加快,文化的國際化,人們的審美需求也呈現出更高的水平,這一切都促使電視節目主持人向多元化發展。
從上文的分析中我們看到,主持人的理念在不斷成熟,主持人的個性也逐漸凸顯出來。個性化是觀眾意志的重要反映,是電視理論研究的發展結果,也是市場發展的重要需求。呼喚個性化的主持人是提升我國信息傳播水平的重要方式,是人們在欣賞電視節目時的一種必然審美要求。從近年來各大電視臺的節目主持人表現來看,湖南衛視的主持人特色比較鮮明,盡管不是每個人都喜歡,但其個性還是吸引了一大批粉絲,為其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不斷深化節目主持人的文化積淀
深厚的文化積淀是主持人最基本的素質之一,唯有文學基礎深厚的主持人才能將節目與自身融為一體,更好的串聯整個節目,完成文化傳播的目的。
1.特殊情況的應變能力
電視是技術的藝術,是立體的綜合藝術,這樣的形勢使得作為電視文化代言人的主持人必須要有深厚的文化積淀。深厚的文化積淀主要是通過主持人的內在涵養與知識儲備來體現的,從其中的影響因素來看,知識儲備是最為重要的因素,其次就是智慧。電視節目主持人與記者或者是電臺主持人不同,其對現場的應變能力是其綜合素質的直接體現。知識是可以通過后天的學習來實現的,智慧則不同,是通過觸類旁通,接觸的越多,與不同行業的人接觸越多則智慧越高,人的智慧是在實踐中得來的。在榮事達杯比賽中,撒貝寧就是這期選手,其面對“三個詞語講一個故事”的考題時,迅速意識到這不僅是要將故事講的繪聲繪色,還必須要將自己的觀點融入其中,將自己的情感展示出來,獲得觀眾的認可與共鳴。而這一環節主要考的就是主持人的特殊情況應變能力,唯有在這樣的環境中才能凸顯主持人的原發性智慧,這是新時期電視節目主持人所必須具備的素質。
2.獨特的思維方式
思維方式是文化的最高層,是“個性化”主持人所必須要具備的特征之一,唯有獨特的思維方式方能將外在信息與內在信息的加工、處理方式融合在一起。電視節目主持人在現場可能遇到諸多無法預料的情況,這些意外無法通過提前預演來完成,唯有依賴主持人自身的修養來處理,在第一時間將危機化解,轉化為轉機。因此,新時期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必須要有靈敏的反應能力與恰如氣氛的智慧,這一切都是思維能力與思維方式的展示與體現。
結束語:
廣播電視事業是國家文化傳播最主要的平臺,唯有提升這一平臺的實力才能與世界更好的聯系,而主持人是廣播電視事業發展的基礎,“個性化”的主持人更是十分緊缺,不論是欄目的個性與傳播,或者是特色欄目的創建都必須要與主持人的個性相結合。在這一基礎上,電視節目主持人就必須要具備獨特的思維方式、獨特的見解、獨創的構思與特色的表達,方能在電視發展事業中立足,更好的增強節目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樊琳.新時期播音主持藝術的新思考[J]. 藝術科技. 2014(03) .
[2]劉恩.接受美學視域下電視藝術的審美特征[J]. 西部廣播電視. 2013(14) .
[3]湯雪.試論新時期電視藝術的審美文化建構[J]. 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2(04).□
(編輯/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