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冬梅
[關鍵詞]車載網絡廣播;傳統廣播;影響
在今天,如果傳統媒體還用“內容為王”來應對新媒體,就有掩耳盜鈴之嫌了。內容當然是重要的,但是今天實現價值的鏈條、關鍵點、關鍵環節已經比過去要復雜得多。北大教授李天昀曾說,構成移動媒體的核心要素是:內容媒體、關系媒體、服務媒體。三要素分別對應的是人與內容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和人與物的關系,這三種關系又可以通過新聞移動端、視頻移動端、社交移動端和電商移動端四類產品形態來體現。在這四個新媒體移動端口上,作為傳統媒體的廣播,除在新聞客戶端上可有所貢獻外,其他連邊緣都談不上。
一、傳統廣播“優質聽眾”開始流失
廣播人常用“有消費能力的人群”來形容他們的聽眾,“優質聽眾”成了廣播受眾的代名詞。但目前,各種免費音樂下載,各種汽車藍牙連接,各種交通信息渠道不斷涌現,“優質聽眾”對汽車廣播的依賴性明顯下降。廣播受眾似乎又在向“三低一高”滑落。比這更殘酷的是,新媒體的大鱷們似乎嗅到了移動收聽市場的氣味,正大舉向汽車移動終端進軍,以替代和覆蓋傳統廣播。
新媒體在音頻市場可謂無孔不入。例如,將新聞文字和音頻結合,繼網易新聞客戶端上線《電臺》欄目后,百度新聞APP新版本也推出了電臺功能, 他們不斷加強新聞移動端的場景化建設,滿足用戶在不同場景下的不同新聞閱讀需求。終端在哪里,精準服務推送到哪里,更容易吸引受眾碎片時間的參與,一改傳統廣播在規定時間收聽規定內容的收聽模式。
敬一丹在《楊瀾訪談錄》現場問有誰看過《焦點訪談》?場上大半舉手;她又問:誰現在還在看《焦點訪談》?現場沒有一人舉手。對傳統廣播媒體而言,要思考的不是有沒有聽眾,而是我們的聽眾在哪里?
二、傳統廣播渠道價值被新媒體擠壓
作為國家壟斷資源的開路廣播資源AM和FM,十年前其渠道價值不可估量,各廣播電臺相繼開辦了新聞臺、音樂臺、經濟臺、交通臺等各類專業電臺。五年前,當PC端集成形式的“微廣播”和自媒體網絡電臺大量出現時,傳統廣播開始有壓迫感。為應對新媒體的渠道壓力,各電臺先后在PC端開網站,實現傳統廣播的在線收聽,有些電臺又推出APP,試圖通過增加渠道來與新媒體博弈。
本以為擁有優勢內容就能擁有渠道和受眾(不是用戶),但目前傳統廣播在新媒體上的表現與當初的預期相去甚遠。
互聯網給我們帶來時間、效率、空間的變化,在空間坍塌之后,造成了時間對空間要素的聚集,在任何一個領域、任何一個內容、任何一種服務上,都有大量的可替代的對象來替代你的功能,覆蓋你的價值。這就是我們所面對的競爭。
這樣的背景之下,傳統媒體必須清楚,新媒體的任何競爭都是國際性的,都具有寡頭競爭的性質。換句話說,如果你不能做到前幾位,你做的所有努力都將打水漂,所能秀的只是“存在”,而不是“人人愛”。
三、網絡電臺市場正在為他人所占
新媒體公司正在搶占移動新媒體市場。考拉FM董事長兼CEO俞清木表示:“不上車的網絡電臺,不值一提,決定能否預裝滲透汽車前裝與后裝市場的產品,版權是比拼的基礎。”他們認為音頻應用的最大價值在于移動場景,私家車的發展造就了廣播媒體的高峰。
由此,汽車成了各家網絡電臺必爭渠道。考拉FM占優勢,覆蓋車載市場80%以上。考拉FM副總裁稱:目前考拉FM與30家汽車品牌達成預裝合作,其中12個品牌為獨家合作。此外,考拉FM近日推出了車載智能音箱——“考拉寶”,支持汽車免費流量收聽,為無智能系統的汽車提供了車載收聽解決方案。
速途研究院的報告顯示,目前國內的移動電臺APP下載量暫時分為三梯隊格局。截至2015年3月31日,蜻蜓FM以16713萬次累計下載量位列第一,考拉FM電臺排名第二,下載量為13606萬次,喜馬拉雅聽書以12290萬次排在第三位。遺憾的是,這里沒有一家傳統廣播客戶端的身影。
面對新媒體,傳統媒體只有用歸零心態重新審視自己,才能找到突破口。用做產品的態度去做內容,用運營社區的態度去運營用戶和聽眾,用做流量的方法去開發客戶。通過優質原創的內容聚集線上流量,再將流量導入廣告、電商、線下服務等來實現變現。對傳統廣播而言,投入人力和物力,用全新的思維理念、管理模式組建新媒體廣播隊伍乃當務之急。
不管新媒體還是傳統媒體,最核心的價值是“人”,傳統廣播媒體聚集著大量優秀的人才,厚積而薄發的一刻總會到來。□
(編輯/穆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