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關鍵詞]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
在“三嚴”當中,修身和律已是針對領導干部自身修養和行為的規范要求,而用權則是行使權力,權力行使的客體是社會和廣大人民群眾??梢哉f,“三嚴”的核心問題是如何用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嚴于用權,就是要堅持用權為民,按規則、按制度行使權力,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任何時候都不能搞特權,不以權謀私?!鳖I導干部手中掌握著人、事、財、物權,權力用對了、用好了,能夠干出一番事業,實現個人和社會雙重價值;用不好,乃至濫用權力,甚至用權力去違法亂紀,則不僅會給單位、國家、社會帶來負效應、負能量,對于掌權者個人也將是悲劇。
怎樣用好權力,真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不外乎教育、制度、監督這三個環節,也就是解決好不想、不能、不敢的問題。而在教育、制度、監督這三個環節中,強化自我教育,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既是根本,又是關鍵。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上過得硬,權力的使用就不會出問題;思想上出了問題,權力必然失控,就會出現英國歷史學家阿克頓所說的“權力趨向腐敗,絕對權力絕對腐敗”的后果。
對于擔負著一定職務的領導干部來說,向來被老百姓俗稱為“官”。 官是有地位的人,手中掌握一定的權力,可以決定利益的流向,甚至可以決定財富的分配。所以,自古以來,權力、地位、利益三者都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黨員領導干部如果沒有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就可能把手中的權力當成自己的私有物,甚至當成用來尋租的商品,就有可能性把自己的地位當成欺壓群眾的資本,就可能為自己牟取利益而不擇手段,最終使自己背棄共產黨人特有品質,背離黨員干部應當履行的職責,背離人民群眾的信任??梢姡h員干部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非常重要,是解決用好權的根本。
一、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是做到“嚴于用權”的思想基礎。
正確的權力觀包括四層含義:一是權為民所賦的觀念。執政黨權力是人民賦予的,這就決定了執政黨手中的權力的本質是公共的,而不是私有的,公共權力只能是為公眾服務的工具,而不是謀取私利的工具。二是權為民所用的觀念。黨員領導干部要堅持服務的理念,只能運用手中的權力為主人服務,樹立“孺子?!币庾R,要代表人民掌好權,用好權。因為,我們黨是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堅持權為民所用,就是要反對權力脫離其主人而被私用、濫用,杜絕權力走向尋租導致腐敗。三是權力必須受監督的觀念。權力必須在黨紀國法規章制度的約束下運行而不能濫用。習總書記特別強調:“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堅持用制度管人管事,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權力是不可濫用的,權力是要受到約束的,因為,不受約束地濫用權力,必然導致腐敗,必然造成禍害。四是失權濫權受追責的觀念。權力怎樣行使是黨的規矩、制度和國家法律規定的。有什么樣的權力就承擔什么樣的職責。掌權者既不能掌權不管事、不做事,又不能隨處插手濫用權力。針對這兩種情況產生嚴重后果,法律上有專門的瀆職罪和濫用職權罪。
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對于黨員領導干部來說,要牢記習總書記提出的兩方面工作:一是加強警示教育,讓黨員干部受警醒、明底線、知敬畏,主動在思想上劃出紅線、在行為上明確界限,真正敬法畏紀。二是在制度建設上堅持不在多,在于精、在于務實管用。防止“牛欄關貓”現象,在執行制度上,不留“暗門”、不開“天窗”。每一個黨員領導干部一定要充分認識到,黨和人民賦予我們一定的權力,是一種信任、一種重托,越是位高權重越要牢記權力的本質。擺正自己的位置,正確處理個人同組織、同群眾的關系,切實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
二、樹立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共患難于共的地位觀
樹立正確的地位觀是黨員領導干部為官用權、做到“嚴以用權”基本立場。
“地位”問題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黨員干部要對自身的地位的本質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地位與職責是統一的,對黨員領導干部來說樹立正確的地位觀比一般的群眾更為重要,我們必須充分認識自己的地位是怎樣來的,有什么作用,應該怎樣正確對待、運用和規范自己的地位。
黨員領導干部地位與其職務緊密聯系在一起。職務越高,權力就越大,掌握信息質量就越高,可支配的資源就越多,號令所及的范圍就越廣,受其管理的群眾也就越多,個人待遇也就越好。黨員干部職務的權力,只能是實現為人民服務的條件和工具,其“地位”實質上意味著責任,而不是意味著比別人、比老百姓高人一頭。從根本上說政治地位與人民群眾是一樣的、平等的。一定要懂得,群眾在我們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們在群眾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只有我們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上,堅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人民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
三、樹立利為民所謀的利益觀
樹立正確的利益觀是黨員領導干部為官用權、做到“嚴于用權”的關鍵。利益,是一個多層面、多角度的概念。從不同層面講,有宏觀方面的黨的利益、人民利益、國家和民族利益,中觀層面的集體利益、地區利益、單位利益,微觀層面的個人利益等。從不同角度講,有政治利益、經濟利益、文化利益、社會利益等。不同時期講,有根本利益、長遠利益、眼前利益等。利益,又是每個時代、每個人繞不過去、離不開的關乎生存發展的重大問題。黨員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利益觀,從根本上講就是要為大多數人謀取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權力姓公不姓私,為最大多數人謀取利益既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也是黨的立黨宗旨,黨的全部任務和責任就是為人民謀利益,團結和帶領人民群眾為實現自己的利益而奮斗,這也關系到黨的執政全局。把大多數人根本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就能贏得人心,獲得最可靠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這也是我們共產黨領導干部肩負的重任。習總書記提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想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的要求,把最大多數群眾是否贊成、是否受益作為想問題、辦事情、做決策的根本依據,真誠地為大多數人謀利益。
總而言之,嚴于用權需要“定力”。這種定力,是領導干部在行使職權過程中把握和實現預期目標的意志力。樹立了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自然也就有了“定力”,嚴于用權也就有了思想保證,濫權腐敗的防線也就牢牢地鑄就了?!?/p>
(編輯/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