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瑞娟++楊萌++秦延平
【摘要】目的 觀察心臟介入術后并發急性心包填塞的急救與護理措施。方法 選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收治的實施心臟介入術且術后并發癥急性心包填塞的患者8例作為研究對象,回顧分析對其進行急救與護理的基本措施,總結相關經驗。結果 經過及時搶救治療,所有患者均獲得了較好的恢復。患者拔除心包引流管的基本時間為4~8天,平均拔除時間為(6.0±1.1)天。結論 心臟介入術后并發急性心包填塞需引起臨床重視,通過心包引流往往可改善患者病情,使得患者獲得較好的恢復。
【關鍵詞】心臟介入;心包填塞;急救;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01.0.02
Interventional heart caused by acute cardiac tamponade after emergency treatment and nursing
BAI Rui-juan,YANG Meng,QIN Yan-ping
(The seventh people's hospital of zhengzhou city heart subject,Henan Zhengzhou 450000,China)
心臟介入術已應用于多種心血管疾病。該項術式具有操作簡單、術后效果可觀等特點,受到醫護人員以及患者的信賴[1]。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手術治療后的一段時間內,需加強對患者進行臨床觀察,以預防患者發生急性并發癥,如急性心包填塞[2]。急性心包填塞的發生多因血管壁被鋼絲穿透所致,一旦發生不僅可影響手術治療效果,同時還可威脅患者生命。但急性心包填塞缺乏典型癥狀,若醫護人員缺乏經驗,常常可能誤診,耽誤最佳治療時間。在本次調查中,筆者結合自身經驗,對心臟介入術后并發急性心包填塞的急救與護理措施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收治的實施心臟介入術且術后并發癥急性心包填塞的患者8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例,女2例;年齡52~74歲,平均年齡(65.7±2.3)歲;患者均接受心臟介入術治療。
1.2 方法
1.2.1 病情觀察
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嚴密的觀察,以及時的發現急性心包填塞術的征象。將患者平穩的移至CCU病房內,對患者進行各項壓力監測、心電監護等,對其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的觀察。一旦發生患者出現氣促、胸悶癥狀時,則考慮誘發心包填塞。若患者癥狀加重,包括心率加重、出冷汗等,均需加強重視,并準備做好急救準備,一旦確診后,為治療患者節約寶貴時間。進一步對患者進行超聲心動圖檢查,當發現心包腔內存在液性暗區,即可確診,并開始對患者實施治療。
1.2.2 搶救措施
對于確診為急性心包填塞的患者,則需對患者實施搶救治療。由醫師及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心包穿刺準備,并與心包下進行穿刺。通常可對患者實施經皮心包穿刺置管,避免反復對心包進行穿刺,減少對心臟及其鄰近器官所造成的損傷,同時也可改善患者的心包填塞癥狀。在對患者進行搶救過程中,需對患者的血壓、心率等進行監測,觀察患者的神志變化。
1.2.3 建立靜脈通道
對患者進行心包引流時,需為患者建立多條靜脈通道。包括輸血及輸液,以改善患者的血容量。因此在急救前先應選擇較為粗大的血管,以進行靜脈針的留置。在靜脈通道建立后,在30 min內需至少為患者輸注生理鹽水500~1000 mL,并進行交叉配血,以補充血容量。控制輸注速度,若滴速不夠快,則使用加壓鹽水袋。護理人員在此過程中需對患者的癥狀進行嚴密的觀察,以適宜的速度完成液體輸注,保持血壓平穩。
1.2.4 心包穿刺置管的留置護理
置管后需進行固定,首先將透明敷料覆蓋于其上,避免外界的灰塵、細菌等入侵。每間隔4 h以肝素進行沖管處理,使得引流管保持通暢。記錄患者的引流液、引流量,及時的發現異常。同時還需加強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觀察。對患者的引流管處皮膚進行消毒,預防發生傷口感染。定期對患者進行超聲心電圖檢查,結合引流量的性質,以確定患者心包穿刺的效果。
1.2.5 心理護理
此類患者剛接受心臟介入手術治療,又發生此類癥狀。因此患者心理是十分焦慮、恐懼的。此時護理人員需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注意自身說話的語氣,在臨床護理過程中不可表現出慌亂、緊張的情緒,做事需井井有條。希望患者不要緊張,告知患者手術治療后的注意事項,為患者樹立信心,增加患者對于護理人員的信賴程度,進而更好的達到療效。
2 結 果
經過及時搶救治療,所有患者均獲得了較好的恢復。患者拔除心包引流管的基本時間為4~8天,平均拔除時間(6.0±1.1)天。且治療后未發生其他并發癥,患者恢復較好。
3 討 論
心臟介入術是臨床上的常用術式,該種術式對于多項心臟疾病治療均具有重要意義。心臟介入術具有操作簡單等特點,且隨著臨床開展的逐漸增多,該項術式的成功率明顯的提升[3]。但心臟介入術可引發一定的并發癥,急性心包填塞即是其中的一種,該項并發癥危害性較高,甚至可威脅患者生命。因此及早的對急性心包填塞進行診斷與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急性心包填塞主要癥狀為胸痛、血壓、嘔吐等,這些癥狀缺乏典型特征,與血管迷走神經反射癥狀相似,常被誤診[4]。因此需加強重視,需要求具備豐富臨床經驗的患者進行。并且在出現上述癥狀對患者進行進一步的臨床檢查,及早的確診,同時實施針對性的搶救治療,那么可較好的改善患者病情[5]。在本次調查中,筆者就急性心包填塞的急救與護理措施進行分析,并由調查結果可知,8例患者均獲得較好的康復。對于心臟介入術后,首先需加強對患者病情進行觀察,對于出現不適癥狀后,以超聲心電圖進行確定,并立即準備搶救治療,節約時間。我院均要求具備豐富經驗的護理人員去加強觀察,可保障誤診率,同時輔以針對性的臨床診斷,可提高患者的診斷準確率。
綜上所述,心臟介入術后并發急性心包填塞需引起臨床重視,通過心包引流往往可改善患者病情,使得患者獲得較好的恢復。
參考文獻
[1] 李秀敏,趙榮榮.心臟介入術后并發急性心包填塞2例急救與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22):109-110.
[2] 王洪蕾,張傳蓮.PCI術后急性心包填塞早期識別搶救與護理[J].哈爾濱醫藥,2012,32(4):272-273.
[3] 郁 華.心臟介入治療合并急性心包填塞的早期診斷和處理[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20):41.
[4] 江明宏,羅 軍,汪明慧,等.冠心病介入治療并發冠脈穿孔致急性心包填塞4例臨床分析[J].山東醫藥,2015,(2):59-60.
[5] 馬蔓娟,石夏蘭,張 春,等.心臟介入術后心包填塞的急救護理體會[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5,(5):31-32.
本文編輯:孫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