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為
【摘要】目的 分析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麻疹合并肺炎的療效。方法 選擇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麻疹合并肺炎患兒78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兒的入院日期尾數分為實驗組40例和對照組38例。對照組患兒常規應用頭孢噻肟鈉以及病毒唑進行治療;實驗組患兒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中醫藥治療。對兩組的有效率、不良反應發生率等結果進行對比。結果 實驗組的臨床治療有效率為100%,高于對照組的81.4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住院時間、退熱時間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在治療期間少數出現輕微的胃腸道等不良反應,未對療效造成影響,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小兒麻疹合并肺炎的中西醫結合治療,療效較好,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小兒麻疹;肺炎;中西醫結合治療;療效
【中圖分類號】R72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01..02
Comb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measles combined pneumonia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
LI Wei
(Tai count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people's hospital,Heilongjiang Qiqihaer 161000,China)
麻疹指的是由于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傳染疾病[1],尤其在嬰幼兒群體中具有很高的傳染性,盡管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提高,對于麻疹的防疫措施也越來越好,但是仍然有部分患兒感染麻疹病毒,尤其是麻疹合并肺炎較為常見,占所有麻疹患兒的10%以上[2],不及時加以控制,還可能引發麻疹并呼吸窘迫綜合征,具有極高的病死率。目前針對麻疹合并肺炎通常采取抗病毒以及抗感染手段進行治療,有研究提示在此基礎上聯合中藥手段能夠起到更好的效果。本文通過分組對照研究探討這一結論的可行性,現總結方法和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麻疹合并肺炎患兒78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兒均滿足《實用兒科學》中關于麻疹和小兒肺炎的診斷標準[3],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氣促、咳嗽、麻疹粘膜斑等,經X胸片檢查提示兩側肺部紋理增粗、有斑片狀陰影。根據入院日期尾數分為實驗組40例和對照組38例。實驗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6個月~6歲,平均年齡(1.9±0.9)歲;病程1~4天,平均病程(2.1±0.6)天。對照組,男21例、女17例;年齡5個月~6歲,平均年齡(1.5±0.6)歲;病程1~3天,平均病程(1.8±0.8)天。兩組患兒的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常規應用頭孢噻肟鈉以及病毒唑進行治療,按患兒體重給予100 mg/kg頭孢噻肟鈉治療,加入濃度為0.5%的生理鹽水中進行靜脈滴注。同時按體重10 mg/kg給予病毒唑加入濃度為5%的葡萄糖溶液中進行治療。
實驗組患兒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中醫藥治療,采用中藥湯劑內服外擦。內服中藥方劑主要組成有炙麻黃5 g、杏仁9 g、魚腥草30 g、生石膏(先煎)30 g、黃芩9 g、金銀花9 g、甘草6 g、連翹9 g以及板藍根
12 g。根據患者的實際癥狀加減治療,例如高熱不退的患兒可重用石膏、加入梔子9 g;咳嗽癥狀嚴重、痰多粘稠的患兒加車前子、萊菔子以及葶藶子各9 g;出疹不暢的患兒加入升麻5 g以及葛根12 g;腹脹疼痛或便秘的患兒加大黃以及元明粉9 g。加水煎服,1劑/d,分2次口服。使用新鮮的浮萍30 g、芫荽120 g
以及艾葉30 g煎湯冷卻到35℃左右后對全身進行擦洗,2次/d。兩組患兒均以7天作為一個療程,連續治療1~2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1)臨床有效率:顯效:經過1~2個療程的治療之后患兒的發熱、咳嗽等癥狀消失,或者叫治療前顯著改善,趨于正常,皮疹消退,X胸片檢查結果正常、肺部啰音消失;有效:臨床癥狀與體征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X胸片檢查結果提示病灶部分吸收、肺部啰音明顯減少;無效:達不到以上標準的患者評價為無效[4]。(2)了解兩組患兒的退熱時間和住院時間。(3)不良反應發生率:統計兩組患兒在治療過程中發生的不良反應。
1.4 統計分析
本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實施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治療有效率對比
對照組患兒38例,顯效23例、有效11例、無效4例,治療有效率為81.47%。實驗組患兒40例,顯效31例、有效9例、無效0例,治療有效率達到100%;實驗組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治療指標對比
實驗組退熱時間在1.5~6天,平均退熱時間(2.6±0.7)天;對照組退熱時間在2.5~9.0天,平均退熱時間(4.3±0.5)天。實驗組患兒的平均住院時間為(7.1±1.2)天、對照組為(8.8±1.5)天。實驗組的退熱時間等指標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兩組患兒在治療期間均有不良反應現象發生,其中實驗組有2例便秘、1例腹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5%;對照組中發生2例腹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26%,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中醫學中,麻疹是由于調護不當造成麻毒內閉進而引發的一系列疾病,同時由于毒氣郁閉于內,造成肺衛失宣[5],從而引發高熱、咳嗽等癥狀。應當以清熱、解毒作為主要治療原則。方中葛根具有清熱、透疹之效、黃芩、魚腥草具有清肺化痰的作用、麻黃能夠宣肺平喘、杏仁平喘、甘草調和諸藥的藥效,加上煎湯外擦,解肌透疹、促進病邪外出,共同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最終,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單獨應用西藥治療的對照組、患兒的病程縮短、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值得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惠瑛.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麻疹合并肺炎療效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2,04(8):86-87.
[2] 鄭 麗,堯傳翔.升降散隨癥加味治療麻疹合并肺炎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4,23(4):699-700.
[3] 黃 凱,王 晶.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麻疹合并支氣管肺炎的療效觀察[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1,17(21):2653-2655.
[4] 李碧瓊.綜合護理干預在小兒麻疹合并肺炎中的臨床應用[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4(4):166-167.
[5] 柏松林.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麻疹并肺炎46例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0,05(25):190-191.
本文編輯:徐 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