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大壩岸堤管理及預防水土流失的綠化措施應用

位于中國魯東南沿海的青峰嶺水庫興建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已經安全運行了近六十年,目前主體工程主壩、副壩、水電站、溢洪閘、防浪墻已按照設計標準要求進行了除險加固,文章著重對土石壩背坡和沿庫岸堤兩側綠化與安全管理措施的應用進行論述。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我國水資源短缺、洪澇災害、環境保護、水土流失等問題中,土地流失了腐植質和熟土,地身變瘦,土層變薄,地力下降,表土被沖,心土裸露,形成嚴重的溝蝕,造成水庫淤塞,縮短工程壽命,降低工程效益,河床抬高,降低行洪能力。
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洪澇災害頻繁、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生態環境惡化等人為或自然因素而造成災害頻繁,水土流失,加劇了氣候異常變化,特別旱、雹災更有加重的趨勢。
造成水土流失的社會因素,從歷史上,人們對水土流失的危害性缺乏認識,更談不上治理措施;又加上古今現代的戰亂紛爭和人為的毀林、毀草、過度放牧等,破壞了天然植被,中國人多地少的矛盾異常突出,荒山丘陵地帶,有的農民只圖眼前利益,砍樹伐林,開荒種田。
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氣候、地形、地表植被、土壤質地等,降雨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在暴雨集中的中國東南沿海,汛期雨量充沛,山區丘陵地帶植被達不到標準的情況下,山洪暴發,泥沙具下。
生活在魯東南危害大壩岸堤安全的主要動物與昆蟲,主要有獾、狐貍、鼴鼠、老鼠、白蟻等具有鉆地打洞習性的動物與昆蟲,俗話說:“千里之堤毀于蟻穴”,鉆地打洞的動物和昆蟲對于水庫的土石壩的確具有潛在的危害,特別是容易造成土石壩產生滲漏或管涌,不加以對它們進行有效的防范,具有無法估量的損失,輕則造成大壩返修,重則發生潰壩。在當今工業化時代,環境日益惡化,生物逐年減少,如果對這些生物進行全部捕殺將對生物鏈造成破壞,位于魯東南沿海的青峰嶺水庫專業技術人員擬定了以下主要技術措施進行保護性防治。
對非保護性動物和害蟲可以進行滅絕性防治,如老鼠、白蟻,可采用誘捕,噴火燒洞,藥物毒殺等措施。
對危害水庫大壩岸堤的體型較大的動物防治措施——安裝格柵防護欄 主要針對獾類、狐貍等體型較大的強掘地鉆洞動物,對大壩背坡四周,用425#硅酸鹽水泥、優質河砂、石子、水按1:1.40:2.85:0.47的重量比形成平均高出地面20厘米,寬30厘米的基座,中間每隔15米在澆筑基座的同時將長寬高=10*15*170cm垂直于水平面的水泥樁,為提高其牢固程度,在每個水泥樁沿中心線的中心點向兩翼延伸60cm,其作用主要是承受來自整個基座建在斜坡上的拉力,防止整體垮塌,最后在形成的基座上安裝刀片刺網,該產品又名刮刀型刺絲,是一種發展起來的防護、隔離能力較強的新型防護網產品。鋒利的刀型刺由雙線扣裝后成蛇腹狀,能起到對野生動物很好的阻攔作用。同時該產品具有美觀、防阻效果好、施工便利等優點。
利用樹、草等植物對工程的防護稱為生物防護措施,水利工程的生物防護措施主要有防沖草皮、防浪林、行道林、防護林等,這些措施發揮著防沖刷、削減風浪、提供搶險用料、美化工程面貌、改善周圍生態環境等作用。堤防植樹種草堅持“防護工程,有利防洪搶險,兼顧生態、景觀和經濟效益”的原則;做好樹草種植規劃,做好樹草種植規劃,選擇適應當地條件、生長快、易管理、防護效果好、經濟效益高的樹草品種,對種植區域做好統一布局,提高栽植質量和加強看護管理,保證生長旺盛、整齊美觀,以提高防護、生態及景觀效果。為防止水土流失,在水庫沿岸邊坡種植草皮 植草防沖是土方工程常用的防護措施之一,防護草皮以種植適合當地生長條件(如土質、水分、氣候等)、適應能力強、管理費用低、防沖效果好(根系發達、分蘗多、抓地爬秧、蔓延根生能力強、覆蓋面大、草葉稠密、低矮)的野生草為主,在魯東南主要種植扒狗子皮的野生草種,扒狗子皮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淺根系發達,適應能力強,防雨水沖涮作用好等特點,適宜在土坡,邊坡,河堤沿岸及山嶺荒原的防水土流失種植。
隨著當前中國工業化時代的來臨,水資源越來越緊缺,逐漸成為戰略資源,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洪澇災害頻繁仍然是中華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各行各業都對水資源有了更高的需求。水作為地球生物不可或缺的資源,目前為止不同程度的受到了環境污染,全球氣候變暖影響加大,我國水資源保護的短板愈來愈明顯。研究保護水資源儲備地域的生態環境治理,有待水利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深入研究有生生物對水資源保護地域的利害關系,達到趨利避害,水庫作為水資源的儲備地,加強大壩安全運行管理,研究保護水資源儲備地域的生態環境治理具有不可或缺的積極作用。
10.3969/j.issn.1001- 8972.2016.2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