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媛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2-0118-02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揭示了閱讀活動是一種個性化的創造活動。因而要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尊重學生這個主體,尊重學生的個性,讓學生自讀自悟,積極主動思考,尋求問題的答案,讓個性在閱讀教學中體現,努力讓學生從閱讀中發現學習語文的樂趣,并能從讀書中體會到一種永恒的快樂。
一、個性化地讀
古語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币黄恼卤仨氉寣W生反復讀,讀通,讀懂,讀熟,讀透,讀出重點,讀出感情。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與感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盡情地誦讀,自讀,邀伴讀,與老師共讀等。讀法上,讓學生自由選擇感情朗讀,角色朗讀,演示朗讀,想象中讀,思考中讀,感受中讀等。讀中讓學生盡情展示自己,相互挑戰,分組進行,全班進行。給每個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讓學生讀有所獲,教師也要積極參與到朗讀活動中去。
二、個性化的學
學生是一個自主的能動體,語文學習最終要落實到學生主體上。閱讀教學,由學生自己提出學習目標,設計學習方法,教師在適當的時候進行點撥,教學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學《田忌賽馬》時,預習后我先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但學生們說想演示著講故事,我采納了他們的意見。結果課堂效果非常好,經過學生演講后,全班同學情趣盎然,都對這個歷史故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事講得生動有趣,課文重難點也迎刃而解,輕松突破。
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活動感興趣時,任何困難的課題都會變得輕松愉快。教學中,除了要注意孩子們的共性外,更要注意到每個孩子的個體差異,要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點,學會選擇學習的內容、方法和形式。重視學生的有效參與,讓每個孩子面對陌生的領域自己搜集、篩選資料、尋求答案。
三、個性化的問
閱讀中,要讓學生學會自己提出問題,并能自己解決問題。學生經過個性化的思考,有時提出的問題會極有價值,能問在點子上,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目的。如學習《窮人》一課,在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后,我讓學生自己提出討論理解。學生提出:“為什么桑娜那樣窮苦,還要收養西蒙的兩個孩子?”一時間,討論激烈展開,得出:桑娜喜歡孩子,想喂養更多的孩子;桑娜不想讓西蒙一家全死而無后人;如果桑娜不抱養這兩個孩子,即使他們活下來,也是孤兒,很可憐,也許會給社會造成負擔;桑娜心地善良,關心窮人,怕兩個孩子死去;桑娜收養西蒙的兩個孩子,還想把他們培養成企業家,讓人們脫貧致富,而不再出現餓死的現象……通過討論,同學們深刻地體會到了桑娜樸素美好的心靈和崇高的品德,學生個性的思考,在這里得到了發揮、發展,還把自己的美好愿望也表達了出來。
四、個性化的張揚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闭Z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大多數課文都包含著濃厚的感情色彩,閱讀是學生與文本通過書面信息符號進行情感交流與體驗的過程。為此,必須以生為本,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要優化課堂教學氣氛,為學生創設民主、寬松的學習環境,誘發他們的創新欲望。依據整體性和實踐性的原則促使教向學的轉化,引導學生通過不斷的閱讀實踐,不斷地擺脫對教的依賴,不斷走向自主、創新。如在教學《濫竽充數》這則寓言時,在充分誦讀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對寓言中出現的人物談談自己的看法。學生自主感受竟如此豐富:①南郭先生不懂裝懂,靠騙人過日子真不好;②我覺得南郭先生知道自己混不過去就溜了,還有點自知知明;③齊宣王只圖享受,是一個糊涂王;④齊湣王很聰明,不允許作假;⑤眾樂師應該知道南郭先生不會吹竽,是騙人的。但都想當好人,不分是非;⑥眾樂師都是好人,騙騙齊宣王有什么不對。他們肯定很同情南郭先生,心想怪可憐的,就讓他混口飯吃吧。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應當受到尊重。只有學生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積極思考,想說,敢說,個性化得到張揚,那么他們也就想寫,敢寫,并勇于在習作中張揚自己的個性。
五、個性化的發展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面向生活、面向社會的大語文觀已是語文教改的方向。學生的語言等方面的積累也不應該局限于課本、課堂,而應面向生活和社會中的各個領域。因而要深入研究每個兒童的閱讀興趣,有的學生喜歡問個“為什么”,就向他們介紹一些科普類讀物;想象力特豐富的就推薦科幻故事給他們;一些學生對故事特別喜愛就向他們介紹一些童話名著。寫作較差的,在鼓勵幫助的同時,向他們引薦一些同齡人的優秀作文,使他們有比較學習的機會;喜歡吟詩作對的,就推薦唐詩宋詞名篇給他們。這樣尊重個性,有選擇地閱讀,在發展共性的同時,使學生的個性化也得到發展,個性化思維更加豐滿,也將更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