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瑂
(一)
黃文小時候的理想是當老師或售貨員,因為父母是老師,她從小就對走上講臺揮斥方遒的感覺有一種天然的渴望,而小孩子看到售貨員手里總在不停數錢,就理所當然地認為這個職業一定很有錢。直到1989年大學畢業,學校想讓她留校任教,兒時的理想即將成為現實之時,她才意識到背著相機走遍萬水千山,將整個世界收入眼底才是屬于她自己的選擇。于是,作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新聞攝影專業的優秀生,黃文最終選擇到新華社做一名攝影記者。
此后,她赴科索沃做戰地記者,回攝影部做圖片編輯,進美國斯坦福大學讀博士,調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任首席市場分析師,負責信息中心涉外拓展部,直至今日成為整個信息中心新媒體部的總負責人……經歷似乎繞了一個大圈后又回到了起點,黃文笑言自己真的成了一個“賣東西的人”。
八十年代中期,我國剛剛進入改革開放時期,到處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給從學校大門一步踏進新聞界的黃文帶來無數興奮點。她一頭鉆進“眼鏡蛇”地下女子搖滾樂隊,一頭蓬發一身黑裝,與“眼鏡蛇”同吃同住同玩樂器搞演出,用鏡頭深入記錄下許多難得的精彩瞬間。
1995年,黃文赴荷蘭阿姆斯特丹參加 “荷賽” 世界新聞攝影大師班學習。回國后,她視角敏銳地意識到由于“文革”十年造成的文化斷層、西方現代文化思潮的大量涌入,中國傳統文化正面臨著各種沖擊,于是她深入北京多處京劇訓練班、藝術學校,在很短的時間內拍下幾千張紀實圖片,最終完成了“荷賽”大師班的作業《學京劇的孩子們》。
同年底,黃文帶著作品《學京劇的孩子們》參加法國昂熱第十屆國際獨家新聞節,一舉獲得新聞圖片類“文化藝術新聞獎”,這也是中國記者在世界性重要新聞評選中最早獲得的高獎項。1997年到1999年,因為外語成績不錯,黃文被派常駐德國兩年做攝影記者。
1999年春,南斯拉夫戰事緊張波及全球,黃文主動申請赴南斯拉夫前線做戰地報道,成為首位前往國際戰場采訪的中國女攝影記者。戰地記者是記者中最勇敢、面臨最多危險的一群人,黃文用鏡頭告訴世界:在科索沃的戰地前沿,有新華社記者在這里。整整六十七天,一個文靜柔弱的女子以無畏的勇氣和友善的天性,身背相機,開著一輛沒有防護鋼板的大眾POLO,出沒于炮火連天的科索沃戰場,穿梭于子彈橫飛的交火線上,以不停歇的速度向國內發回近七千張帶著硝煙的圖片——空襲中被迫離開家園的當地婦女、顛簸的破舊車體里母子驚恐的眼神,難民營孩子們饑餓難耐的表情……這不是一張張簡單的新聞紀實,而是用生命一次次拉近鏡頭的距離。回憶起當時的危險場景,黃文說:“看著科索沃人含淚的眼睛,我沒有恐懼,有的只是震驚、憂傷和憤怒。我每天同戰爭中的人站在一起,盡一切努力生存下去、工作下去。”
2000年6月,她的個人戰地攝影集 《標靶》出版發行,黃文將戰地收獲用圖冊呈現給大家。封面上,一個手持標靶的科索沃兒童眼含淚花無聲吶喊:“為什么向我開炮?”
(二)
因為業績突出,回國后的黃文在短短時間內先后獲得中宣部及國家人事部授予的“優秀新聞工作者”、“全國十佳新聞攝影記者”、“金眼獎”等榮譽。2002年至2003年,黃文獲得美國斯坦福大學特等獎學金赴美留學深造,同時擔任萊爾與科瑞恩國際新聞研究員。回國后,她繼續在中國人民大學攻讀傳播學博士學位,并在該校及中國傳媒大學等高校兼任客座教授,同時升任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高級編輯、首席圖片分析師、涉外拓展部主任。2008年,黃文擔任美國第六十五屆年度新聞圖片國際賽評委,2009年,任澳大利亞沃克利獎攝影賽評委,2016年,任“荷賽”評委,并應邀擔任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所有道路攝影項目顧問及美國阿里克西亞基金會顧問委員會委員。從2005年起,黃文開始擔任中國國際新聞攝影比賽評選委員會執行秘書至今。
從一個風風火火出沒于新聞前沿的攝影記者,轉而成為每天坐在辦公室里面對一桌各地發來的新聞圖片熬紅眼睛的圖片分析師,以個人的國際影響和名譽從無到有開創新華社圖片市場的涉外拓展,黃文是如何將自己旺盛的創作沖動、攝影熱情與按動快門瞬間的快感變為八小時之外的業余愛好的呢?
黃文說:“不同的成長階段有不同的使命。最初想走遍天下了解各地風土人情,之后靜下心來學習研究,開始做精做細,面對數字化影像時代,在圖片市場產業浪潮中尋找方向,把自己變成復合型人,完成一系列宏觀產業化的研究。我個人感覺自己親歷拍照片看世界的使命已經過去了,現在考慮市場和管理比較多,無論做什么,重要的是我在認真地觀察世界、體味生活。”
當眾多女性攝影人還在以女性的唯美視角渲染世界的五彩繽紛時,像黃文這樣出身新聞攝影的女攝影記者已將自己的鏡頭貼近心靈,用綿延細膩的飽滿情感彰顯人性和思想的力量。然而,卸下所有的設備裝置,還原于生活中的女兒身時,她們仍然不失嫵媚與柔情。
因為愛看書,黃文還是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讀書》欄目的客座嘉賓。無論是出于熱愛還是需要,也無論工作多忙、家務多煩,黃文幾乎嗜書如命,閱讀量和內容還涉及兒童讀物、生活用書。為了有時間讀書,黃文從每天開車上下班改為乘地鐵上下班,因為坐地鐵來來回回的兩三個小時正好給了她讀書的時間。
從前臺轉到幕后,從自己拍出佳作到他人佳作的集體推手,無論在哪個崗位,黃文秉承新華社人的操守,對社會始終保持著自己的態度:有擔待、有良知、有責任、有銳度、有情懷。
中國第一位戰地女攝影記者——這是很多人對黃文的第一認識和印象。攝影記者群中以男性居多,但在面對同樣的危難與困境時,女攝影記者也會毫不猶豫地端起“長槍短炮”沖向工作前沿 。女性攝影記者擁有母性博大的情感,以一種異于男性的視角與懷抱審視著這個世界。而看上去柔弱文靜的黃文,正是女性攝影記者這個群體中的佼佼者。
不同于某些女性藝術攝影的風花雪月,攝影記者的鏡頭必須在第一時間忠實地記錄現實。正如著名戰地攝影記者羅伯特·卡帕所說:“如果你拍得不夠好,是因為你靠得不夠近。 ”因此,當火光沖天、災難爆發的一刻,攝影記者必須于瘋狂逃離現場的人群中逆流而上。
身為中國女攝影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新聞攝影學會秘書長,現任中國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新媒體部主任、高級編輯、首席圖片分析師的黃文成績斐然,在中國女性攝影記者群體中享有多個第一:第一個入選“荷賽”大師班、第一個博士生、唯一兩次連任“荷賽”評委的中國人。在面對事業的挑戰時,她總是給自己新的高度,并一次次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