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權價值傳統的評估方法主要有成本法、市場法、收益法。本文以網絡文學產業與游戲、影視等其他文化娛樂產業深度交叉融合,衍生出概念更為廣泛的泛娛樂文化產業為視角,淺析網絡文學的版權評估問題并提出建議,希望能對網絡文學版權的評估和發展起到有益的推動。
關鍵詞:網絡文學;版權評估;泛娛樂文化產業
中圖分類號:D923.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6)32-0098-02
作者簡介:王春博(1995-),女,漢族,山東煙臺人,大連理工大學知識產權學院,研究方向:知識產權。
一、網絡文學作品版權評估背景
2014年上半年我國文化泛娛樂產業產值達到2.7萬億元,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77%。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文化產業的市場價值逐年攀升,其中,網絡文學是互聯網文化產業的重中之重。
CNNIC發布的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6月,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到3.08億,較去年底增加1085萬,以網絡文學為核心IP來源的產業生態逐漸形成。[1]大量資本涌入網絡文學領域,大批網絡文學作品的版權被各大影視公司高價買下。瘋狂搶購IP資源的背后是以網絡文學作品版權為基礎的商業鏈條的巨大利益。
基于此,網絡文學作品版權的評估在網絡文學版權的保護、交易、運營、管理等方面的需求越來越多。而目前,我國對于網絡文學作品版權的評估辦法尚未出臺針對性的文件,由此產生的各種問題亟待解決。
二、網絡文學作品版權評估方法
在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方法上,美國已在市場法、收益法、成本法的基礎上發展出適用于專利、商標、版權的新的評估方法。在評估方法的選擇上,美國在綜合運用評估方法的基礎上還十分關注背景因素。[2]
我國目前對于網絡文學版權評估,多是運用經濟學領域三大傳統著作權評估方法即成本法、市場法、收益法來對網絡文學作品進行評估。[3]具體方法如下:
(一)成本法
成本法是在現實條件下,被評估的無形資產在全新狀態下的重置成本減去該項資產綜合性貶值所得出的資產價值。分為兩種,歷史成本法和重置或再造成本法.其表達式為:
V=c-k
其中:
V——評估值
C——重置成本
K——綜合貶值
歷史成本法是指用歷史成本并按照合理使用期限進行適當折舊來評估資產;重置成本法是指按照當前的價格計算復制現有資產所需的成本。
成本法通過衡量被評估的資產重置所需的支出來評估價值。知識產權開發所發生的歷史成本或成本基礎有時被用來決定價值。已重置價值為基礎的其他方法,根據消費者的意識、市場份額和其他因素按當前價格水平以資產重置的支出來決定價值。
適用于技術使用的萌芽期或沒有適用市場或沒有獲得收益的資產。一般情形下,成本方法經常為無形資產提供最小的價值。
風投公司專門在一些優質知識產權資源的萌芽期進行投資,運用的就是成本法,在沒有取得成果之前以極低的價格買斷版權或者專利權,待此知識產權資源達到收益期后賺取巨額利益。再如很多網絡作家的作品,在給相關收購公司過目之時,只完成了作品大綱的,也被一些公司以相對較低的價格買斷版權。形成所謂的“賣的越早賣的越虧”。
(二)市場法
市場法是以市場參照物的實際售價為基礎,考慮出售時間、出售條件、與參照物在成新率、功能、工藝等方面的差異進行調整后,得出被評估資產價值的方法。其表達式為:
V=α·β·Ω
其中:
V——表示著作權價值估計值
Ω——參照物作品的著作權價值
α——生產率調整系數
β——著作權價值調整系數
(三)收益法
收益法是以被評估的資產中確定未來的收益流為基礎的,通過使用一種適當的折現率,將被評估資產的未來收益折算為現值,計算得出資產價值的評估方法。評估所必需的信息相對精確且容易獲取,應用廣泛。其表達式為:
V=Nt=1Rt/(1+i)t
其中:
V——評估值
Rt——第t年無形資產帶來的收益
N——無形資產剩余經濟壽命(預測年限)
I——折現率
在實際操作中,當與無形資產價值評估相近似的資產銷售或其他交易相比較時,可以使用市場法。其次,無論是歷史成本或重置成本,經常被當作主要的或次要的方法來衡量重置一項資產所造成的經濟影響。當識別實際的許可使用費的特別收益水平時,可以使用收益法或許可費免除法或兩種并用。
三、網絡文學作品版權評估存在的問題
(一)三大傳統版權評估方法都存在一定弊端,評估方法發展滯后
成本法沒有反映資產潛在的收益,只適用于技術使用的萌芽期或沒有適用市場或沒有獲得收益的資產,并且存在功能性和經濟性貶值問題,帶有較大的主觀性,不適用大多數企業整體資產的評估。
對文化創意產業化資產評估的研究已經開始萌芽,但理論基礎比較薄弱,研究內容也較少。對于版權評估這一方面,將版權單獨從文化創意產業中分離出來進行研究的文獻更是少之又少。[4]
(二)影響網絡文學作品版權價值評估的因素繁復使版權評估的風險性上升
1.法律方面的因素
在進行網絡文學作品版權的評估時,最先考慮的是遵循法律的要求。包括作品類型、著作權權利束、可能受法律影響的著作權收益方式、著作權的登記狀況、著作權的法律壽命、著作權的經濟壽命、著作權的權利狀態等。[5]
2.其他因素
網絡文學的版權作為一種無形資產,其評估影響因素具有無形資產評估的一般特征,包括產權因素、獲利能力因素、技術因素、風險因素、取得成本、機會成本、市場因素、使用期限等。[5]而現狀是很多網絡文學作品版權的交易完全是靠市場在調節,以致越炒越熱。
(三)目前網絡文學作品的內容重復,作品抄襲嚴重,給評估工作帶來困難
在網絡作家沒有實名制之前,由于互聯網信息的共享性和網絡作家維權意識的匱乏,很多優秀作品在獲得人氣的同時被大量模仿甚至復制,侵犯版權的問題嚴重,如果一部網絡文學作品不具獨創性或者有相似度極大的作品在網絡流傳,那么其評估價值一定會受到重大影響甚至沒有價值,而對于這一點的判斷又有很大困難。
四、網絡文學作品版權評估的建議
(一)全面收集分析各種資料,選擇合適的評估方法
目前我國對著作權進行評估時,需要收集的資料包括作者和著作權權利人的基本情況;評估對象的詳細組成情況,包括作品基本情況、作品的類別、作品的創作形式,涉及的演繹作品的詳細情況等等[6]可以利用三大傳統資產評估方法,也可以參考基于大數據的版權資產價值評估模式——對市場參與者或特定價值分析對象的商業運作模式進行分析,最后對價值進行量化估算。[7]
(二)綜合考慮各種新型評估影響因素
網絡文學作品與游戲、影視、音樂、動漫等產業相互融合形成泛娛樂文化產業鏈,成為網絡文學作品的“潛在價值”,例如網絡文學作品良好的內容與游戲結合,吸引大批玩家的關注,就會產生經濟利益。所以整個文化創意產業鏈的價值是網絡文學作品版權評估的重要影響因素。
網絡文學作品的粉絲量,閱讀量,也應該作為評估的因素。騰訊早在2011年就提出過“粉絲經濟”,眾多影視文化公司自收購網絡文學作品的版權之后均爭分奪秒地將其改編成電視劇或者電影。在影視劇或者電影獲得人氣之后,同名的手游很快就跟進推出。背后巨大的經濟利益主要來源于作品的“粉絲”,所以,人氣高的網絡文學作品成為影視公司爭相搶購的目標,以至一定程度上影響作品的版權價值。
五、結論與展望
在本文中,筆者通過對網絡文學作品的版權價值評估問題的研究,以相關背景、評估方法、存在問題為脈絡,最后提出對網絡文學作品版權評估的建議。即考慮多種新興因素,選擇合適的評估方法,盡量規避掉存在的問題,合理地評估網絡文學作品的版權價值。
2016年上半年,不論是2016中國網絡版權保護大會的召開,還是中國網絡文學版權保護研討會的努力,都表明了我國網絡文學版權的正規化進程得到的推動,相信不久的將來,網絡文學作品版權評估的方法定會“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參考文獻]
[1]郭悅.網絡文學用戶穩定增長,產業生態化已逐漸形成[EB/OL].人民網,2016-8-3.
[2]蘇平.美國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方法選擇及其啟示——以我國上市公司的知識產權資產評估為視角[J].知識產權,2010(03):87-94.
[3]陳遠吉,陳雅茹.資產評估師常用計算公式速查通[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10:63-65.
[4]劉曉西,來小鵬.論文化創意產業版權評估中存在的法律問題[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0(06):118-120.
[5]來小鵬.影響知識產權價值評估的法律因素[J].無形資產評估,2008(03):33-35.
[6]著作權資產評估指導意見.2011.7.1.
[7]劉云波,李挺偉.探索大數據在文化產業版權資產價值評估中的應用[J].中國資產評估,2015(04):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