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志堅 向見
摘要:為搞好綠化景觀工程質量司法鑒定工作,本文對綠化景觀工程質量司法鑒定工作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就提高綠化景觀工程質量司法鑒定工作提出了建議。關鍵詞:綠化景觀工程;司法;鑒定中圖分類號:D9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6)32-0266-01作者簡介:譚志堅(1974-),男,漢族,重慶人,本科,重慶市風景園林科學研究院,工程師,研究方向:城市草坪管理。隨著法制時代的到來,綠化景觀工程各關聯方因為工程質量發生利益矛盾時,通過向國家司法機關提出合理訴求,由司法機關依據第三方鑒定機構出具的結果做出判定,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情況日益增多。這就要求鑒定機構要構建有完善的鑒定規章制度,鑒定人員有淵博的專業知識,才能做出具備科學公正的質量鑒定結果去認定質量缺陷和評估經濟損失。綠化景觀工程司法鑒定必須堅持公正立場,這是司法鑒定工作的基本原則。《關于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頒布實施以來,司法鑒定從接受委托到出具鑒定結果已經有了完整的制度,這在程序上確保了司法鑒定的客觀性。根據綠化景觀工程的特點,開展司法鑒定工作應注意以下問題:①獲得委托鑒定意向后,鑒定機構在規定時間內要將是否受理的書面決定告知委托方。為了不影響鑒定公正性,司法鑒定機構只接受人民法院和仲裁機構的委托。②在與鑒定委托方確定好鑒定內容后,要約定好鑒定所需時間。正式簽訂委托鑒定協議書后,再開展鑒定工作。③當鑒定工作受到不可抗力原因影響,不能按時完成鑒定工作時。應及時將不可抗力原因通知鑒定委托方。司法鑒定由現場數據調查取樣采集、科學實驗、數據統計分析等內容組成,需要鑒定機構和委托方、當事方一起完成。鑒定過程中所需的技術資料必須由鑒定委托機構和當事方一致認同,要對原始記錄妥善管理,做到有據可依。取證工作還應保存其它非專業性證明材料如鑒定人員為鑒定出行的交通憑證、開展鑒定工作的影像材料、各種會議及簽到冊等。另外綠化景觀工程司法鑒定涉及的土壤、植物、水源等物證有很強的時效性,所以在委托鑒定協議中明確鑒定的時效性。為了司法鑒定有序開展,鑒定單位在搞好與鑒定委托單位、當事方溝通工作的同時,要加強內部管理,提升鑒定人員的專業技術和法律水平,更新檢測儀器,司法鑒定機構還應取得計量認證資質,使鑒定的數據更具有法律效力。鑒定的科學性與準確性是司法鑒定機構的生命線,能否準確指出有無質量問題并讓委托機構及當事方能心悅誠服的接受。司法鑒定機構要從以下方面開展工作提高司法鑒定的科學性、準確性。一、司法鑒定過程中,鑒定機構在制定經鑒定方案時應將委托鑒定該項目所依據的規范標準和方法告知鑒定委托方。用幾種檢測方法對同一項目進行鑒定,如對種子進行發芽率測定時,有由于受花期生育期不同種子成熟同步性差、同時間采收的種子成熟度差異大、千粒質量低等因素的影響,造成種子發芽勢弱,出苗緩慢,發芽率低情況發生,單靠一種鑒定方法不準確說明問題。依據《林木種子檢驗規程》(GB2772—1999)的規定,通過電導率測定、加速老化試驗、幼苗生長測定、模擬田間出苗率方法來綜合測定植物種子活力,以確保鑒定準確性。二、在司法鑒定中,雙方爭議焦點就是需要司法鑒定的對象,應在現場抽樣時進行隨機和域重點抽樣相結合。如在確定草坪草進行抽樣檢測方法時,可依據《主要花卉產品等級第7部分草坪》(GB_T18247.7-2000)結合隨機取祥、系統取樣和限定隨機取樣特點,宜采用限定隨機取樣方法,將樣品劃分為較小的單位,再對小單位中進行隨機取樣,為樣地里的每個點成為樣本提供更多的概率,且更于分析數據。三、鑒定機構出具的鑒定結果要有明確質量責任認定,便于司法及仲裁機構對責任進行判定。造成工程質量缺陷的原因很復雜,可能是多種綜合作用結果,如在對大規格喬木生長情況進行鑒定時,因為造成大規格喬木生長衰弱的原因較多(樹干空洞、土球不規范、白蟻危害、土壤不過關、其他施工環節污染等),鑒定機構要科學謹慎的進行工作,將真實的結果在鑒定報告中說明,供司法仲裁機構參考。四、在司法仲裁機構評估經濟損失時,要求司法鑒定機構將鑒定結果將數據量化,不能用似是而非的語言諸如模糊的百分比、小部分、大部分等無法量化的詞語描述。比如需要將死亡了的植物進行統計時必須要將數量精確到個位便于損失測算。五、司法鑒定文書是司法仲裁活動的主要依據,編寫鑒定書要做到詞規范、準確,引用的數據圖片真實可靠。鑒定人要嚴格按司法通則編寫鑒定書,如具有司法鑒定執業資格須將證書編號按規定填寫在鑒定書上。目前社會各界通過法律途徑維權意識的增強,要求對綠化景觀工程質量進行司法鑒定明顯增多,這是社會發展的趨勢。所以社會各界對司法鑒定內部管理、從業人員水平、檢測科學性準確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對鑒定機構要制訂科學的司法鑒定方案,提供有公信力的鑒定結果,為新形勢下的為司法鑒定更好的服務。[參考文獻][1]周浪.建筑工程質量司法鑒定若干關鍵問題探討[J].工程質量,2014,32(5):5-8.[2]王國春.司法鑒定公信力研究[D].安徽大學,2006.[3]金鑫.司法鑒定結論沖突的原因及解決途徑[D].西南政法大學,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