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八屆四中全會全面系統的論述了執政黨與依法治國的關系,明確指出:“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的各個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中國共產黨95年的歷程中,中國的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始終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本文從黨的領導、依法治國的各方面分析二者的一致性。
關鍵詞:黨的領導;依法治國;一致性
中圖分類號:D251;D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6)32-0126-02
作者簡介:張瑟(1991-),女,漢族,河北衡水人,天津商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研究方向:當代社會發展與青年價值觀變遷。
一、共產黨在中國的發展以及其領導地位的確立
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中國的有志之士開始不斷地探索是中國富強、獨立的辦法,例如:農民階級的太平天國運動、封建階級的洋務運動、資產階級的辛亥革命,他們都失敗了,并沒能改變中國的現狀,雖然,資產階級的辛亥革命運動取得了勝利,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但是,仍沒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能改變人民的悲慘命運。中國的革命亟須新的階級興起、新的理論指導和新的先進政黨的領導。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在黑暗中苦苦探索救國之路的中國有志之士帶來了一片光明,中國一批先進分子紛紛轉向馬克思主義,他們深入了解指導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理論武器——馬克思主義,并開始廣泛的宣傳馬克思主義。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起著重要的作用,這也使得先進人士看到了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至此,中國的先進人士開始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工人階級相結合,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武器武裝中國的革命,開始了新的探索救國的道路。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它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
中國共產黨成立在千瘡百孔的舊中國之中,這時的中國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危險,各種道路在中國都行不通,但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帶領中國人民致力于對外推翻帝國主義壓迫的民族革命和對內推翻封建地主壓迫的民主革命。中國的革命不斷地取得進步,但是,中國共產黨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的過程中,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外部帝國主義國家的攻擊,內部其他黨派的打擊,使得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如履薄冰,但是,中國共產黨不懼艱難,堅定馬克思主義的信念,把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迎難而上,身先士卒,為求得中國人民的解放,不怕犧牲,面對內外交困的情境,時刻保持清醒,以大局為重。雖然,在期間,中國共產黨的內部也出現過錯誤,但是,黨能夠及時糾正錯誤,重新作出正確的決定。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推翻了國內外的反動勢力的統治,建立了新中國,取得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成為社會主義國家。
二、在黨的領導下取得成就
中國之所以能過從內外交困的舊中國走向嶄新的新中國,主要是依靠黨領導全體人民努力的結果。黨的領導是全方位的,體現在國家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歷史也已經證明,黨的領導能過帶領我們走向更美好的未來。在黨的領導下,我們建立了新中國,走進了新時代,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一)經濟上,我們建立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建立了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不斷地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在黨的領導下,我國的經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地提高,但是,由于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的條件不足夠,經濟發展不足,精神文明建設不夠,等等諸多的原因,導致我國的恢復發展過程的漫長性,但是,總體上說,我國的經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這是毋庸置疑的。
(二)政治上,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是我國人民當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在我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創造,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長期奮斗的重要成果,反映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①以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對于保障人民當家做主的權力以及基本的權力至關重要。
(三)文化上,把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著力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切實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作為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任務,不斷積極推進文化體制改革,轉變文化發展方式,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不斷增強我國文化的國際競爭力,促進我國精神文明建設,努力實現物質基礎與精神發展相一致。
在黨的領導下,我們的社會生活不斷地穩定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地得到了提高,國際地位不斷地提高,國際影響力不斷地增強。無論從哪個角度出發,堅持黨的領導都是必要的,黨的領導不僅帶領我們走出了困境,還帶領我們走到了美好的現在。但是,我黨并不是一黨獨大,在黨的領導過程中始終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我黨成為執政黨是由它的性質決定的,它是人民的代表。
三、依法治國和黨的領導
(一)依法治國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需要一個規定來制約,在新中國第一個憲法的起草、制定過程中,毛澤東指出:“一個團體要有一個章程,一個國家也要有一個章程,憲法就是一個總章程,是根本大法。”②經過中國歷代領導人的不斷完善,在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江澤民進一步繼承和發展了鄧小平關于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思想,于1996年2月提出了“依法治國”思想。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第一次闡述了依法治國的深刻含義,即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在這次報告中,把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3月,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明確寫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正式把這一治國方略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下來。”③
隨著我國不斷地發展,各方面均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在十八屆四中全會上,總結取得的成就,同時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在全會中明確規定,“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重大任務是“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等等,這次會議的主題就是圍繞依法治國的全面推進,由此可見,堅持依法治國的重要性。
(二)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的一致性
我黨作為執政黨,從確立為執政黨起就不斷探索執政方式,經過長期的探索研究,十六大以來,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執政方式,“這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的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有機統一的執政方式。”④我黨的執政地位和領導地位是憲法確立的。“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依法執政,既要求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黨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的根本保證,也是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的保障,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保證。”依法治國只有在我黨的領導下才能順利的開展下去,只有在我黨的領導下才能發揮出巨大的作用,實現它的價值。同時,我黨的領導只有在依據法律特別是憲法的前提下,才能做出明確的判斷,才能制定出正確的方針,“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我黨只有依據法律才能制定出符合人民大眾利益的大政方針,依法治國只有在堅持我黨的領導下才能有效的實施。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是相輔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
[注釋]
①編寫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224.
②<毛澤東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28.
③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236.
④雷厚禮.中國共產黨執政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2:314.
[參考文獻]
[1]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全文.
[2]編寫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簡史(第2版)[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
[4]雷厚禮.中國共產黨執政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毛澤東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