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宏偉 王龍 靳濤
摘要:群體性死亡事件,無論是天災還是人禍,都是國家高度重視、社會高度關注的熱點,世界各國無一例外。群體性死亡事件不僅涉及人民生命和財產,而且也關系到社會安定和諧,必須依法慎重處置。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確定死亡原因及個體識別。
關鍵詞:法醫病理學;群體性死亡事件;尸體現象;死亡原因;DNA
中圖分類號:D9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6)32-0192-01
作者簡介:楊宏偉,男,2004年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學士學位,現就職于銅川市公安局新區分局刑警大隊,一直從事法醫病理及法醫臨床檢驗鑒定工作,工作以來,每年出具各類檢驗鑒定報告書80余份,為眾多傷害、死亡案件的偵破及訴訟提供了客觀合理的證據;王龍,男,2007年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臨床醫學專業,法醫師,現就職于銅川市公安局耀州分局刑警大隊,擔任技術中隊中隊長職務,一直從事法醫病理及法醫臨床檢驗鑒定工作,解剖各類疑難尸體50余具,出具各類檢驗鑒定報告書120余份,對各類命案現場具有豐富現場勘查經驗;靳濤,男,2007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現就職于銅川市公安局刑警支隊三大隊DNA實驗室,主要從事DNA實驗室管理及DNA檢驗鑒定工作。
一、案例資料
(一)簡要案情
2016年×月×日,某市礦業公司井下發生煤礦透水事故,11名礦工被困井下,經救護隊搶救挖掘,在井下陸續發現11名遇難礦工尸體。公安司法鑒定中心對11具遇難礦工尸體編號并陸續進行了法醫學檢驗。
(二)尸體檢驗
1號和2號尸體衣著已更換,體表已清,3號-11號尸體外均包裹風筒布,風筒布附有大量泥漿,所穿衣物均附有大量泥漿。
1號-11號尸體體表均有不同程度皮膚擦挫傷,1號尸體左枕部有一2.3cm×0.5cm縱形頭皮挫裂創,深達骨膜;2號尸體右顳部有一6.0cm×1.5cm弧形挫裂創口,深達顳肌;6號尸體右側肋骨可觸及廣泛性骨折;11號尸體左側顳部可見一挫裂創口,深達骨質。
1號和2號尸體呈中度腐敗,窒息征象明顯:口唇青紫,顏面青紫,球瞼結合膜出血。呈現水中早期尸體改變特征:尸斑淺淡,雙手呈“洗衣婦手”樣改變。3號-11號尸體口鼻腔及外耳道均附有大量泥漿,呈高度腐敗,呈現水中晚期尸體改變特征:尸體皮下充滿腐敗氣體,呈“巨人觀”,氣味惡臭,全身呈桶裝,皮膚發綠,表皮剝脫、毛發脫落,顏面膨大,眼球外突,舌尖挺出口外,上下唇外翻呈漏斗狀,面部無法辨認,手足皮膚膨脹呈套樣脫落。
(三)個體識別
檢材提取:分別對1號-11號尸體進行了DNA樣本采集:1號、2號為心血,3號-11號為肋軟骨,用于個體識別。
辨認:先由單位同事辨認后死者家屬辨認:死者家屬辨認程序:口述-照片-遺物-尸體-DNA比對。一般情況下,死者直系親屬的情緒比較激動,往往不能有效地進行尸體辨認,且情緒不易控制,容易發生其他意外情況。故在辨認尸體過程中先給家屬口述尸體情況,然后通過照片、尸體辨認,最后通過DNA檢驗確定。
二、討論
(一)群體性死亡事件法醫檢驗,雖然難度小,但要求高,任務重,時間緊。此次事故共挖掘清理出尸體11具,(經事故調查,死亡人數為11人),需在短時間內對11具尸體進行尸體檢驗、檢材提取,DNA檢驗,采集死者親屬血樣,進行DNA檢驗。以進行死因鑒定及個體識別。大部分工作均為基礎工作,難度雖小,但必須保證每項工作的準確無誤。
(二)檢驗場所:群體性死亡尸體的法醫學檢驗場所,凡是有利于開展尸體檢驗及存放的場地,均可作為尸體檢驗場所,但應盡量滿足以下要求:1、尸體檢驗場所應具備基本的照明、通風、上下水等設施;2、尸檢場所應具備封閉或半封閉條件,配置適量安保人員,以保證檢驗工作不受干擾。
(三)尸體檢驗的順序:編號-檢驗-照相-檢材提取-移交。工作時,要分工明確,合理設計登記表格,要準確登記尸體編號、存放位置、隨身物品等情況。尸體檢驗記錄要清楚規范,對死者容貌、衣著、尸表檢驗等詳細記錄,并提取適當的(新鮮尸體提取心血、腐敗尸體提取肋軟骨、牙齒及長骨等)DNA檢材備檢,
(四)個體識別:應在尸體檢驗完成后進行,包括一般條件對比(包括個體的性別、年齡、身高等)、特殊條件對比(包括指紋、齒科、容貌特征、體表特征等)、檢驗認定文件形成(包括尸體檢驗報告、指紋檢驗報告、DNA檢驗報告等)三個步驟。
[參考文獻]
[1]公安部物證鑒定中心.公安機關處置群體性死亡事件法醫操作手冊[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4.3.
[2]趙子琴.法醫病理學(第4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