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家有
【內容摘要】新課改下初中體育教學的目標在于強化學生的健康意識,促使學生終身體育。傳統(tǒng)的初中體育教學,教師采取單一的、枯燥的講解或者分解教學手段,被動的讓學生掌握一些體育運動技能等,不能夠從根本呼吁起學生潛在的健康運動意識,教學效果不理想。體育游戲作為新背景下的產(chǎn)物,將娛樂性和教育性融合在一起,注重以學生為中心,以游戲性的載體出現(xiàn),備受學生的喜愛,能夠從根本上激發(fā)學生的體育興趣,深入去了解體育,充分認識到體育運動的重要性和對自我的價值意義等,進而主動的去探究體育運動,強化自我全面健康的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體育 體育游戲 應用
初中體育是終身體育的基礎,在教學中應注重學生主動運動意識以及運動興趣和習慣的培養(yǎng)。我們知道,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而興趣、習慣等是推動學生持續(xù)學習體育,形成終身體育的關鍵內容。初中生本身缺乏鍛煉意識,對體育教學內容有著本能的抵觸心理,只是單一的借助體育課實現(xiàn)自我的放松,從而使得初中體育課教學效果不理想。體育游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手段,融合了娛樂性和教育性,以學生喜聞樂見的載體形式出現(xiàn),能夠從根本激發(fā)起學生參與的主動性,確保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增強心理素質,綜合技能等。在此,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粗略的談一下體育游戲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一、教育性與娛樂性的融合
體育本身對于學生來說是喜愛的,學生不感興趣的是體育的內容,是教師單一的講解等等。初中生正處于青春叛逆階段,同時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其身體和心理都出現(xiàn)了一定的變化,他們對于體育的認識處于“娛樂”的階段,將體育學習當成了放松自己的一個空間,從而忽略了對體育的學習,加之,教師的硬性要求等,很容易上學生對體育學習產(chǎn)生疲倦。體育課畢竟是滲透終身教學、強化學生增強體質的主要手段。需要教師運用一些方式將學生調動起來。體育游戲作為一種新的事物不斷的出現(xiàn)在電視、網(wǎng)絡等,很受初中生的喜愛,將其引入課堂,有助于活躍課堂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學習和融入體育的積極主動性。對此,筆者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以游戲為載體形式,構建教育性與娛樂性融合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實現(xiàn)身體的鍛煉,完成學習,誘使學生增強對體育的關注度,從而為其終身體育的實現(xiàn)奠定基礎。
如:在學習短跑運動教學內容時,學生對跑步非常的抵觸,認為沒有什么好學的,每個人都會跑步。對此,筆者開展了“三條腿”的體育運動活動,即:兩個學生為一組,綁住中間相鄰的兩條腿,兩人變?yōu)槿龡l腿,跑步長度是100米,小組競賽,贏家可以得到一定的獎勵。對于這種新形式學生紛紛開始主動的去綁腿、練習。這樣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另一方面,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通過磨合有利于掌握跑步的相關內容同時增強合作、團結等能力。
二、學生特點與承受能力的融合
在體育運動方面,初中生的學習終極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掌握體育技能,以技能拓寬,促使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然而,就一些體育運動項目來說其本身涉及著一些安全風險,諸如:籃球、足球、排球等,在運動過程中會出現(xiàn)的肌肉拉傷、跑步中自身能承受的運動量、運動過程中系列的碰撞等。初中生年齡畢竟有限,對于一些安全性意識不夠,在教學中需要教師不斷的引導。新課改支出:初中學生學習體育的技能目標在于掌握運動的最基本技能,即:掌握一些簡單的組合技術,不需要過于注重細節(jié)。對此,筆者認為,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特點與承受能力,構建系列體育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感悟、總結運動的相關知識和技能。
如:在排球學習中,學生不需要充分的掌握排球的細節(jié)性的內容,需要的是了解一些基礎性的內容。諸如:排球運動是由多少人組成的,排球的正確使用方法等,在技能方面需要學生掌握排球的墊球技能等。以排球正面雙手墊球為利,筆者在教學中,考慮學生手腕的承受能力以及對排球的掌握情況,開展“排球接力”的游戲,即:在特定的位置上能夠墊球3次,緊接著讓下一個人接上,失敗的學生應給予一些娛樂性的懲罰,實踐加娛樂,有效的解決排球的墊球、擊球等教學內容。
三、實際需求與多樣性的融合
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體育的最佳時期,需要學生在掌握一定運動技能的基礎上,增強綜合素養(yǎng)。初中生個體之間本身有著明顯的差異性,加之他們的青春期等,對于體育的實際需求呈現(xiàn)的是多樣化。諸如:在體育運動需求、體育運動的形式展示等方面都是不同的。以男生和女生為例,一般來說,男生本身的體質不同,在系列的運動中,男生很容易接受,而女生則不同,這樣一來,男生的需求會上升,從而與女生的運動需求產(chǎn)生不同。這樣一來就決定了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應采取一定的手段,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體育游戲作為一種活動,本身有著多樣性和自由變通性的特點,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就實際情況,及時的進行調整,配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即:一方面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選擇適合的游戲,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及時的進行變更或者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