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十堰市委緊緊圍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拿出“問道”精神,創辦“流動黨校”,通過“變現場為課堂,變素材為教材,變實踐者為教育者”的方式,促進黨員干部思想大解放、作風大轉變、能力大提升。
借鑒學習更新觀念
2013年,為確保“一庫清水送北京”,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發展轉型,實現“外修生態,內修人文”的奮斗目標,十堰市縣兩級以“流動黨校”形式,在江蘇昆山市委黨校連續舉辦了5期“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轉型發展”專題研討班,共培訓干部達500人次。
學習交流中,昆山以超前眼光發展小核酸產業的做法,讓學員們感到震驚。昆山打造出國際上第一個以小核酸技術為主題的科技園,匯聚醫藥行業頂尖人才、最高技術和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牢牢占據了亞洲小核酸產業領導地位。
“這是何等的氣魄、何等的胸襟,我們要的就是這種膽識!”學員們紛紛表示,學習“昆山經驗”,就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敢想敢干、真抓實干,推動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
近幾年,十堰市還組織黨校學員赴皖蘇魯豫四省五市,以及武漢、宜昌、荊門、咸寧、孝感等兄弟市州學習交流,就產業建設、轉型發展、城市規劃管理等方面的先進經驗開展學習培訓。
機制創新確保實效
為把“流動黨校”打造成領導干部解放思想、錘煉作風、提升能力的平臺,十堰市在組織“流動黨校”過程中,對主題確定、課程設置、授課人選、培訓方式、考察路線、學員管理、成果運用等方面都進行精心設計,并嚴格實施,確保學習培訓實效。
歷次“流動黨校”從工作方案制定到教學計劃編排,從培訓內容選擇到考察路線確定,從開班動員講話到學員的日常管理,市委主要領導都親自把關審定,親自為“流動黨校”開班作動員講話,對參訓人員提出殷切希望。在授課教師選擇上,邀請“流動黨校”舉辦地相關領域的組織者、見證者、參與者、實踐者為學員授課,授課教師圍繞當地改革發展實際,重點介紹經驗成果及改革發展中的具體教訓,從不同角度詮釋相關領域先進經驗豐富的精神內涵。
在培訓主題上緊扣中心。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發展大局進行設置。主要涉及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南水北調、生態文明、經濟轉型跨越發展、文明城市創建、現代城市管理等事關十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課題。
在培訓形式上嚴肅活潑。把從嚴管理學員,嚴肅學風學紀貫穿到學習培訓全過程,由市委主要領導擔任“流動黨校”班長,牽頭負責培訓班的日常管理,做到整個培訓過程緊張有序、紀律嚴明。
運用成果推動發展
“流動黨校”的舉辦在全市掀起了新一輪思想大解放,從而推動了發展思路大廓清。
當前,“綠滿十堰”正在深入推進,十堰森林覆蓋率達到64.72%,全年空氣優良天數達320天以上,為保一庫清水永續北送構筑了堅實的生態屏障;成功入圍2016年“國家森林城市”,成為今年全省唯一入選城市;成功通過全國復審,蟬聯“國家衛生城市”。吸引京津冀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聚集,東風與沃爾沃合作效應顯現,成功創建國家“商用車零部件產業集群創新示范區”、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和國家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示范基地。鄖陽成功改縣設區、武當山機場建成通航、漢十高鐵開工建設,十堰山水之城骨架進一步拉開等等。
(十堰市委組織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