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鳴
編者按:近日,由省委組織部和湖北日報社、湖北廣播電視臺、省社科院共同舉辦的“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東湖大講壇上,來自國內不同研究領域的6位著名專家學者,分別為湖北全面貫徹五大發展理念把脈問診、獻計獻策。本期我們對6位專家學者的發言進行梳理和摘要整理,供讀者參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落實五大發展理念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五大發展理念具有鮮明的實踐指向,是以實踐而立論,靠實踐來拓展,為實踐領航的。我們要以新的理念推動實踐的新飛躍,贏得發展的新優勢,創造發展的新體系。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從國家層面來說,在創新領域將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比如航空發動機、智能制造和機器人、深空深海探測、新材料。能否首先從國家實驗室入手,爭取在湖北有所布點,比如光通信。從產業層面來說,未來我國要形成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從社會層面來說,要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湖北需要發揮教育資源優勢、科技資源優勢,構建新型孵化器,建設一批眾創、眾包平臺。從體制層面來說,要構建有利于創新發展的體制。我們的科研資源投入模式要根本變化,從事前投入轉向事后獎勵機制,需要打造公平競爭的制度。
協調發展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現在全國已經開始建立居住證制度,湖北城鎮化的規模在全國處在前列,如何在實踐中加大力度,率先實踐,縮短居住證與戶籍的時間差?土地改革的創新實踐,現在承包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宅基地怎么創新,特別是宅基地,湖北作為農業大省,能不能走出一條新路子?成本的分擔機制,農業轉移人口落戶需要多少錢?這個成本由誰來分擔?政府、企業、居民怎么合理分擔,這也是需要實踐的。
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個重要論斷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全國層面要做的,從政府視角來說,就是要形成雙控行動計劃,能源、水資源、用地,不僅是強度控制,還有總量控制。同時要引入市場手段,發展碳排放權、排污權交易平臺和交易機制,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培育第三方市場,政府和市場有機結合。
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們的開放已經從單邊的引進正在轉向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國際產能合作,大規模的制造產能可能有一部分要外移。走出去,建立一個全球化的生產網絡,可以大大提高湖北企業的國際化水平。我們正在實行自貿區建設,自貿區最核心的是什么?就是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以后負面清單要成為一個基本的管理模式,負面清單以外統統是國民待遇。我們需要這種新的管理體制。
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湖北還有比較大規模的貧困人口,這是共享首先要解決的。要建立全民參保計劃,法定人員全覆蓋,建立一個社會安全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湖北能不能破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中等收入群體的比重,中等收入群體往往也是職業、專業人士,這和我們的產業升級是關聯的。湖北提出健康湖北建設,這也是共享發展所面臨的重要任務。
湖北正處在一個新的關口,怎么搶抓機遇,爭取發展主動權?能不能乘勢而上,實現升級換代,在鳳凰涅槃中實現發展方式的轉換,讓提質增效成為主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要是七個方面:
一是現代產業體系建設要率先。制造業要向高端化升級,要培育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二是區域創新體系建設要走在前列。要加快建設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加大重大創新載體和平臺建設。三是人才保障體系要走在前列。廣東的教育資源沒有我們好,但是資源為什么往它那里流呢?有了好的生態,別人培養的會到你這里來。四是城鄉統籌體系建設要走在前列。湖北省委提出“兩圈兩帶一群”“一主兩副多極”,還有一個層面是縣域經濟,浙江強就強在縣域經濟。五是戰略性基礎設施支撐體系走在前列。要打通內外通道,構建網絡化基礎設施支撐體系,鞏固提升湖北武漢全國綜合交通樞紐地位,建成“祖國立交橋”。六是開放型經濟體系建設走在前列。構建長江經濟帶與“一帶一路”的節點,文章還要進一步破題,最近,中央又給湖北一個光榮的任務,入選第三批自貿試驗區,湖北的硬環境相當不錯,軟環境也要進一步加強。七是綠色發展體系走在前列。我們要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建立健全生態保護與環境治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