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君明
今年35歲的李復壽是南漳縣薛坪鎮張鐵溝村村醫,從小他就跟著當村醫的父親爬山涉水,背著“老三件”走村串戶為村民看病。那時的他,看到了太多的病人因缺醫少藥遺憾離世,李復壽自此暗下決心,以后要當一名醫術精湛的村醫,讓群眾遠離病痛。
1997年的一天,應父親的要求,讀完初中的李復壽回家接下了父親的擔子,成了一名村醫,并多方籌措10萬元改善張鐵溝村那簡陋的衛生室。為了節約建設資金,除了給病人看病外,李復壽就在衛生室幫工,粉刷墻壁,整理房間,打掃衛生。如今,村衛生室藥房、診斷室、注射室、觀察室、公衛科和計劃生育室一應俱全,達到“四化”標準。
隨著醫療條件的改善、醫療技術的提升和周到細致的服務,每天到村衛生室就診的病人越來越多,李復壽也忙得的顧不上家人。一天晚上,村民孫相銀上腹突然疼痛,面色蒼白,呼吸困難。李復壽接到電話后,輾轉三公里山路,連夜趕到孫相銀家中,初步檢查治療后,連夜召集人手抬著孫相銀到鎮醫院救治,當病人手術做完,脫離了危險,天已經亮了。可誰又知道,李復壽的兒子當時也在縣醫院治病。
村里的朱大爺和李奶奶是孤寡老人,10多年來李復壽一直免費上門看病,送藥。妻子說,我們家里也不是很寬裕,你出出力也就行了,不收錢怎么還倒貼藥錢呢?李復壽聽了很認地的回答:“我是村醫,又是一名共產黨員,能盡一點力,是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