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友春
“現在我們蓋章、辦事,再也不用到處找村干部了!”近日,宣恩縣高羅鎮下壩村村民楊曉慧拿著剛辦好的宅基地審批證明高興地說,村干部“坐班”制度極大方便了群眾辦事。
“公務員”待遇 工作更有奔頭
“以前開會都抱怨村干部待遇低,真沒想到,我們能拿和副鄉長一樣的工作報酬,讓我們工作起來更有勁兒了。”宣恩縣珠山鎮蓮花壩村支部書記覃庚銀說,他工作的“干勁兒”源于待遇的提高,更源于村主職干部全職化管理。
以前,村干部一年辛苦到頭到手的工資也就幾千塊錢,基本都把村里的事情當成“副業”來做,支部工作更是能拖則拖,能推則推。
去年6月,省委、省政府印發意見,要求全面推進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一肩挑”,并按照當地副鄉鎮長工資水平確定村主職干部工作報酬的底線標準,建立同步調整機制,實現穩定增長。
為確保政策落地,宣恩籌措財政資金2395.94萬元,確保村級工作經費達到每年2萬元,社區工作經費達到每年15萬元,村副職干部工資達到9925.7元,村主職干部工資達到副鄉鎮長工資水平38760元。
“村干部是農村工作的基石,縣級財政再困難,我們也決不會給村干部待遇打折扣。”宣恩縣委書記劉智勇如是說。
“職業化”管理 干事更有動力
待遇有保障,管理要跟上。宣恩縣積極探索推進村干部全職化管理制度,出臺系列管理辦法,從村干部的選任、職責范圍、獎懲措施等八個方面對村干部的權利和義務進行了明確界定,并著重對其日常管理方面,如服務群眾、秉公辦事、管好“三資”、抵制“四風”、厲行節約五個方面進行詳細規定。
“少數村干部工作落實不到位,辦事程序不公開、不透明,引發了一些矛盾,影響了農村和諧穩定,出臺管理辦法,規范村級事務管理,目的就是促進村干部廉潔履行職責、擔當有為。”宣恩縣委組織部部長劉紅艷說。
為激發干事創業熱情,宣恩縣細化村干部考核獎懲、問責問效制度,在兌現村干部工作報酬方面,實行“基本報酬+績效報酬”的結構報酬制,配套推行“績效月考評、報酬年發放”措施。
“‘活工資激發了村干部干事創業熱情,提升了服務群眾的質量,解決了平時工作中‘干與不干一個樣的難題。”劉紅艷說。
“全方位”監管 干不好要“歇職”
“過去,村干部都把印章隨身攜帶,村民有時候蓋章找不到人,很麻煩。”這是宣恩群眾對以往村級辦事的形容。
今年以來,該縣開始實施村干部“履職盡責管理工程”,制定“小微權力”清單,明確年度工作任務,細化主職干部權力邊界,規范操作流程,實行權力清單內容、運行程序、運行過程、運行結果“四公開”,確保辦事群眾知道“公章在哪、找誰蓋章”。
針對一些村干部“不愿干事、干不好事”的現狀,宣恩探索建立不稱職村干部“歇職”制度,對作風漂浮、組織觀念淡薄、完成任務不及時,但又不便啟動處分、罷免程序的村干部,視情節輕重給予1至3個月的歇職處理,歇職期間取消工資及補助。對整改不力的,延長歇職期限或按有關規定予以免職、啟動罷免程序。
有權必有責。權利和責任的對等和統一,有效地推進了村主職干部職業化進程,實現了服務群眾的提速提效。
“以前村干是‘臨時工,事多錢少壓力大”,宣恩縣高羅鎮臘樹苑村支部書記孫建桃說,“現在是‘全職干部,都在努力做事,而且都想法設法把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