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鳳
我們是夫妻、戰友和情人
文/王鳳

“琴瑟和鳴”“珠聯璧合”用來形容一段美妙的婚姻再恰當不過膽在生活中能真正達到這一境界的夫妻卻鳳毛麟角。盛中國與瀨田裕子便是這樣的一對。一次演出合作,一個偶然的機緣巧合,成就了國家級小提琴獨奏家與小他20歲的日本女鋼琴家的跨國姻緣。他們的婚姻,如同彈奏出的一段美妙的音符,是一段跨越國界、年齡、文化的愛情佳話。
高山流水琴為媒
“我們不是一見鐘情!”每次被問及與妻子瀨田裕子相識相戀的過程,盛中國總會一臉認真地說。
這段中日姻緣的開端,要追溯到1986年年底。當時,盛中國準備在日本籌備一場個人演奏會,需要找一個鋼琴伴奏。盛中國的經紀人中山女士特意向他推薦了剛剛從日本國立音樂學院畢業不久的25歲的瀨田裕子。“這是一位音樂神童。”她特意點出了瀨田裕子在日本音樂界的地位。
盛中國不能完全放心,讓中山女士把一本法國作曲家弗蘭克的《A大調小提琴奏鳴曲》曲譜轉交給瀨田裕子,要求一周后檢驗成果。該曲專業鋼琴家只練習一周都很難彈好。但裕子完成的水準超出了盛中國的預期,更重要的是,裕子琴音里流露出的氣質,讓盛中國有一種“他鄉遇故知”的親切感,兩人一拍即合。
之后三個月的準備期,兩人幾乎每天在一起磨合、練習。1987年3月28日演出當日,琴瑟和鳴般的絕妙演奏引起不小的轟動。那次演出后,受國內邀請,盛中國開始帶著裕子全國巡演、錄唱片、接受采訪。
起初媒體報道中兩人還是合作關系,時間一久,周圍人看待兩人的眼光就發生了奇妙的變化,走哪兒都是:“你們兩人好般配。”“你們在一起多好。”
對彼此都懷有好感,加上外界的撮合,兩位當事者之間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從此,兩人便通過音樂的橋梁,互通信息,交流思想,開始了心靈的碰撞。
當愛情跨越國界
盛中國不懂日語,裕子不會說中文,兩人英文又很差。開始接觸時,盛中國性子急,語速很快,裕子聽起來就更加費勁,不借助翻譯,幾乎無法溝通。
音樂再次充當了兩人的“交叉點”,“兩人在演奏時,就是一種探討和交流。”從中受到啟發的兩人,發現可以用音樂術語交流。從此,“快點”就是“Allegretto”,“美麗”就是“grazioso”。再輔助字典、畫畫,兩人的交流愈發順暢。
幾個月的學習后,盛中國給裕子講了一個笑話:父親帶兒子到醫院打針。打針之前孩子問父親:“醫生為什么要在屁股上擦碘酒?”父親說:“擦了酒,打針就不疼了。”打完之后,孩子哭著對父親說:“屁股怎么還疼呢?”父親回答道:“可能你屁股的酒量太大了吧!”說完,裕子笑了。“哦,我知道她能聽懂了。”
回憶起這段,盛中國得意地點了點頭,一旁的裕子也不甘示弱:“我很聰明的。”
欣喜之外,盛中國更多的還是感動。盛中國日文零基礎,裕子主動遷就他學習中文。看著裕子抱著字典認真糾正發音的模樣,盛中國知道,他所尋找的最真誠的伴侶就在眼前。
得知女兒的戀情,裕子的父親表現得很不放心,他說:“我對盛中國先生的人品沒有任何意見,但是對女兒要到中國定居不贊成。”對中國了解不多的老人以為女兒是去受苦。直到裕子的母親來到中國,親眼看到中國的繁榮,兩位老人才同意他們的婚事。
為規避異國戀風俗文化上的沖突,兩人在婚前達成共識:彼此都不改變國籍。生活中,還會尊重彼此國家的習俗,每年元旦,盛中國陪裕子回日本過,春節則結伴在中國。
“門當戶對的婚姻是比較理想的,比起財富和地位的相當,最重要的是家庭信仰的匹配。”在盛中國看來,這段婚姻水到渠成。
1994年,相識相戀7年的兩人在日本和北京分別舉行了婚禮。
我們是戰友,更是情人
在盛中國眼中,對待婚姻最好的態度是表里如一。“很多人戀愛時,會把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對方,結婚后才露出廬山真面目。我們因工作結緣,一開始就坦誠相待。絕不是結束了一個美麗童話開始了一個恐怖故事。”盛中國繼續總結婚姻觀:“夫妻間最好的關系就是戰友加情人的關系。”
一場演奏會上,裕子的伴奏不夠理想,下半場情緒很是低落,盛中國沒有安慰她,而是在下半場時,努力飽滿自己的情緒來帶動裕子。“戰友就是一個負傷,另一個就要把她扛下來。音樂是我們在戰壕里共同奮斗的目標與理想。”
盛中國說:“一個男人喜歡女人的方式有很多種,給她再多的鉆石鮮花,也只不過是用鉆石編織了一個鳥籠;不如成就她,讓她能擁有一份獨立的事業。她頭上成功的光環,是你所能給予的最浪漫的愛的禮物。這是任何財富也比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