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海國資》記者 金 琳
上港集團尋找增長空間
文‖《上海國資》記者 金琳

中國郵儲銀行和上海銀行相繼上市,凸現出上港集團選擇投資項目的長遠眼光
9月23日晚間,證監會公布上海銀行首發獲批,等待多年的上海銀行終于登陸A股。
隨后,9月28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郵儲銀行”)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掛牌交易。
上港集團同為這兩家上市銀行的大股東。
上港集團和上海銀行的淵源很長。上港集團第一次出現在上海銀行的股東名單里,是在上海銀行2009年到2010年間的第三次增資擴股期間。三年之后的2013年,上海銀行開始了第四次增資擴股。在這次擴股方案中,上港集團開始作為主要股東躍入人們的視野。
2013年12月25日,經上海銀監局同意,上港集團在原持有上海銀行股份的基礎上認購新發行的股份,以每股13.90元的價格認購了上海銀行29455萬股人民幣普通股。在這次增資擴股中,上海銀行共發行人民幣普通股4.7億股,上港集團就包攬了其中的將近3億股。
2014年10月17日,上港集團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同意上港集團以現金形式按每股不高于人民幣16.57元的價格,認購不超過1億股上海銀行定向增發的股份。
上港集團目前持有上海銀行7.23%的股權,是上海銀行的第二大股東。
在上海銀行之后,根據上港集團最近發布的對外投資報告,上港集團以全資子公司上港香港為主體作為基石投資者的身份參與了郵儲銀行的H股首次公開發行。“公司認購不少于發行后總股本4.15%且不超過發行后總股本4.99%的股權,總額度不超過24億美金之等額港幣。”
毫無疑問,上港集團將分享到長期投資的豐厚回報。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丁向明對《上海國資》表示:“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的情況下,我們要尋找一塊新的增長空間。”
丁向明告訴記者,在主業穩定增長的前提下,上港集團正在積極推動多元化業務。“港口業務增長的同時,成本也在增加。”丁向明介紹,“將來多元化業務要達到40%,甚至50%的比例。”
上港集團的主業包括集裝箱、散雜貨等港口裝卸業務,以及港口物流和港口服務等業務。受經貿與航運等因素的影響,港口行業相關業務增速趨緩。
從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以后,全球航運市場一直處于比較低迷的狀態,丁向明表示,“過去,大家競爭增量市場,現在就要競爭存量,壓力明顯增大”。而航運業船舶大型化的趨勢也加劇了運力過剩的局面。
在這一情況下,保持主業穩定增長并不容易。丁向明介紹,上港集團提出“智慧港口、綠色港口、效率港口和科技港口”的建設要求。“通過科技進步和新技術的應用,提升服務能力。”
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表示,國內規模最大的自動化碼頭——洋山四期工程計劃2016年底基本建成,2017年投入試生產。與此同時,上港還將結合“互聯網+”,打造新型“智慧港口”。總投資139億元的洋山四期工程自前年底開工以來,各項建設進展順利。目前水工碼頭施工已完成總量的45%,第一批主要裝卸設備已完成招標采購,自動控制系統開發也在穩步推進中。發展自動化碼頭,對上海港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目前,上海港每天處理的集裝箱超過10萬標箱,是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自動化碼頭運營后,不僅裝卸效率提高至少30%,排放也能減少50%,可謂增速增效、減排減負,對港口發展是一種質的飛躍。”在傳統碼頭中,一臺龍門吊需要配備5名工人。而在自動化碼頭中,1個人可以管4-6臺龍門吊。如此一來企業的人工成本降低了,生產安全性也得到了提高。其實,不單單是自動化碼頭,在整個生產經營領域,上海港的智能化程度都在大大提升。比如,剛剛推出的港口業務受理中心,集網上受理、查詢和支付等功能為一體。客戶通過一個App,不用去現場就能掌握貨物運輸情況。此外,上港集團還在開發集卡預約作業系統,對接貨主和司機,減少集卡空駛率。“通過這些系統收集的大數據,讓企業更加清楚地了解客戶在哪里,什么時候是運輸高峰期,從而合理調配港口資源。”
不過,如果僅僅停留在主業上下功夫還遠遠不夠。
丁向明告訴記者,“多元”主要是發展港口物流、港口金融等相關產業。“包括業務多元、物流鏈延伸等,也就是引入物流金融、融資租賃等金融服務。此外,還有依托港口存量土地資源發展起來的港口商務地產和港口金融。公司希望通過多元化發展,進一步提升經營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據了解,上港集團歸母凈利潤去年超過65億元,今年目標是達到68億元。
上港集團公布的2016年中報顯示其營業收入154.2億,同比增長4.35%。市場分析認為,新增房地產業務,結構微調助力業績穩定。報告期內,港口物流板塊實現營業收入81.9億,同比上漲4.7%,仍為公司主要收入來源;公司第二大收入來源集裝箱板塊實現營業收入60.6億,同比小幅下降3.15%;,由于行業景氣度下行,其散雜貨板塊營收8.4億,同比減少19.73%;港口服務板塊營收9.6億,同比增長4.4%。最大的亮點是其他業務實現營收11.8億,同比增長186.09%,并且營業成本同比增長153.46%,主要是由于公司全資子公司上海港房地產經營開發公司結轉了房地產銷售業務。
目前,上港集團在北外灘、寶山港區、軍工路的商業地產項目相繼進入了建設和銷售期,也將為公司帶來不菲的經營利潤。不過,對于地產板塊,集團思路明確。“我們只是利用自身原有的港區資源從事房產開發,不會大規模介入房地產市場。”丁向明告訴記者,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的“稟賦和優勢”,我們只想做“自己有能力做,有把握做的事情”。
上港集團是上海銀行堅定的支持者。
上海銀行是中國最早的城商行,但上市過程卻經歷曲折,歷經12年5次沖關IPO,才終于拿到證監會的批文。在此期間,上港集團多次增持,直至攀升為第二大股東。
丁向明介紹,上港集團選擇投資對象“不是僅僅以IPO為目的,關鍵是看項目本身有沒有投資價值。上海銀行的經營業績相當穩定,業績也不錯”。
截至今年6月30日,上海銀行資產總額1.62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1.66%。營業收入179.68億元,同比增長14.75%,實現凈利潤73.35億元,同比增長10.10%。按照上述指標,上海銀行在城商行中可以排名第二。其最新招股書披露,預計2016年1-9月營業收入區間為262億元至266億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長將在7.29%-8.93%之間,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區間為108億元至111億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長將在8.99%-12.01%。細看收入結構,截至2015年末,凈利息收入占營業收入仍接近80%。非利息收入中,托管手續費和傭金的增長比較引人注目,近年來,其大力發展資產托管等新興中間業務,2013年至 2015年,托管及其他受托業務傭金收入年均復合增長率為 77.03%。
在風險指標方面,上海銀行不良率一直保持較低水平。2013-2016年一季度不良率分別為0.82%、0.98%、1.19%、1.21%,同期銀行業不良率整體水平為1%、1.25%、1.67%、1.75%。最近的撥備覆蓋率為248.60%,處于比較高的水平。
中國郵儲銀行和上海銀行的相繼上市,凸現出上港集團選擇投資項目的長遠眼光。對此,丁向明告訴記者,“一方面,對于有興趣的項目,我們會長期跟蹤。另一方面,我們堅持謹慎的投資理念”。
更值得一提的是上港集團對于郵儲銀行的投資,因為這是其最大金額的單筆投資。丁向明告訴記者,集團選擇投資項目的衡量標準就是“對集團業績增長有沒有貢獻,項目有沒有價值”。
“我們不僅僅是一個財務投資人。”丁向明說。上港集團非常看重董事會的參與權,其在郵儲銀行董事會有一個席位。“作為基石投資者,我們希望在郵儲銀行的發展中有一定的控制力和影響力。郵儲銀行有覆蓋面廣的優勢,今后郵儲銀行跟我們的物流業務之間有合作的可能,我們更希望在產融結合方面尋找到新的空間。”
“而上港集團在港口物流領域所擁有的資源優勢,包括企業的品牌效應,也能為投資項目提供幫助和扶持。”
郵儲銀行的客戶分布在中國所有的城市和98.9%的縣域地區。2015年,來自個人銀行業務的收入占總營業收入達67.3%。坐擁著規模最大的零售客戶基礎,郵儲銀行被認為很有潛力去擴大零售銀行業務。此外,東亞證券認為,郵儲銀行的貸存比率于2016年3月月底僅為39.6%,在H股上市銀行中為最低。因此,中郵儲銀行應該有足夠的空間來擴大其利息收入。郵儲銀行較低的壞賬率也很有吸引力。至一季度末,郵儲行的不良貸款率為0.81%,顯著低于其他大型商業銀行1.73%的平均水平,撥備覆蓋率為286.7%,顯著高于其他大型商業銀行154.73%的平均水平。郵儲行6月底的不良貸款率,更由0.81%下降至0.78%。郵儲銀行客戶比較分散,使其風險分散,這正符合上港集團謹慎投資的需求。
丁向明表示,能夠滿足穩健投資要求的項目不多。“此前,我們的投資都是圍繞港口業務來開展。”去年,上港集團擊敗4名競爭對手,成功中標以色列海法新港自2021年起25年的碼頭經營權。海法新港位于以色列北部,全部建成后碼頭岸線總長1500米,設計年吞吐能力186萬標準集裝箱,將是以色列最大的海港。新港口深水碼頭將具備接卸目前世界最大集裝箱船的能力。以色列海法新港是一個“綠地港口”項目,也就是新建的港口項目。以色列方面正在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也就是打樁等碼頭面層以下的部分。等其基礎部分完成以后,交給上港做后續的建設和運營。2021年該項目能夠正式投入運營。
在經濟增長整體放緩的態勢下,仍有一些區域的港口業務發展不錯。“以色列海法新港的定位是發展中轉業務。今年上半年,以色列港中轉業務增長態勢良好。”對于港口市場的未來發展,丁向明認為,“‘一帶一路’戰略的最終目標是促進沿線國家、地區之間的貿易往來,促進經濟發展,而物流設施是經濟發展的基礎”。
對于港口的選擇,上港集團相當謹慎。丁向明分析道,區域經濟發展程度不夠的項目或者是“進入成本太高,達不到經濟性要求的項目都不適合”。
“對投資項目的選擇有兩個具體要求。”一是經濟性要求,要有經濟回報。“當然在戰略性的大前提下,對經濟性的要求可以有所取舍。”二是安全性的要求,關注投資項目所在地區和國家的整個政治經濟、法制環境和社會環境。“包括投資資產的安全和管理外派人員的安全。”項目確定的過程也很嚴格,包括盡職調查,項目評估,可行性分析、論證,以及上市公司嚴格的決策程序。
上港集團正在積極尋求海外投資、建設或運營集裝箱碼頭的項目。上港集團希望通過繼續推行國內外碼頭投資與并購,成為一個全球性的碼頭經營商。
2010年5月,上港集團成功收購馬士基集團在比利時澤布呂赫碼頭25%的股權,成為該企業第二大股東。同時,上港集團派駐包括副總經理等部分高級管理人員,實際參與該碼頭的日常運作。丁向明向記者介紹了該項目的運行進展,由于歐洲經濟的整體狀況,船公司調整航線,影響到了港口的經營狀況。“不過,情況正在逐步好轉。”
上港集團在國內的港口投資集中于長江沿線。丁向明說,長江戰略是上海港發展的基礎性戰略,也是最重要的戰略之一。這是一個雙贏戰略,既有利于區域經濟發展,也有利于上海港自身。通過長江戰略,擴大上海港輻射范圍,服務長江流域經濟發展。與此同時,吸引區域內的貨物到上海港來進行中轉。上港集團投資了宜賓、重慶、長沙、城陵磯、武漢、九江、蕪湖、南京、江陰和太倉等港口的碼頭和物流資產,累計投資超過30億元,長江流域各港口之間形成了既競爭又合作的新格局。與此同時,還成立了配套的支線船隊,依托港口的點和長江航運的線,上港集團正在沿江300公里的范圍內拓展縱深腹地,加快建設具有輻射功能的物流網絡。
上港集團的觸角還延伸到了浙北地區,合作項目包括浙江嘉興獨山港和溫州港。上港集團平湖獨山港碼頭有限公司是由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嘉興市物流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平湖市獨山港港務有限公司合資組建。2009年9月21日,嘉興港獨山港區與上海國際(港務)集團成功簽訂合作協議。根據協議,由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嘉興市物流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平湖市獨山港港務投資有限公司三方出資成立合作開發項目公司,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總體目標開發建設獨山港區,在“平等互利、合作雙贏、共同發展”的原則基礎上開展碼頭合作和相關配套項目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