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凱艷
【關鍵詞】心臟瓣膜?。蛔笮乃?;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15.0.01
急性左心衰竭是由于心臟瓣膜疾病、心肌損害、心律失常等導致的,從而出現缺氧,呼吸困難等臨床表現。為此,本文選取我院收治的外傷性心臟瓣膜病患者1例作為研究對象,在全身麻醉低溫體外循環下行升主動脈帶主動脈瓣置換術+冠狀動脈移植術,術后恢復順利,現將急性左心衰的急救護理措施及術后護理觀察要點總結如下。
1 病例介紹
患者,胡丙軍,男,58歲入院,多發外傷(車禍致全身多處疼痛活動受限1 h),于2016年01月04日12時40分入我科。入院情況:T36.6℃,P82次/分,R20次/分,BP120/80 mmHg,患者神志清楚,2016年01月04日13:00搶救記錄,患者于12:00出現煩躁,血氧飽和度下降(75%)不能維持,咳粉紅色泡沫痰,考慮主動脈瓣撕裂致急性左心衰,立即行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力月西、嗎啡間斷靜推持續鎮靜,速尿及西地蘭靜推,硝酸甘油、多巴胺持續泵入維持血壓,經積極搶救,現心電監護示:BP110/40 mmHg,P131次/分,SPO285%物鎮靜狀態?;颊咭归g出現發熱,最高體溫約38.7℃。于2016年1月23日低溫體外循環下行升主動脈帶主動脈瓣置換術+冠狀動脈移植術,手術順利,術后給予強心、利尿、補鉀及營養支持對癥處置后目前恢復良好,予2月7日辦理出院。
2 診 斷
術中診斷:(1)主動脈瓣撕脫傷并重度關閉不全;(2)外傷性升主動脈夾層;(3)主動脈根部擴張;(4)雙側肋骨骨折;(5)雙側髂骨骨折;(6)急性心肺功能衰竭恢復期
3 急救措施
體位:保持端坐位,雙腿下垂。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均有嚴重缺氧和高度呼吸困難,呼吸頻率可達每分鐘30~40次,患者煩躁不安,護士應加強心理護理,消除恐懼,做好各項護理操作的宣教。控制感染。通氣模式:首選同步間歇指令通氣(SIMV),若伴有呼吸肌疲勞者,可加用壓力支持通氣(PSV),即同步間歇指令通氣(SIMV)+(PSV)。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加強呼吸道加溫、濕化。常規應用強心、利尿、擴血管藥物,首選硝酸甘油血管擴張劑,必要時鎮靜如嗎啡,同時觀察患者心率和心律的變化,藥物護理遵醫囑準確迅速給藥、用藥。嚴格輸液,補液速度不宜過快,以免增加心臟負擔。
4 護 理
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血液動力學監測:收縮壓90~120 mmHg,CVP5~10 mmHg,SPO2>93%。血氣分析監測,掌握心臟瓣膜術后病人電解質各參數的變化,嚴格控制血鉀濃度,如低鉀血癥者可引起惡性心律失常,及時發現及時糾正。血管活性藥的護理:心臟瓣膜疾病的患者,要精心護理,血管活性藥物需要泵對泵更換,極小的刺激都會引起血流動力學的改變。呼吸系統監測:術后氣管插管的患者,應嚴密觀察呼吸機參數的變化,及時吸痰,保證呼吸道通暢。病情穩定及早脫機,進行胸部體療,并協助患者有效咳嗽咳痰。神經系統監測:嚴密觀察神志瞳孔的變化,若患者腦部缺血缺氧,神志不清等,應通知醫生做好相應處理。心包及縱膈引流管的護理:每15~30 min擠壓引流管一次,嚴密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狀和量。根據所換瓣膜給予抗凝治療:定時進行凝血酶原時間及活動度的測定,觀察有無出血征像,如皮下出血點,血尿等。及時調整抗凝藥物的用量。飲食護理:指導患者進低鹽低脂易消化飲食。出院指導:按時按量服藥,定期復查。
5 小 結
該患者手術順利,術后給予強心、利尿、補鉀及營養支持對癥治療,術后恢復快,所以護理起著很重要的作用。首先加強患者的心理護理,告知各項操作的目的及意義,取得配合。其次加強術后生命體征,各循環系統監測,各項管道及抗凝治療護理,避免心包填塞,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最后指導飲食起居,用藥及復查時間的宣教。
本文編輯:孫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