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藝燕+王冰斌

【摘要】目的 探討惡性腫瘤患者血漿中D-二聚體、FDP、抗凝血酶Ⅲ活性檢測的臨床意義。方法 選取2014年1月~10月經臨床診斷為腫瘤的患者60例(肺癌、胃癌、肝癌、直腸癌)及對照組30例(健康體檢者)的靜脈血,采用STA-R型全自動血凝儀檢測D-二聚體、FDP(纖維蛋白降解產物)、抗凝血酶Ⅲ活性。結果 腫瘤患者較正常對照組血漿D-二聚體及FDP含量明顯升高,抗凝血酶Ⅲ活性下降。結論 檢測血漿D-二聚體、FDP、抗凝血酶Ⅲ活性有助于惡性腫瘤的輔助診斷。
【關鍵詞】惡性腫瘤;D-二聚體;FDP;抗凝血酶Ⅲ;惡性腫瘤
【中圖分類號】R730.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15.0.02
由于腫瘤具有生長速度快,并可浸潤破壞周圍器官、組織,從而使血管受損,進一步打破機體內凝血系統與抗凝血系統的動態平衡[1],所以患者的血液往往表現出高凝及纖溶亢進的狀態,本文通過聯合檢測三種常見腫瘤患者的血漿D-二聚體、FDP、抗凝血酶Ⅲ活性,探討其在腫瘤患者中的含量及臨床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10月經臨床診斷為腫瘤的患者60例,包括肺癌、胃癌、肝癌、直腸癌患者并排除其他有高凝狀態可能的疾病,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齡23~75歲,平均年齡(44.35±6.22)歲,正常對照組(健康體檢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32~65,平均年齡(38.54±4.98)歲,排除高凝狀態疾病。
1.2 方法
使用一次性BD血凝專用真空采血管,空腹采血至刻度線,3000 r/min,離心15 min,分離出血漿,此過程在采血后2 h內完成檢測。儀器使用STA-R型全自動血凝儀(法國stago公司)測定,D-二聚體測定所用試劑為原廠試劑,FDP、抗凝血酶Ⅲ試劑有太陽公司提供。檢測方法D-二聚體、FDP采用免疫比濁法,抗凝血酶Ⅲ采用發色底物法。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4.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腫瘤患者D-二聚體、FDP、抗凝血酶Ⅲ活性(P<0.05)。見表1。腫瘤患者D-二聚體、FDP含量高于對照組,抗凝血酶Ⅲ活性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 論
D-二聚體是交聯的纖維蛋白經纖溶酶降解后產生的一種特異性分子標志物,反映機體內高凝狀態和繼發纖溶活性的增強,有文獻報道腫瘤患者血漿D二聚體含量的增高是由于患者體內的腫瘤細胞釋放出大量促凝物質,導致凝血酶的產生從而形成纖維蛋白,本實驗結果顯示腫瘤患者體內D二聚體水平高于健康體檢者,不同腫瘤之間不存在差異,也以國內外文獻[2]報道相一致
FDP是反映血循環中纖維蛋白原在纖溶酶作用下生成的X、Y、D、E碎片含量,其反映纖溶系統激活FDP生成[3],人體在正常狀態下凝血與纖溶保持動態平衡,但在腫瘤患者中,由于腫瘤細胞的存在破壞了此平衡,導致凝血和纖溶形系統功能發生紊亂,本文結果顯示腫瘤患者FDP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這與陳喜軍[4]的報道結果相同。
抗凝血酶III是體內抗凝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抑制或滅活各種有活性的凝血因子、血小板聚集和釋放反應等,從而取到抗凝的作用,特別是惡性腫瘤患者中,由于機體內凝血系統與抗凝血系統的動態平衡已經被打破,但為了避免高凝狀態的出現,機體會主動調節,消耗機體內的抗凝物質,因此抗凝血酶Ⅲ的檢測可以對高凝狀態進行評估。本實驗結果顯示腫瘤患者抗凝血酶Ⅲ活性低于健康體檢者,說明機體為了平衡患者出現高凝狀態而消耗了大量的抗凝血酶Ⅲ所致。由此可見,抗凝血酶Ⅲ可作為腫瘤檢測的一個輔助診斷。
總之,在腫瘤患者中出現凝血與纖溶系統的平衡紊亂時,機體內的D-二聚體、FDP和抗凝血酶III含量水平會發生變化,及時有效的檢測可以對腫瘤診斷提供輔助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 蒼忠齊,蔡奕蓉,徐成軒,等.三種惡性腫瘤患者D-二聚體、抗凝血酶III活性、纖維蛋白原含量的測定及其臨床意義[J].吉林醫學,2011,32(20):4114-4115.
[2] 費鮮明,潘建平.肺癌患者血液高凝狀態的臨床意義[J].浙江預防醫學,2008,20(11):10-12.
[3] 劉 靜,柴若楠,張明磊,等.凝血指標、D-二聚體、FDP及抗凝血酶III在肺癌診治中的意義[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3,34(23):3170-3171.
[4] 陳喜軍,竇 敏,林 一.腫瘤患者血漿抗凝血酶III、FDP和D-二聚體的結果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4,32(1):46-47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