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濤
【摘要】目的 通過臨床研究,探討中藥參松養心膠囊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的療效。方法 選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慢性心律失常患者50例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25例。對照組患者給予西醫治療,實驗組患者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再給予參松養心膠囊治療,觀察其療效。結果 實驗組顯效14例,有效9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46%;對照組顯效11例,有效10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42%。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參松養心膠囊治療慢性心律失常,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參松養心膠囊;慢性心律失常;療效
【中圖分類號】R541.70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08.0.02
心律失常是心臟疾病中比較常見的疾病,我國很多人群中或多或少都有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問題,心律失常比較隱匿,初期無任何臨床癥狀,但是卻常常可以引起致命的疾病,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1]。常規的治療方法為注射阿托品,但是其副作用極大,本文通過對心律失常患者進行中醫治療的臨床實驗,即西醫結合參松養心膠囊,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慢性心律失常患者50例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25例。實驗組男14例,女11例;年齡39~72歲,平均年齡55歲。對照組男16例,女9例;年齡42~69歲,平均年齡54歲。所有患者均經過本人及其家屬同意,采取1979年制定的診斷標準來執行,再經過臨床心電圖檢查確定有心律失常現象,并且要排除患者生理性因素。兩組患者年齡、性別以及其他疾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西醫的基礎治療,即心率低于40次/分的患者給予阿托品肌肉注射,心率高于50次/分的患者不給予治療,只進行臨床觀察,在注射前記錄心電圖一次。參松養心膠囊采用成分相同的廠家生產的藥品進行治療,以15天為一個療程,進行療效評斷。
1.3 療效判定標準
將療效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三個標準。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以及體征有明顯的改善,癥候積分評斷減少70%以上,心率提高幅度大于20%。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癥候積分減少30%以上,平均心率提高10%以上。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無明顯改善,癥候積分小于30%,平均心率改善在10%以下,甚至癥狀加重。
1.3 統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所有數據均經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實驗組顯效14例,有效9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46%;對照組顯效11例,有效10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42%。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實驗組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參松養心膠囊對于心律失常患者治療有效,值得臨床廣泛使用。
3 討 論
緩慢性心律失常是常見的一種心臟疾病,不發作時可無任何臨床表現,但一旦發作便可危及生命,一旦發現有相關問題,無論嚴重與否,否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心臟是人體的發動機,是人體必不可少的器官,關乎到心臟的問題都被看作是大問題,因此在治療時要考慮的很多問題。在處理緩慢性心律失常的時候,我們不僅要考慮心臟的功能和狀態,還要考慮患者是否有器質性心臟病,要對因對癥治療[2]。目前我們臨床上治療緩慢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便是阿托品注射,注射阿托品可以有效的緩解癥狀,提升心率,但是很多副作用也會隨之而來,甚至會誘發其他種類的心律失常,進而加重病情。
目前,中西醫結合逐漸成為我國醫學發展的新方向,中西醫結合對治療各種疾病都有一定的效果,本次實驗的參松養心膠囊對于緩慢性心律失常具有一定的效果[3]。在中醫的說法中,緩慢性心律失常叫做心悸或者怔忡,多數為氣血兩虛,以滋補為主要治療方案。參松養心膠囊主要由人參、丹參、麥冬、甘松、酸棗仁以及山茱萸等多種中藥成份組成,具有清心安神以及活血通絡的效果。從主要成分的功效來講,人參能夠恢復元氣,安神益智,并且有很強的抗心律失常的功能。麥冬可以改善循環血流,甘松能夠降低心肌細胞的自律性,有效的治療各類心律失常現象[4]。多種成分之間相互作用,合理配伍可以共同發揮出治療心律失常的功效。
本次實驗,實驗組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式,西醫的基礎治療之上,再給予參松養心膠囊進行鞏固治療。通過臨床的觀察研究,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療效要優于僅西醫治療的患者。可以說,參松養心膠囊在治療緩慢心律失常時具有明顯的效果,而且成分為中藥,對其他器官損害小,適合應用于心臟內科的臨床治療中。
綜上所述,參松養心膠囊在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由內滋養患者,發揮出養心的功效。參松養心膠囊與西醫治療相輔相成,說明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非常有效,值得臨床采納。因此,在心內科治療心律失常時,要充分利用中藥和醫藥的優勢,二者結合發揮處更大的作用。此外,在治療其他疾病時,也要正確認識這一點,為臨床治療提供更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 陳家明楨.心腦血管疾病研究[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18).
[2] 馬慈銘.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2,(04).
[3] 王紅玉.淺析人參的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J].中華現代中西醫雜志,2015,(03).
[4] 朱秀美.參松養心膠囊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臨床觀察[J].中華現代中西醫雜志,2013,(06).
本文編輯:孫春宇